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修补术
  • 3篇疝修补
  • 3篇疝修补术
  • 3篇小肠黏膜
  • 3篇小肠黏膜下层
  • 3篇腹壁
  • 3篇肠梗阻
  • 3篇肠黏膜
  • 2篇手术
  • 2篇缺损
  • 2篇猪小肠黏膜下...
  • 2篇脱细胞
  • 2篇护理
  • 2篇梗阻
  • 2篇腹壁缺损
  • 2篇腹股沟
  • 2篇腹股沟疝
  • 1篇导管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反

机构

  • 4篇汕头大学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粤北人民医院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作者

  • 9篇刘梅宝
  • 4篇王亮
  • 2篇陈双
  • 2篇张涛
  • 2篇王亮
  • 2篇曾德强
  • 1篇张涛
  • 1篇卢如相
  • 1篇王亮
  • 1篇梁敏
  • 1篇朱蔓然
  • 1篇何丽娟
  • 1篇杨海慧
  • 1篇刘尚忠
  • 1篇焦志勇
  • 1篇宋斌
  • 1篇黄从云
  • 1篇王韶莉
  • 1篇李燕
  • 1篇李英儒

传媒

  • 4篇中华疝和腹壁...
  • 2篇岭南现代临床...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全科护理
  • 1篇中西医结合护...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短暂加压通气在行无痛胃镜检查老年患者中的效果
2022年
目的探讨短暂加压通气在老年患者行无痛胃镜检查时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粤北人民医院行无痛胃镜检查的12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信封法分入短暂加压组和常规吸氧组,每组60例。常规吸氧组采用鼻导管预吸氧,短暂加压组在鼻导管预吸氧的基础上采用短暂加压通气。比较2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T_(1))、检查开始前(T_(2))、胃镜通过咽部(T_(3))、检查结束时(T_(4))4个时间点的血氧饱和度(SpO_(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呼吸频率(RR),以及T_(1)和T_(4)时间点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_(2)),并记录2组因缺氧而暂停检查的患者例数及其苏醒时间。结果短暂加压组患者在T_(2)、T_(3)时间点的SpO_(2)均较常规吸氧组更高,在T_(3)时间点的MAP较常规吸氧组更高(P均<0.05);2组在其他时间点的SpO_(2)、HR、MAP和RR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2组在T_(4)时间点的PetCO_(2)均高于T_(1)时间点,但短暂加压组在T_(4)时间点的PetCO_(2)低于常规吸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短暂加压组的暂停检查率低于常规吸氧组,患者的苏醒时间短于常规吸氧组(P均<0.05)。结论将鼻导管吸氧结合短暂加压通气应用于行无痛胃镜检查的老年患者,可改善其SpO_(2)、MAP和PetCO_(2),减少检查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患者苏醒。
张清瑜王韶莉杨海慧刘梅宝邓玉兰
关键词:无痛胃镜生命体征
大肠黑变病手术病人的护理
2011年
[目的]总结大肠黑变病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措施。[方法]对13例大肠黑变病行结肠切除术治疗的病人,术前做好准备及心理护理,术后给予疼痛、意识、管道护理,预防肠梗阻,做好出院指导。[结果]13例病人积极配合手术,术后出现不完全性肠梗阻1例,出院时均治愈。[结论]手术是治疗大肠黑变病的有效方式,而细心的护理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刘梅宝宋斌李燕
关键词:大肠黑变病疼痛肠梗阻护理
结肠镜联合大黄灌注治疗急性假性结肠梗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结肠镜联合大黄灌注治疗急性假性结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急性假性结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灌肠、抑酸护胃、静脉补液等,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结肠镜联合大黄肠腔内灌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腹胀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体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肠镜联合大黄肠腔内灌注治疗急性假性结肠梗阻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何丽娟卢如相黄从云刘尚忠朱蔓然焦志勇叶扬娥彭蓉芳刘梅宝王亮
关键词:假性肠梗阻急性假性结肠梗阻
小肠黏膜下层材料在青少年(14~18岁)腹股沟疝修补术中应用的初步探讨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小肠黏膜下层材料生物补片在14~18岁青少年腹股沟疝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入组的47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组使用小肠黏膜下层材料行腹股沟疝平片无张力修补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观察并分析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平均手术时间51.6±12.7 min,高于对照组的38.2±7.5 min(P<0.05),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3.4±1.1 d,低于对照组5.1±1.3 d(P<0.05)。术中出血量14.4±6.5 m L,与对照组13.0±5.9m L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复发率、术后疼痛评分上,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14~18岁的青少年腹股沟疝患者,使用小肠黏膜下层材料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效果良好,能够缩短住院时间,不会增加术后的疼痛不适与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有效。
张涛王亮刘梅宝李英儒
关键词:腹股沟青少年患者疝修补术小肠粘膜下层
