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灶性
  • 2篇增生
  • 2篇节性
  • 2篇结节
  • 2篇结节性
  • 2篇结节性增生
  • 2篇局灶
  • 2篇局灶性
  • 2篇局灶性结节性...
  • 2篇肝脏
  • 2篇肝脏局灶性结...
  • 1篇胆管
  • 1篇胆管狭窄
  • 1篇体层摄影
  • 1篇体层摄影术
  • 1篇肿瘤
  • 1篇良恶性
  • 1篇良恶性狭窄
  • 1篇恶性
  • 1篇恶性狭窄

机构

  • 3篇平顶山市第一...

作者

  • 3篇赵廷超
  • 3篇周玲
  • 3篇窦国胜
  • 3篇魏祥
  • 1篇任国政
  • 1篇王淑霞

传媒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解剖与临床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CT征象与病理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的CT征象并与病理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FNH,均行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并经手术治疗及病理证实。结果9例FNH病灶均成孤立结节或分叶状团块,CT平扫多表现为等或稍低密度影,多发生在近肝缘处,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均为明显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6例仍略高于肝实质,3例略低于或等于肝实质。6例病灶内显示瘢痕,5例瘢痕延迟强化。病理示9例FNH均无包膜,增生的肝细胞形成肝板被纤维间隔分隔成结节状,瘢痕区域有纤维结缔组织及厚壁畸形血管组成。结论FNH是肝细胞及局部血管异常的反应性增生。典型的FNH经CT检查可聪确诊断,不典型的FNH应与肝细胞癌、肝细胞腺瘤、肝血管瘤相鉴别。
魏祥范存雷赵廷超窦国胜周玲
关键词: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CT诊断价值及外科治疗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的CT诊断的价值与外科治疗指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2007年以来收治的23例FNH,均行CT扫描、生化检查及病理证实。结果:23例FNH病灶均成孤立结节或分叶状团块,CT平扫多表现为等或稍低密度影,多发生在近肝缘处,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均为明显的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18例仍略高于肝实质,5例略低于或等于肝实质。17例病灶内显示瘢痕,其中16例呈延迟强化。病理示16例FNH均无包膜,增生的肝细胞形成肝板被纤维间隔分隔成结节状,瘢痕区域有纤维结缔组织及厚壁畸形血管组成。16例行手术切除,术后恢复良好,无手术并发症;7例CT引导下穿刺活检,均获得明确病理诊断。结论:典型的FNH经CT检查可明确诊断,不典型的FNH应与肝细胞腺瘤、肝细胞癌、肝血管瘤相鉴别。无症状的FNH无须手术治疗,但当结节直径〉5cm,病人有症状时,或结节位于中肝,压迫门静脉、下腔静脉时应积极手术切除。
范存雷任国政魏祥赵廷超窦国胜周玲
关键词:肝肿瘤局灶性结节性增生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MRCP与ERCP鉴别肝外胆管良恶性狭窄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肝外胆管良、恶性狭窄患者的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与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的征象,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46例经手术或病理检查明确病因的肝外胆管狭窄患者的术前MRCP和ERCP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图像肝外胆管狭窄的形态描述为边缘不规则或平滑、狭窄不对称或对称、狭窄中断或呈鼠尾状及双管征等,计算MRCP与ERCP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用标尺准确测量肝外胆管狭窄的长度,并用t检验来比较。结果:肝外胆管癌表现为不规则边缘和不对称狭窄(92%)较良性狭窄(分别为22%,35%)普遍。MRCP诊断肝外胆管癌与良性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分别是84%、71%及78%,ERCP分别是72%、71%及72%。肝外胆管癌引起狭窄长度平均是(30.0±8.5)mm,良性狭窄平均长度是(13.6±9.1)mm(P<0.001)。结论:MRCP在鉴别诊断肝外胆管良恶性的病变引起胆管狭窄与ERCP相比是较准确的。
魏祥范存雷赵廷超窦国胜周玲王淑霞
关键词:胆管狭窄恶性MRCPERCP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