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希果
- 作品数:26 被引量:27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 执行严格的I/M制度是治理在用车排放最有效的途径(续三)
- 2000年
- 6 排放标准与I/M检测规范6.1 我国现行的在用车排放标准6.1.1 现行的国家排放标准 1993年11月8日我国发布了GB14761.5—93《汽油车怠速污染物排放标准》。
- 卢希果
- 关键词:I/M制度汽车尾气排放
- 在用车尾气排放控制研究被引量:2
- 2000年
- 汽车工业的发展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之一就是它的尾气排放造成大气污染,危害人们健康,破坏文物古迹,并造成全球性气候异常。汽车产量越大,汽车对大气污染的分担率也就越高,以上海1998年统计为例,城市大气污染污染物所占分担率:非甲烷碳氢化合物(NMHC)为96%,CO为86%,NOx为56%。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情况将更为严重。
- 卢希果
- 关键词:在用车尾气排放汽车污染控制
- 在用车尾气排污的综合治理研究摘要
- 以CA6102Q和EQ6100Q汽油载重车和普桑轿车为研究对象,首先研究了针对减少尾气排污的调整参数和保养方法,充分发挥其本身的净化潜力,进而研究上述车型尾气排污净化的不足之处,采用简单易行的改进措施,最终使怠速排放达到...
- 卢希果
- 关键词:汽油机点火系汽车
- I/M制度中排放测试瞬态短工况分析研究(待续)
- 2002年
- 1 瞬态短工况排放测试产生的背景美国环保局(EPA)对新车排放进行型式认证测试时,要模拟实际道路工况在底盘测功机上进行测试。1972年EPA把洛杉矶市1965年开发的LA-4工况(该工况是以洛杉矶市早晨交通高峰期汽车运行工况为基础制定出的道路模拟工况)作为原型,把它的测试行程由12英里(编者注:1英里等于1.6093km,下同)
- 卢希果张耀皎
- 关键词:I/M制度汽车发动机
- 二冲程汽油机燃烧室挤流和放热规律的研究
- 1990年
- 为改善无簧片阀小型二冲程汽油机外特性高速工况的性能,作者通过燃烧室挤流和紊流燃烧的分析与试验,从理论上和实践中证实,正确选择燃烧室尺寸和形状,可以加强压缩冲程烧燃室内气体的流动和扰动,使主燃期的放热速率加快。
- 卢希果沈觊临朱玉秀
- 关键词:汽油机二冲程燃烧室挤流放热
- 车用汽油机排放和节油试验研究被引量:1
- 1994年
- 改进化油器和点火系并控制某些调整参数,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使载重车CA6102Q和EQ6100Q汽油机尾气中的有害成分大幅度降低,燃油经济性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 卢希果汝迅袁杰
- 关键词:化油器点火系统汽油机
- 汽油载重车排放净化研究
- 1994年
- 采用试验方法,研究载重车汽油机(CA-10B、CA6102Q和EQ6100Q)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气缸磨损和水套冷却状况的变化造成尾气排放中的HC和CO排放量增加,采用引入旁通空气和控制各气缸混合气空燃比的措施后,致使运行的载重车其汽油机的HC和CO排放得到很好的控制。
- 卢希果汤定国
- 关键词:磨损气缸汽油机汽车发动机
- 执行严格的I/M制度是治理在用车排放最有效的途径(待续)被引量:1
- 2000年
- 1 汽车排放治理的发展过程回顾汽车排放治理的过程,是一种高科技的系统工程,企图采用一种简单的所谓净化装置去治理在用车的排放是不现实的,甚至是劳民伤财的。
- 卢希果
- 关键词:汽车I/M制度污染
- 执行严格的I/M制度是治理在用车排放最有效的途径(续六)
- 2000年
- 7.4 柴油车的排放控制如前所述,柴油车的排放控制技术有一些与汽油车相同,如用废气再循环(EGR)系统减少柴油车NO_X排放,用后处理方式处理排气中的炭粒排放等。但柴油机又有自己的特殊排放控制措施,常见的有: a.设计优良的燃烧室;
- 卢希果
- 关键词:柴油机I/M制度在用车污染治理
- 执行严格的I/M制度是治理在用车排放最有效的途径(续二)
- 2000年
- 5 我国的维护制度与国外I/M制度的异同 5.1 我国现行维护制度与国外I/M制度的目的完全不同 5.1.1 我国现行的维护制度我国现行的在用车维护与检测制度从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JT/T 201—95《汽车维护工艺规范》来看,仍然是沿用以前的规范目的,即“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的原则,以保证在用车的行驶安全性、经济性、动力性、寿命和可靠性为主要目的。至于尾气排放仅在《二级维护竣工检验和技术要求》中的“其他”一栏中提出汽车尾气排放检测及技术要求。
- 卢希果
- 关键词:I/M制度汽车尾气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