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疫诱导再障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改变及机理被引量:5
- 1991年
- 作者对给予全身亚致死量照射后的小鼠转输H-2相同、MIS不同的小鼠胸腺淋巴结细胞所诱导的再障模型的造血干细胞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再障小鼠濒死时,造血干细胞极度低下,为0.90±0.83(CFU-S/10~5骨髓有核细胞),与正常组(12.00±1.87)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而相应的照射对照组己恢复到8.29±1.98,但仍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输细胞组(11.71±1.16)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P>0.05)。进一步观察发现,照射对照组在处理后第5天造血干细胞处于极低水平,但从第9天起己进入指数性增殖,再障组则一直处于极低水平,直至死亡。再障小鼠的骨髓、胸腺淋巴结、脾细胞对正常造血干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上述细胞分别以1:1、10:1、10:1与正常骨髓细胞混合转输时,抑制率达62%、83%及93%。
- 陈俊赵波李树浓姚军
- 关键词:免疫造血干细胞
- 雷公藤对Ly—22.2^+细胞(抑制性T淋巴细胞)的激活作用被引量:19
- 1996年
- 本文用单克隆抗体观察了雷公藤对小鼠脾脏的Thy─1 ̄+细胞、L3、T_4 ̄+细胞、Lyt─2.3 ̄+细胞和Ly─22.2 ̄+细胞(抑制性T淋巴细胞,Ts)的影响,发现Lvt─2.3 ̄+细胞增多的同时(P<0.01),Ly─22.2 ̄+细胞明显增加,L3T_4 ̄+细胞/Lyt─2.3+细胞(即Th/Ts)明显下降(P<0,05),而Thy─1 ̄+和L3T_4 ̄+细胞比例不变,表明雷公藤在小鼠体内直接激活脾脏Ts,而发挥其免疫抑制作用。
- 吴俊梁晓燕杨奕李徐哲陈俊李树浓
- 关键词:雷公藤T淋巴细胞抑制细胞中药药理学
- 免疫介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骨髓透射电镜观察被引量:2
- 1994年
- BALB/c小鼠接受H-2相同、MIS不同的DBA/2小鼠胸腺和淋巴结淋巴细胞后,诱导出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A)动物模型。本研究是通过对该模型小鼠骨髓小粒进行的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再障鼠造血细胞明显减少,间质水肿,出血,血窦明显增宽,窦壁断裂,内皮细胞、外膜网状细胞及吞噬细胞均出现细胞器损伤,各级溶酶体增多,此改变持续存在。单纯照射对照组的早期变化与再障组相似,第8天后开始出现恢复,12天已基本正常。单纯输免疫细胞组则自始至终没有类似改变。作者认为,此模型的发病机理与放射和免疫细胞双因素同时作用后引致造血微环境损伤有关。
- 梁晓燕李树浓陈俊
-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微环境透射电镜
-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在免疫介导再生障碍贫血发病中的作用
- 1993年
- 本实验通过大体和组织学观察,脾指数、腘窝淋巴结称重试验以及^(125)I-UdR掺入试验,探讨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在免疫介导小鼠再障模型发病中的作用。从腘窝淋巴结称重试验和^(125)I-UdR掺入试验结果表明,DBA/2小鼠淋巴细胞输给BALB/c小鼠可以引起GvHR,而且呈细胞量依赖关系,但再障小鼠的皮肤、肠、肝、脾组织学检查均未发现GvHR,脾指数毫无例外地明显降低,而且再障小鼠并不因输入细胞量增加而表现发病率增加,存活期缩短现象,提示GvHR在免疫介导小鼠再障中不起重要作用。
- 李树浓姚军陈俊梁晓燕张秀明黄静姝
- 关键词:贫血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 骨髓CFU-F在免疫介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发病中的作用被引量:4
- 1995年
- 骨髓CFU-F在免疫介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发病中的作用陈俊,李树浓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发生与造血干细胞的缺损,造血微环境的破坏以及免疫异常有关。为了探讨造血微环境的改变在免疫介导的再障小鼠发病中的作用,我们观察了再障小鼠骨髓成纤维细胞克隆形成单位...
- 陈俊李树浓
-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CFU-F免疫介导骨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