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分析评价不同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对川崎病(KD)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RCT)。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从医学电子数据库中筛选相关RCT文献,应用Cochrane Handbook for Systematic Reviews of Intervention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质量评价,用Review Manager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疗效判断指标为观察期内退热时间、住院时间、皮疹消退时间、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和超声心动图检测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 用均差(MD)或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CI)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共有7项RCT入选。干预组IVIG1g/(kg.d),连用2 d使患者退热的时间比对照组400 mg/(kg.d)连用5 d或2g/(kg.d)快,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7,95%CI(-1.50,0.11),P<0.01];但在对冠状动脉损害影响方面,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9,95%CI(0.48,2.05),P>0.05]。结论 1g/(kg.d)IVIG能有效地控制体温,但两者在冠状动脉瘤(CAA)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刘玭 徐之良关键词:川崎病 疗效 随机对照研究 META分析 新生儿气胸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气胸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并研究胸腔闭式引流患儿的治疗特点,为新生儿气胸的早期干预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2018 年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的34例确诊为新生儿气胸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并对其病因、治疗方法和预后进行描述性分析;同时,将34例患儿按照是否给予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分为引流组与未引流组,比较两组间胸片压缩面积、有创机械通气的时间和人数比例、nCPAP的时间和人数比例、住院天数、吸氧时间等指标的差异,分析胸腔闭式引流患儿的治疗特点.结果肺炎、剖宫产、NRDS、nCPAP、有创机械通气、男性患儿是新生儿气胸发生的危险因素.引流组患儿肺部压缩面积较未引流组大(86% VS 20%,P<0.001 ),且引流组比未引流组进行有创机械通气的人数比例更高(93% VS 35%,P<0.001 )、时间更长(3.5 d VS 0 d,P<0.001).结论新生儿气胸的常见危险因素包括肺炎、NRDS、nCPAP、有创机械通气;气胸以男性患儿多见,且易发生于右肺;胸片压缩面积的大小及患儿的临床症状是评估患儿是否需要行胸腔闭式引流的重要指标;引流组患儿更需要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且时间更长. 吴杰 刘玭 陈宇靖 赵东赤关键词:新生儿 气胸 高频振荡通气 胸腔闭式引流 预后 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接种后不同免疫效果的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影响因素对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接种后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选用在我科住院的出生第一天便接种过乙肝疫苗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收集各年龄段新生儿的性别、胎龄、分娩方式、出生体重、胎数、窒息史、其母HBsAg、HBc... 李维喜 谢蒙 樊盼盼 刘玭 赵东赤利巴韦林对RSV感染宿主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 背景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婴儿和儿童呼吸道感染的最常见病原体之一,在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利巴韦林(Ribavirin)是一种人工合成的... 谢蒙 杨璞 王寿懿 刘玭 郑君文 赵东赤NF-κB抑制剂PDTC对白血病Jurkat细胞凋亡及与IL-6表达的研究 刘玭 徐之良新生儿脐静脉置管相关心包积液3例 被引量:1 2023年 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2年4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妇儿医院儿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3例脐静脉置管后发生心包积液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3例均为早产儿,胎龄分别为33^(+4)周、31周和27^(+6)周,出生后24 h内行脐静脉置管,置管后第1-4天出现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心率异常、心音低钝遥远等表现,床旁超声提示心包积液,予心包穿刺引流,2例症状缓解且预后良好,1例死亡。新生儿脐静脉置管可于置管早期并发心包积液,置管后新生儿出现呼吸困难、发绀和心率异常等突然恶化的临床表现,应考虑心包积液及压塞可能,一旦确诊应及时拔出脐静脉导管,行心包穿刺抽液减压。早期诊断及干预可有效改善预后。 杨璞 汪霞 郑君文 刘玭 冯淑文 魏聪 何秉燕 赵东赤关键词:心包积液 心包压塞 脐静脉置管 中心静脉置管 新生儿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新生儿膈疝术后继发呼吸衰竭一例并文献复习 2024年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在新生儿急危重症病例中的应用,为新生儿围手术期呼吸、循环支持以及ECMO介入时机和管理拓宽临床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足月新生儿断脐后于产房行先天性膈疝修补术,术后合并气胸、大量胸腔积液、顽固性低氧血症和进行性呼吸衰竭,通过ECMO治疗的病例。并结合文献对ECMO在新生儿围手术期的应用进行讨论。结果患儿在ECMO心肺功能替代下,纠正低氧血症和高乳酸血症,并安全完成床旁开胸探查术,经ECMO治疗122 h后顺利撤机,住院28 d后治愈出院。结论对于严重呼吸循环衰竭的新生儿,ECMO支持可有效降低病情急剧变化时进行有创操作的风险,为急危重症新生儿在ECMO支持下安全进行床旁开胸探查术提供了可行性依据。 汪雨欣 陈剑锋 郑君文 高贺云 朱少平 魏聪 刘玭 刘玭 张文 赵东赤关键词:体外膜肺氧合 呼吸衰竭 开胸探查术 不完全川崎病患儿遗传易感性研究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分析2个与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相关的基因CD40基因及BLK基因位点在不完全KD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布特点,并探讨其与不完全KD的遗传易感性以及临床表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184例不完全KD患儿和203例体检正常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的方法测定CD40基因及BLK基因SNP位点多态性分布,比较两组其SNP位点基因型分布,并分析其基因多态性与不完全KD临床特点的相关性。结果患儿CD40基因SNP位点(rs1569723)的3种基因型(AA,AC,CC)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LK基因SNP位点(rs2736340)的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且KD组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7)。CD40基因SNP位点(rs1569723)3种不同基因型患儿结膜充血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而BLK基因中SNP位点(rs2736340)的多态性与患儿四肢末端改变相关(P=0.017)。结论 BLK基因SNP位点(rs2736340)与不完全KD的易感性相关;BLK基因SNP位点(rs2736340)及CD40基因SNP位点(rs1569723)多态性与部分临床表型相关。 金向群 刘玭 张秋萍关键词:不完全川崎病 单核苷酸多态性 遗传易感性 儿童 儿童过敏性疾病过敏原特异性IgE及其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究儿童过敏性疾病中特异性过敏原分布及规律,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性,指导临床防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199例武汉地区过敏性疾病儿童进行吸入性和食入性过敏原的血清学检测。间接免疫荧光法对MP感染进行检测。结果199... 刘玭 吴星 梅娟 徐之良关键词:肺炎支原体感染 IGE 吸入性过敏原 特异性 rhG-CSF治疗早产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 2022年 目的:研究早产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危险因素,并进一步探究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辅助治疗35周以下早产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7例早产儿住院资料,根据有无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分为两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危险因素。76例胎龄小于35周早产儿合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根据是否使用rhG-CSF治疗分为两组,对照组未使用rhG-CSF,治疗组使用rhG-CSF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质量、围生期感染、妊娠期高血压均是早产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危险因素(OR>1,P<0.01)。rhG-CSF治疗组患儿腹胀、黄疸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抗菌药物及呼吸机使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入院第7天治疗组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胎龄、出生体质量、围生期感染、妊娠期高血压是早产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危险因素。rhG-CSF辅助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能有效提高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水平,缩短疗程,改善临床症状。 吴丹凤 郑君文 石玲娜 刘玭 邓宇晴 樊盼盼 张诗雨 刘剑 赵东赤关键词:早产儿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粒细胞刺激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