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廷超 作品数:11 被引量:34 H指数:3 供职机构: 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CT征象与病理分析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的CT征象并与病理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FNH,均行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并经手术治疗及病理证实。结果9例FNH病灶均成孤立结节或分叶状团块,CT平扫多表现为等或稍低密度影,多发生在近肝缘处,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均为明显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6例仍略高于肝实质,3例略低于或等于肝实质。6例病灶内显示瘢痕,5例瘢痕延迟强化。病理示9例FNH均无包膜,增生的肝细胞形成肝板被纤维间隔分隔成结节状,瘢痕区域有纤维结缔组织及厚壁畸形血管组成。结论FNH是肝细胞及局部血管异常的反应性增生。典型的FNH经CT检查可聪确诊断,不典型的FNH应与肝细胞癌、肝细胞腺瘤、肝血管瘤相鉴别。 魏祥 范存雷 赵廷超 窦国胜 周玲关键词:肝脏 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腮腺腺淋巴瘤的CT特征 2012年 腮腺淋巴瘤又称Warthin瘤或乳头状囊腺瘤,主要位于腮腺浅叶及下极,极少见于颌下腺,由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两种细胞成分组成。在腮腺良性肿瘤中,其发病率仅次于多形性腺瘤,居第二位。根据流行病学统计,腮腺腺淋巴瘤在国内以广东省的发病率最高,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临床上发病缓慢,具有多发倾向,术后易复发。本文旨在提高对腮腺腺先淋巴瘤CT特征的认识,以提高对腺淋巴瘤的鉴别诊断。 赵廷超关键词:腮腺 淋巴瘤 CT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CT诊断价值及外科治疗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的CT诊断的价值与外科治疗指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2007年以来收治的23例FNH,均行CT扫描、生化检查及病理证实。结果:23例FNH病灶均成孤立结节或分叶状团块,CT平扫多表现为等或稍低密度影,多发生在近肝缘处,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均为明显的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18例仍略高于肝实质,5例略低于或等于肝实质。17例病灶内显示瘢痕,其中16例呈延迟强化。病理示16例FNH均无包膜,增生的肝细胞形成肝板被纤维间隔分隔成结节状,瘢痕区域有纤维结缔组织及厚壁畸形血管组成。16例行手术切除,术后恢复良好,无手术并发症;7例CT引导下穿刺活检,均获得明确病理诊断。结论:典型的FNH经CT检查可明确诊断,不典型的FNH应与肝细胞腺瘤、肝细胞癌、肝血管瘤相鉴别。无症状的FNH无须手术治疗,但当结节直径〉5cm,病人有症状时,或结节位于中肝,压迫门静脉、下腔静脉时应积极手术切除。 范存雷 任国政 魏祥 赵廷超 窦国胜 周玲关键词:肝肿瘤 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64排VCT脑血管成像对烟雾病诊断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64排CT血管成像(CTA)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64排螺旋CT行脑CTA检查,处理技术为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结果 CTA能清晰显示颈内动脉颅内段,脑基底动脉环等部位血管狭窄,闭塞的形态,管壁状况及狭窄程度,且能清晰显示增多迂曲的脑基底部的异常血管网。结论 CTA检查可作为烟雾病首选的无创检查方法。 赵廷超 范存雷关键词: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CT血管造影 烟雾病 胸膜转移瘤的影像诊断 2002年 赵廷超 魏祥 曹芹关键词:胸膜转移瘤 影像诊断 X线 CT 3.0T高分辨磁共振不同成像序列对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分析 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不同成像序列对大脑中动脉M1段粥样硬化斑块的成分分析及显示能力,以利于序列的优化及诊断。方法:搜集2015年9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诊断的大脑中动脉M1段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40例,使用3.0T MRI扫描仪先行TOF横断面扫描,用重建3D-TOF成像确定斑块位置,行黑血MRI技术垂直于狭窄段进行T_1WI、T_2WI、PDWI及增强T_1WI高分辨检查,计算各序列对斑块的脂核、出血、钙化显示的阴性及阳性例数,并统计各序列显示斑块各种成分的敏感性、特异性及K值。