小肠黏膜下层材料修复大鼠腹壁缺损的研究
2017年
目的构建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基质材料并用于修复大鼠腹壁缺损,与美国强生公司的ULTRAPROTM补片对比,观察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基质材料(SIS)修复大鼠腹壁缺损后的大体效果及局部炎症反应。方法按照文献中报道的方法制作SIS材料并修复大鼠腹壁缺损(S组),并与美国强生公司的ULTRAPROTM补片(P组)进行对比,于术后3、8周取材,观察并评估2组大体修复效果及修复材料-肌肉交界处局部炎症反应。结果术后3周,SIS材料大体外观类似肌肉筋膜组织,缺损修复区域材料增厚;HE染色可见S组与P组大鼠腹壁缺损的修复区域均伴有炎症细胞浸润,SIS部分降解,部分胶原组织生成。术后8周,SIS材料边缘模糊不清,与周围正常肌肉筋膜组织相融合,缺损修复区域组织增厚明显;S组局部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明显减轻,SIS进一步降解,大量排列紧密、有序的成纤维细胞及胶原纤维增生。术后3周及8周,P组炎症细胞浸润的程度均高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IS材料修复大鼠腹壁缺损,效果显著,局部炎症反应轻微,并能够促进胶原组织增生。
王亮刘梅宝陈双
关键词:腹壁炎症反应
腹壁巨大切口疝患者行修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腹壁巨大切口疝修补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09年8月至2012年8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收治的腹壁巨大切口疝患者45例行疝修补术。围手术期给予精心护理,包括术前进行的详细护理评估,做好束腹训练和呼吸功能锻炼;术后密切观察呼吸情况,防止患者腹内压增高和切口感染,做好出院指导,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45例患者平均住院9.8d,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无复发。结论对巨大腹壁切口疝接受修补术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干预,可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复发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刘梅宝王亮梁敏
关键词:切口疝腹壁疝修补术围手术期护理
高龄嵌顿性腹股沟疝行无张力疝修补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于2009年12月,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开展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98例老年腹股沟嵌顿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44例,Rutkow无张力疝修补术54例。结果98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死亡病例,1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36个月,1例复发。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嵌顿疝安全有效。
曾德强王亮刘梅宝朱惠琴张涛
关键词:疝修补术
水溶性造影剂在粘连性小肠梗阻治疗中的价值
2016年
目的探讨水溶性造影剂(泛影葡胺)在粘连性小肠梗阻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明确诊断为小肠梗阻的患者,不合并肠穿孔、腹膜炎及绞窄性肠梗阻等需要急诊手术的情况。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入组的57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如禁食、胃肠减压、灌肠、静脉补液等;治疗组除常规保守治疗方法外,患者口服或均经胃肠减压管注入76%泛影葡胺60~100 m L并夹管1小时,观察两组非手术治疗的有效率、小肠梗阻缓解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应用泛影葡胺的治疗组非手术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3.3%VS 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手术治疗有效的两组患者中,治疗组患者在肠鸣音恢复时间9.56±3.47 h VS 19.67±3.90 h)、肛门排气时间(11.24±3.15 h VS 22.6±4.14 h)、每日胃肠减压量(179.20±68.79 m L VS 323.33±91.31 m L)、住院时间(5.0±1.83 d VS 8.20±2.15 d)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各指标间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泛影葡胺治疗小肠梗阻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王亮刘梅宝曾德强何盛泉张涛
关键词:小肠梗阻粘连性水溶性造影剂泛影葡胺
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组织基质材料的制备与体内相容性的检验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构建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组织基质(SIS)材料,并与美国COOK公司的Surgisis产品进行对比,评估SIS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检验。方法按照文献中报道的方法制作SIS材料,并与美国COOK公司的Surgisis产品进行大鼠体内植入的对比,观察并记录动物术后的一般情况,并于术后3、7 d、2、4、8周处死大鼠(每次2只),分别切取SIS及Surgisis补片并包含周围部分正常的肌肉筋膜组织,观察材料-肌肉交界处局部炎症反应、组织增生及微血管形成的情况。结果所有动物均存活至既定处死时间点,组织学观察可见,术后早期,SIS及Surgisis结构完整,呈现膜片状或条索状致密红染结构,植入部位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随着时间的延长,SIS及Surgisis逐渐降解,结构松散,炎性细胞逐渐减少。结论 SIS植入大鼠体内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未出现明显的排斥反应。
王亮刘梅宝陈双
关键词:腹壁缺损生物相容性材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