张冬梅
- 作品数:38 被引量:220H指数:9
- 供职机构:福建省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福建省中医药重点研究室建设项目福建省科技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电针配合走罐治疗脑梗塞偏瘫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走罐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脑梗塞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走罐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1个月后,瘫痪肢体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显著改善,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配合走罐治疗脑梗塞疗效确切。
- 徐维陈麟孙昱张冬梅
- 关键词:脑梗塞电针走罐
- 内关穴位注射加指压足三里治疗顽固性呃逆60例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及指压穴位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胃复安内关穴位注射,同时配合指压足三里,对照组予胃复安注射液在臀大肌注射,3d后评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注射加指压足三里对顽固性呃逆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 陈麟徐维张冬梅
- 关键词:顽固性呃逆穴位注射指压
- 青少年循经感传现象影响因素的探讨被引量:5
- 2003年
- 为观察青少年循经感传现象的影响因素 ,选择 97例近视患者 ,以四肢远部取穴为主 ,采用针刺激发循经感传 ,结果发现感传显著程度随着激发次数的增加而增加 ;受试者低年龄段的感传效果优于高年龄段 ;单纯“麻”的针感比“酸、麻、胀、痛”的复合针感的感传效果佳 ;远部加局部取穴的感传显著程度优于单纯远部取穴 ,说明青少年循经感传显著程度与针刺激发次数、年龄、针感性质、远近配穴因素密切相关。
- 杨广印徐维张冬梅陈麟孙昱陈捷
- 关键词:青少年循经感传影响因素年龄经络
- 针灸配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 目的: 观察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有效性。
方法: 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并进行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定。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71.1%...
- 陈捷张冬梅徐维陈麟
- 关键词:脑卒中痉挛性偏瘫针灸疗法康复训练
- 文献传递
- 针药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与单纯药物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将76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成针药组与药物组。针药组38例采用穴位放血、拔罐、针刺、TDP照射或艾灸、弥可保穴位注射、口服阿昔洛韦、维生素B1。药物组38例口服药同针药组,弥可保改为肌注。两组均治疗14天。结果:针药组痊愈30例,显效8例,好转0例,无效0例;药物组痊愈16例,显效17例,好转5例,无效0例,两组之痊愈、显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x2=17.0,P<0.01);两组临床症状和体征好转时间比较,针药组比药物组短(P<0.05或P<0.01);针药组无后遗神经痛,药物组有4例。结论:针药组疗效优于药物组,而且起效快,疗程短,并可降低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 徐维陈麟张冬梅杨广印
- 关键词:针药结合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 脑电仿生电刺激结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临床观察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观察脑电仿生电刺激结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眩晕量表评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变化,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0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在针灸治疗基础上,分别加脑仿生电刺激和牵引。治疗前及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进行评估,观察脑仿生电刺激结合针刺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患者血流速度及眩晕症状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2组总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2组患者ESCV、椎动脉血流动力比较均有提高,且治疗组ESCV评估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TCD指标显示治疗组较对照组的RVA、LVA、BA血流速度明显加快(P<0.05)。结论;脑电仿生电刺激结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改善脑血流量,从而缓解其眩晕症状。
- 张冬梅邵斌金星王巧灵
- 关键词:针刺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经颅多普勒超声
- 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耦合下体外冲击波治疗肩袖损伤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2
- 2019年
- 目的探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作为耦合剂,体外冲击波(ESW)治疗肩袖损伤患者即时疼痛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研究标准的64例肩袖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采用ESW联合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耦合剂治疗,对照组采用ESW配合医用超声耦合剂治疗,ESW能量1.2~2.0 Bar,频率10.0 Hz,每次治疗冲击次数6000次,每次治疗时间10 min。每5日治疗1次,共治疗4次。分别观察2组患者在首次治疗前及第4次治疗结束后第5天(治疗后)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并于每次治疗过程中的第0(冲击波探头接触皮肤治疗开始)、3、6、9分钟以及每次治疗结束后第0(冲击波探头离开皮肤治疗结束)、5、10、15、20分钟时评定2组患者的即时VAS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治疗组(1.22±0.71)分,对照组(1.28±0.85)]明显低于组内治疗前[治疗组(5.25±1.24)分,对照组(5.09±1.09分],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1次治疗过程中的第6分钟和第9分钟时、第2次治疗过程中的第9分钟以及第1次治疗结束后的第5、10、15、20分钟时、第2次治疗结束后的第10、15、20分钟、第3次治疗结束后的第15分钟和第20分钟、第4次治疗结束后的第20分钟时,治疗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耦合下,更能有效缓解冲击波治疗过程中产生的疼痛。
- 金星余德标王建斌陈麟张冬梅陈捷
- 关键词:体外冲击波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耦合剂肩袖损伤疼痛
- 电针合恩经复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瘫46例被引量:10
- 2009年
- 周围性面瘫是针灸科的常见病种,我们经过长期临床观察发现按H-B面神经功能评价系统分级为V级以上,且电针断续波刺激面神经瘫痪肌群收缩反应不明显的患者,此类患者预后不佳,常发展成为顽固性面瘫。从而遗留下不少后遗症,影响生活。为减少面瘫的后遗症,我们采用电针结合恩经复穴位注射治疗,经过6个疗程临床观察,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 陈麟谢彬徐维陈捷张冬梅
- 关键词:电针恩经复穴位注射面瘫
- 电针配合刮痧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刮痧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的原则,将符合诊断标准的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电针及刮痧疗法;对照组40例,采用单纯电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
- 张冬梅
- 关键词:颈椎病电针疗法刮痧疗法中医学
- 文献传递
- 循经感传与针刺治疗青少年近视眼疗效的关系被引量:10
- 1993年
- 采用针刺激发感传促进气至病所的方法,治疗青少年近视眼患者536例,患眼992只。经1~3个疗程的治疗,868只患眼的视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占87.5%。其中131只患眼视力恢复正常(1.0以上),占13.21%。13只患眼的屈光度降低-0.75D 至-1.00D,近期疗效满意。随访二年效果也比较稳定。感传显著程度随针刺次数的累加而逐渐提高。感传愈显著,针刺的疗效也愈好,感传到达病所者,针刺疗效尤为卓著。年龄小的患者,感传上述病所(患眼)的例数多,针刺疗效也好。说明循经感传研究对于临床实践同样也有重要的意义。
- 黎宝娇李来兴陈捷陈麟张冬梅徐维高瑞琳杨碧英李文福吴宝华胡翔龙
- 关键词:近视循经感传气至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