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鸿娉 作品数:87 被引量:189 H指数:9 供职机构: 山西省人工降雨防雹办公室 更多>> 发文基金: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电子电信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山西云微物理特征的雨滴谱观测研究 2014年 利用激光降水粒子谱测量仪对山西地面的雨滴谱进行了观测研究。对层状云、层积云降水雨滴微物理特征参量分析发现:三次层状云、层积云降水雨滴数密度变化范围分别为74~229个/m^3、305~743个/m^3,平均含水量量级分别为10~g/m^3、10^-1g/m^3,最大雨滴直径分别为1.78mm、4.7mm。对层状云降水雨滴的数密度和雨强贡献较大的分别是小于1mm、0.2—2mm的雨滴;对层积云降水雨滴的数密度和雨强贡献较大的分别是0.2-2mm、1-3mm的雨滴。层积云出现稳定谱的比例高于层状云。从瞬时谱型分布看,层状云出现单、双、三峰多,第四、五峰值的频率比较少,层积云雨滴谱分布没有出现指数型,常有多峰。从平均谱分布看,层状云谱宽窄于层积云,层状云雨滴平均谱服从指数分布,层积云曲线呈向下弯曲的趋势。对汾阳2008年7月17日一次积层混合云降水雨滴谱资料分析发现积层混合云降水雨滴微物理量起伏大,降水雨强主要由雨滴数密度决定。相同雨强下,若有相对更多的大雨滴,雷达反射率会更大一些。随着强回波云块的过境,雨滴数浓度、雨滴谱峰值个数、谱宽均明显增大。 封秋娟 李义宇 李培仁 杨俊梅 申东东 晋立军 孙鸿娉关键词:云微物理特征 雨滴谱 近百年来冰岛低压和大西洋高压的长期变化及其对我国气候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2003年 本文详尽分析了冰岛低压和大西洋高压的长期变化规律,发现两者均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而且冰岛低压和大西洋高压的强度具有明显的反相关。同时,还分析了大西洋高压和冰岛低压与我国气候的关系,发现大西洋高压与我国冬季气温基本呈正相关,而冰岛低压与我国气温大致呈反相关,但均没有显著影响,所以两者都不是影响我国气候变化的重要天气系统。 闫世明 孙鸿娉关键词:气候变化 华北层状冷云降水微物理特征及人工增雨可播性研究 利用DMT探测平台对2009年3月11日山西云降水观测外场试验区的一次云降水过程实施了综合探测,综合分析了此次云降水过程的宏微观物理特征.计算了云中过冷水含量距0℃层高度(1500m)的垂直分布:云中过冷水含量最大值出现... 孙鸿娉 孙国德 晋立军 封秋娟 申东东 李义宇关键词:人工增雨 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专业气象服务的几点思考 通过对山西省大同市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的认真研究分析,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专业气象服务虽然面临很大危机,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专"字上下功夫,是我们唯一的选择。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气象科技... 张正营 张莉萍 孙鸿娉 牛永波关键词:气象 一次积层混合云系结构、降水机镦及人工增雨条件研究 2015年 利用2009年5月9日常规天气资料、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资料及2009年5月9日飞机作业中获取的机载微物理资料,对山西省一次积层混合云降水云系的宏微观结构和降水机制进行分析,研究了积层混合云降水云系的人工增雨、催化条件,找出了合适的催化部位和催化时间。研究表明:2009年5月9日云中存在有利于人工增雨的“可播区”,且云中“可播区”呈不连续分布。 