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勇军

作品数:54 被引量:258H指数:11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2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2篇胆管
  • 30篇胆管癌
  • 19篇细胞
  • 15篇肿瘤
  • 13篇基因
  • 10篇胆管癌细胞
  • 10篇癌细胞
  • 8篇胆管肿瘤
  • 8篇癌组织
  • 7篇胆管癌组织
  • 7篇甲基化
  • 7篇肝外
  • 7篇肝外胆管
  • 7篇肝外胆管癌
  • 6篇胰腺
  • 6篇切除
  • 6篇外科
  • 5篇蛋白
  • 5篇切除术
  • 5篇免疫

机构

  • 49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三峡大学仁和...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武汉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江门市人民医...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54篇陈勇军
  • 26篇邹声泉
  • 21篇俞亚红
  • 18篇丁志强
  • 11篇唐启彬
  • 9篇王剑明
  • 8篇张先林
  • 6篇罗剑
  • 5篇陈波
  • 4篇杨光耀
  • 4篇秦仁义
  • 3篇罗强
  • 3篇吴遵元
  • 3篇刘民锋
  • 3篇杨康
  • 3篇田礼
  • 3篇高志强
  • 3篇左石
  • 3篇陈忠
  • 3篇李宏

传媒

  • 10篇中华肝胆外科...
  • 9篇中华实验外科...
  • 7篇临床外科杂志
  • 5篇中国普通外科...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医学与社会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国外医学(遗...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现代普通...
  • 1篇中华肝脏外科...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7篇2008
  • 8篇2007
  • 5篇2006
  • 5篇2005
  • 5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1996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胰腺浆液性囊腺瘤的诊断与治疗:附22例报告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总结胰腺浆液性囊腺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22例胰腺浆液性囊腺瘤患者的f艋床资料。结果:22例中男4例,女18例;年龄16—74(平均47.0)岁。患者多以腹痛腹胀等非特异性症状就诊,部分无症状。超声诊断灵敏度为86.3%(19/22),CT诊断灵敏度为93.8%(15/16),MRI诊断灵敏度为100%(12/12)。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及病理检查证实,其中5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2例行胰腺中段切除术,3例行胰体尾切除术,5例行胰体尾及脾切除术,2例行腹腔镜下胰体尾及脾切除术,4例行胰腺肿瘤局部剜除术。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5例发生胰瘘,1例发生胰腺残端出血,1例发生胃排空延迟,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随访10个月至6年,均未发现肿瘤复发。结论:胰腺浆液性囊腺瘤多见于中老年女性,超声、cT及MRI诊断价值高,手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田锐郭兴军王敏石程剑陈勇军朱峰谢晨成秦仁义
关键词:胰腺肿瘤外科学肿瘤囊性
单切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病例对照研究
2011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单切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SILC)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优劣性。方法19例SILC及46例LC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中转率、术后疼痛、住院时间、切口长度的差异。结果SILC手术耗时(49.00±8.34)min长于LC(P=0.000)。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中转、术后无并发症;SILC与Lc术后患者第一天疼痛评分、术后第三天疼痛评分、总疼痛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者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ILC切口长度(22.5±3.5)mm短于LC切口长度(P=0.000)。结论SILC总切口长度短于LC总切口长度,切口效果更美观。SILC能安全地用于单纯胆囊结石、胆囊息肉。同时对于没有严重合并症和腹部手术史的胆囊疾病患者SILC也是一种理想的手术选择。
俞亚红魏洪亮高志强丁志强陈勇军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单孔腹腔镜
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同期112例胆囊并胆总管结石病人,49例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EST)+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63例行剖腹胆囊切除及胆总管切开取石手术。结果拟行EST+LC52例中2例改开腹手术,49例成功施行EST+LC。剖腹组63例中术后7例残余结石,伤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1例,残余结石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结论该研究证实EST+LC联合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具有手术创伤小、无需T管引流、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使大部分胆囊并胆总管结石病人免除开腹手术之苦。
郭永学梁浓亮王金重俞亚红陈勇军
关键词:胆囊结石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胆总管结石
胰管结石的分型和外科治疗方式的选择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探讨胰管结石的分型并根据分型选择合理的外科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胰管结石病人的临床资料,提出胰管结石的分型和外科治疗方式。结果结合影像学检查和手术探查结果,将胰管结石分为四型五类,各型胰管结石有不同的外科治疗方式。结论正确分型,合理的治疗方式对于提高胰管结石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陈勇军丁志强俞亚红申铭王欣王剑明卢兴培秦仁义薛新波邹声泉
关键词:胰管结石外科治疗
