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玉武
- 作品数:16 被引量:63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辅助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探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检测下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6年6月显微手术切除的椎管内肿瘤57例,术中采用体感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MEP)及肌电图(EMG)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MIOM)。结果肿瘤全切49例(86.0%),次全切除6例(10.5%),部分切除2例(3.5%),失访4例,53例术后随访3个月~2年,神经功能改善45例(78.9%),无明显改善4例(12.3%),症状加重3例(7.0%),复发1例(1.8%)。结论多模式神经电生理检测辅助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肿瘤,能有效提高肿瘤全切率,并预测和保护脊髓神经功能,提高手术疗效及安全性。
- 张功义张龙孟庆勇侯玉武秦东旭徐彩霞
- 关键词:椎管内肿瘤显微外科手术
- 三维钛网带颞肌蒂镶嵌法修补大骨瓣减压术后额颞顶部颅骨缺损被引量:3
- 2014年
-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因创伤和手术等造成的颅骨缺损,除了达到改善功能恢复的需要,对颅骨成形术的美容学要求越来越高,而大骨瓣减压造成的额颞顶部颅骨缺损涉及的眉弓、颞窝、顶结节等处曲度大,塑形较困难.自2008年以来,笔者所在科开始应用数字化成型三维钛网修补大骨瓣减压造成的额颞顶部颅骨缺损,逐渐摸索出带颞肌蒂镶嵌法的手术方式,现报告如下.
- 赵东宁侯玉武张功义张龙
- 关键词:颅骨缺损颅骨成形术
- 经储液囊注射万古霉素预防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围手术期感染被引量:1
- 2017年
- 脑积水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是临床上较难处理的疾病之一。传统的外科治疗方法中以侧脑室腹腔分流应用最广,操作简便,分流效果好,但并发症较高,分流管堵塞及术后感染是脑室腹腔分流常见并发症。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因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受到手术医师的青睐,是治疗该病症的临床常用手段之一,但一旦术后感染,可为患者带来严重不良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 李艳培侯玉武
- 关键词:万古霉素侧脑室腹腔分流术
- 经鼻蝶入路内镜辅助垂体腺瘤切除手术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 探讨神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于本院神经外科进行治疗的155例垂体腺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以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神经内镜组和显微镜组.神经内镜组患者采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手术,而显微镜组采用显微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手术.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肿瘤切除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指标;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激素恢复情况.结果 神经内镜组患者肿瘤全切率为93.6%,显著高于显微镜组的44.2%;神经内镜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60.9±4.5)ml、(85.9±10.0) min、(6.0±1.5)d,均显著低于显微镜组的(92.4±8.9)ml、(145.7±17.0) min、(9.5±2.0)d,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内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显微镜组患者(P<0.05);两组之间的激素水平好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手术具有肿瘤全切率高、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恢复快等特点,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侯玉武张龙
- 关键词:神经内镜垂体腺瘤鼻蝶
- 中央回区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策略及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3
- 2017年
- 矢状窦旁蛛网膜颗粒细胞较为丰富,是脑膜瘤的常见好发部位,肿瘤基底位于矢状窦及大脑镰,占颅内脑膜瘤的17%-20%,而中1/3矢状窦毗邻中央前、后回,并有粗大中央沟引流静脉,附近区域通常被定义为中央回区,该部位脑膜瘤手术难度大,术后可出现严重偏瘫、重度脑水肿等并发症。我们对该部位的肿瘤既要力争全切,又要保护中央回区重要结构及引流静脉,并处理残余肿瘤与受累矢状窦,术中显微操作技巧对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我科于2010年2月至2015年8月共手术91例中央回区矢状窦旁脑膜瘤,显微镜下切除肿瘤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张功义侯玉武孟庆勇赵庆阮金成秦东旭张龙
- 关键词:脑膜瘤上矢状窦中央回区显微外科技术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23例临床分析
- 2016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临床特征及临床诊疗经验。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3例病理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病例,根据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以及治疗,进行回顺性分析结果除1例术后8天死亡外.22例术后患者生存期8~34个月,中位生存期13.2个月;其中18例行放疗+化疔,生存期8~34个月,中位生存期18.5个月;18例单发肿瘤患者生存时间为10~34个月,111位生存期19.2个月.5例多发肿瘤患者生存时间为3~15个月,中位生存期9个月,结论原发性叶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临床表观难以与其他肿瘤鉴别,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定性.采用包括手术和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
- 侯玉武孟庆勇张龙高志慧
- 关键词:淋巴瘤中枢神经系统预后
- 眉弓切口眶上小骨窗入路手术切除额叶肿块
- 2014年
- 借鉴近些年来对鞍区病变及近鞍区前循环动脉瘤的眶上锁孔入路微创手术技术,从2008年06月—2013年03月间,笔者所在医院采用眉弓内切口的眶上锁孔入路对12例额叶肿块的患者完成了全切手术。现总结报告如下。
- 张龙赵庆赵东宁阮金成孟庆勇张功义侯玉武
- 关键词:眶上入路显微外科手术脑脓肿
-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对比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使用介入栓塞术对脑动脉瘤患者的疾病控制和效果。方法将40例脑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开颅手术,研究组使用介入栓塞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发现采用介入栓塞术的研究组患者,平均住院(8.77±0.6)d,临床治愈时间(13.83±0.4)周,临床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介入栓塞术在治疗后对于患者的效果更佳,是一种令人满意的手术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相关指标,具备临床实用性。
- 侯玉武孟庆勇高志慧
- 关键词:介入栓塞术开颅手术脑动脉瘤
- 256层CT血管成像在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4年
- 螺旋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又称螺旋CTA或多层螺旋CTA(multislice CT angiography,MSCTA),作为一种无创、快捷、有效的血管影像学诊断技术,在临床应用中愈趋普及,尤其被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特别是成为脑动脉瘤、冠状动脉狭窄、外周血管疾病诊断或筛查的主要手段[1-3]。
- 张龙张珮孟庆勇张功义阮金成侯玉武
- 关键词:脑动脉瘤CT血管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Hunt-Hess高分级前循环动脉瘤早期显微手术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Hunt-Hess高分级(Ⅳ~Ⅴ级)破裂动脉瘤的早期显微手术策略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9-01—2016-02显微手术治疗的67例Hunt-HessⅣ~Ⅴ级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Ⅳ级52例,Ⅴ级14例,均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20h内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24个月,按GOS预后分级评价疗效。结果按GOS预后分级,Hunt-HessⅣ级52例患者中,5级(恢复良好)31例,4级(生活自理)13例,3级(重度残疾)5例,2级(植物生存)2例,1级(死亡)1例,恢复满意(GOS评分5级,4级患者)44例,占84.6%。Hunt-HessⅤ级14例患者中,5级2例,4级5例,3级2例,2级3例,1级2例,恢复满意6例,占42.8%。结论 Hunt-HessⅣ~Ⅴ级破裂动脉瘤的患者病情危重,应积极早期手术干预治疗,夹闭动脉瘤并清除脑内血肿或蛛网膜下腔积血,能缓解严重脑血管痉挛及脑肿胀,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 张功义张龙侯玉武孟庆勇阮金成赵庆秦东旭
- 关键词:破裂动脉瘤早期显微手术夹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