结果:在40例大脑中动脉M1段粥样硬化斑块中,发现32例斑块内有脂核,18例斑块内出血,22例斑块内钙化。增强T_1WI显示斑块内脂核较好,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7.5%,K值为0.918。T_1WI显示斑块内出血最佳,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6.4%,K值为0.922。斑块内钙化TOF显示能力最强,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4.4%,K值为0.949。结论:增强T_1WI显示斑块内脂核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对于脂核的显示最佳。斑块内出血T_1WI与TOF显示具有极好的一致性,而TOF能够准确判断斑块内钙化的存在。增强T_1WI、T_1WI和TOF三个序列相结合对斑块内脂核、出血及钙化能够很好地判别。 范存雷 孙艳华 陈少武 赵廷超 杨明 张潇斐 李飞龙 陈亚磊关键词:动脉硬化 大脑中动脉 磁共振成像 MRCP与ERCP鉴别肝外胆管良恶性狭窄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肝外胆管良、恶性狭窄患者的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与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的征象,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46例经手术或病理检查明确病因的肝外胆管狭窄患者的术前MRCP和ERCP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图像肝外胆管狭窄的形态描述为边缘不规则或平滑、狭窄不对称或对称、狭窄中断或呈鼠尾状及双管征等,计算MRCP与ERCP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用标尺准确测量肝外胆管狭窄的长度,并用t检验来比较。结果:肝外胆管癌表现为不规则边缘和不对称狭窄(92%)较良性狭窄(分别为22%,35%)普遍。MRCP诊断肝外胆管癌与良性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分别是84%、71%及78%,ERCP分别是72%、71%及72%。肝外胆管癌引起狭窄长度平均是(30.0±8.5)mm,良性狭窄平均长度是(13.6±9.1)mm(P<0.001)。结论:MRCP在鉴别诊断肝外胆管良恶性的病变引起胆管狭窄与ERCP相比是较准确的。 魏祥 范存雷 赵廷超 窦国胜 周玲 王淑霞关键词:胆管狭窄 恶性 MRCP ERCP CT诊断椎管狭窄50例临床探讨 2010年 椎管狭窄是临床骨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由各种原因引起椎管各径线缩短,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迫,引起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以往要依靠X线平片及椎管造影进行检查,诊断受到一定限制。全身CT检查,能直接显示椎管各径线情况,确定狭窄部位,并能清晰显示椎管狭窄原因,对椎管狭窄的诊断更加直观准确。本文对我院CT诊断椎管狭窄50例进行了总结,就其病因及影像特点作了初步探讨。 赵廷超关键词:椎管狭窄 CT诊断 临床骨科 神经功能障碍 椎管造影 X线平片 脑海绵状血管瘤21例影像诊断分析 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脑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脑海绵状血管瘤的MRI、CT影像特征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1例均行MRI常规扫描,7例增强扫描,20例共有29个结节状或圆形病灶,分别呈T1加权像(WI)、T2WI高或低混合信号,T1WI稍低信号、T2WI高信号,T1WI、T2WI均高信号,T1WI、T2WI均低信号;1例6个病灶呈散在分布圆点形,T1WI、T2WI均低信号。14例行CT检查,显示17个病灶,均为较高密度病灶或不均匀稍高密度。结论脑海绵状血管瘤的MRI显示信号具有特征性,多数脑海绵状血管廇结合MRI及CT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赵廷超 张跃关键词:脑肿瘤 血管瘤 海绵状 螺旋CT扫描 水合氯醛给药途径在64排CT气管成像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口服法和灌肠法应用水合氯醛对支气管异物患儿进行CT检查时的镇静效果。方法将425例应用水合氯醛镇静的支气管异物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口服法给药212例,灌肠法给药213例,观察两组患者镇静效果。结果口服组显效160例,有效29例,无效23例。灌肠组显效193例,有效12例,无效8例。两组之间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对于支气管异物患儿做辅助检查时,灌肠法使用水合氯醛的镇静效果优于口服法。 赵廷超 任国政关键词:支气管异物 水合氯醛 64排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