封秋娟 李培仁 杨俊梅 申东东 李义宇 孙鸿娉关键词:积层混合云 云系结构 人工增雨条件 黄土高原层状云系发展阶段的云物理特征及降水机制分析 被引量:3 2015年 由于对复杂云结构特征认识与实时监测识别能力的限制,当前的人工增雨实际作业中,催化最佳时机、最佳部位的判定还是非常困难的,为充分发挥地基、空基和遥感等先进探测装备的作用,建立最佳作业潜力区的实时识别技术,利用2010年4月20日机载DMT云粒子测量、GPS、雷达和卫星等对山西省层状云系发展阶段的探测资料,分析云的微物理结构特征及降水机制,对提高人工影响天气催化作业的科学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短时临近预报提供新的依据。结果表明:本次探测层状云系发展阶段为多层结构,垂直方向上有3层云,云层之间夹有2个干层,云系厚度约为4500 m,较深厚,高层是冰云Cs,中低层是冷性的As和Ns,符合自然"播种—供水"的降水机制。垂直方向对应3个丰水区,在5400~5600 m高度的丰水区,对应温度为-9^-11.2℃左右,是云粒子快速增长区,凝华增长和冰晶聚合是该区的主要物理过程,3600 m附近大量过冷水存在为降水粒子的长大提供了较好的条件,2800~3200 m高度层(0℃层附近)为融化和碰并增长层。从高层至低层,云粒子谱型有较强的规律性。从本次飞机观测云的结果来看,层积云粒子谱型在降雨形成前,主要为单峰型,降雨形成初期为双峰型。大云滴和部分小冰晶粒子谱型均呈多峰分布,且在800μm以下出现了明显的不连续现象。探测过程中云粒子浓度在较大的时空范围内起伏较小,而相应时空范围内冰晶粒子浓度均小于10/L,该云区对于实施人工催化是非常有利的。 孙鸿娉 李培仁 闫世明 晋立军 申东东 封秋娟 李义宇关键词:云微物理特征 飞机探测 降水机制 山西省人工增雨作业物理效果检验研究 随着多普勒天气雷达获取的回波信息(包括强度、径向速度和速度谱宽)和与之有关天气现象之间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入,人们应用多普勒雷达探测到的回波强度、径向速度和速度谱宽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坐标变换和计算成某些与气象有关的物理量后... 李培仁 李军霞 孙鸿娉 封秋娟关键词:人工增雨作业 多普勒天气雷达 文献传递 一次系统性暴雨过程的多普勒资料分析 8月16~17日,山西省出现大范围强降水天气过程,全省普降中到大雨,太原、阳泉、长治、晋中、忻州、临汾、吕梁、运城的大部分地区降大到暴雨或暴雨,过程从8月16日凌晨开始,一直持续到次日中午过程结束,太原新建路降雨量约达1... 李军霞 李培仁 孙鸿娉 任晓霞关键词:暴雨过程 闪电定位系统 水汽输送 文献传递 山西省多普勒雷达非降水回波应用研究 2007年 本文研究了多普勒天气雷达速度图上非降水回波(不包括地物回波)的空间结构,并对太原雷达站业务运行以来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到的"非降水回波"的速度特征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发现由大气湍流和云滴后向散射所致的非降水回波,虽然强度很弱,但其速度回波却代表了环境风的三维结构,对临近预报有5 h~7 h 的提前量,为临近预报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手段。 孙鸿娉 汤达章 李培仁 闫世明 晋立军关键词:多普勒天气雷达 山西省层状云微物理结构探测分析 被引量:9 2012年 针对山西省2009年6月18~19日的一次降水过程,利用机载DMT探测资料、Micaps常规天气资料和卫星云图等资料分析了这次降水的宏微观特征。结果表明:这次降水是锋面云系产生的,18日山西省处于冷锋锋前,19日为冷锋锋后;锋前云底较低,云层较厚,有夹层存在,云中上升气流很强,云滴数浓度最大为280cm-3、平均直径最大为15μm、含水量最大值为0.35g/m3,云滴谱呈双峰或多锋型;锋后云底较高,云层较薄,云滴数浓度最大值为170cm-3、平均直径最大为10μm、含水量最大值为0.05g/m3,云滴谱呈双峰或多锋型;层状云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均存在不均匀性;垂直方向含水量变化与云滴尺度变化较为一致,水平方向含水量增加主要因为大云滴数密度的增加;Γ分布拟合云滴谱结果接近实际分布。 李义宇 杨俊梅 李培仁 申东东 孙鸿娉 封秋娟 金莲姬关键词:层状云 数浓度 含水量 云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