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支持对胰腺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支持对胰腺癌患者术后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胰腺癌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研究组(n=30),分别给予传统肠外营养(热量每日117.6kJ/kg体重,氮每日0.2g/kg体重)和低氮低热量营养(热量每日75.6kJ/kg体重,氮每日0.1g/kg体重),观察输营养液过程中血红蛋白、白细胞、肝肾功能、血糖水平、氮平衡的变化及感染相关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4、7d的血红蛋白、白细胞、肝肾功能、氮平衡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空腹血糖及输液后2h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静脉炎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胰腺癌术后早期给予低氮低热量PN支持,在不影响患者营养状态的情况下,很好的控制了血糖水平及其相关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俞亚红张先林丁志强秦仁义陈勇军
关键词:胃肠外营养低热量胰腺癌
低氮低热卡肠外营养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在腹部重度创伤中的早期应用探讨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低氮低热卡肠外营养支持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在重度腹部创伤中的早期应用对患者蛋白质代谢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8例重度腹部创伤患者,随机分为低氮低热卡肠外营养联合rhGH组(n=34)和低氮低热卡肠外营养对照组(n=34),分别接受低氮低热卡肠外营养联合rhGH和低氮低热卡肠外营养治疗,观察两组的血糖、甘油三脂(TG)、蛋白质代谢指标、免疫指标和并发症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低氮低热卡肠外营养联合rhGH组,治疗后第4、7天蛋白质代谢指标、免疫指标明显改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而两组血糖和TG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d、7d监测显示,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腹部创伤早期低氮低热量联合rhGH肠外营养支持是一种安全有效代谢调理治疗措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张先林洪林吴遵元俞亚红陈勇军
关键词:胃肠外营养生长激素腹部创伤
PTEN和mTOR信号转导通路在胆管癌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4
2006年
目的研究PI3K/PTEN/AKT/mTOR信号转导通路中mTOR和PTEN蛋白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其在胆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RT-PCR法,检测胆管癌中mTOR和PTEN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织相比,免疫组化法和RT-PCR两种方法结果均显示,胆管癌中的mTOR表达明显增加,而PTEN的表达明显下降;两者呈负相关(r=-0.8 6 2,P<0.0 1)。结论PI3K/PTEN/AKT/mTOR信号转导通路中重要的调节位点和节点PTEN在胆管癌中的表达明显降低,而mTOR的表达明显增高。提示该信号转导通路在介导胆管癌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刘民锋罗剑余险峰唐启彬陈勇军邹声泉
关键词:胆管肿瘤信号传导MTORPTEN
散发性肝外胆管癌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研究被引量:15
2004年
目的 检测肝外胆管癌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各CpG位点甲基化发生率。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MS PCR)和半巢式PCR对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域进行扩增 ,并对扩增产物克隆测序。结果 在全部 48例肝外胆管癌组织中 ,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域存在CpG位点甲基化现象的共 2 8例 ,16个CpG位点甲基化平均发生率为 42 .45 % ,明显高于对照组 (χ2 =11.77,P <0 .0 1)。结论 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甲基化是RASSF1A失活的主要机制 ,在肝外胆管癌的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陈勇军唐启彬邹声泉
关键词:肝外胆管癌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CPG岛甲基化克隆测序
Suv39 H2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转录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Suv39H2与胆管癌发生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RT-PCR检测35例胆管癌组织及28例正常胆管组织Suv39H2mRNA表达,并与肿瘤分化程度、有无转移作对比研究。结果胆管癌中Suv39H2mRNA阳性表达率为71.43%(25/35),正常胆管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32.14%(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胆管癌中Suv39H2mRNA阳性表达与分化程度、有无转移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v39H2参与胆管癌发生早期阶段。
陈忠丁志强陈勇军俞亚红罗强张先林
关键词:H2组蛋白甲基化胆管癌
重组人生长激素联合应用生长抑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联合应用生长抑素(施他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对机体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免疫调节因子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8例SAP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19)和对照组(n=19)。研究组为rhGH+施他宁组;对照组为单用施他宁组。检测两组治疗后患者细胞免疫指标(CD4+、CD8+及CD4+/CD8+)、体液免疫指标(IgM、IgA、IgG及C3)和血清免疫调节因子(IL-1、IL-6和TNF-α)的动态水平,并观察两组SAP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的变化。结果研究组细胞免疫指标治疗后10d检测显示,CD4+、CD8+及CD4+/CD8+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体液免疫指标IgM、IgA、IgG及C3的恢复程度较对照组快(P<0.05);血清中细胞因子IL-1、IL-6和TNF-α的浓度下降速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低于单用施他宁组(P<0.05)。结论SAP患者短期联合应用生长抑素和rhGH能明显改善免疫功能,rhGH对患者免疫系统可能具有直接的调理作用,与生长抑素具有治疗的协同作用,降低了SAP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张先林洪林吴遵元俞亚红陈勇军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生长抑素生长激素免疫功能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