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汉族原发性高血压与HLA-DQA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0
- 2004年
- 目的 探讨云南汉族人群 HL A- DQA1等位基因与高血压病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病例 -对照相关分析方法 ,采用 PCR- SSP基因分型技术对云南汉族健康个体 91例和高血压病患者 83例 (均无血缘关系 ) ,进行 HL A- DQA1位点 10个有表达的等位基因分型 ,并进行遗传相关分析。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 DQA1* 0 30 2的频率为0 .12 8,显著高于对照组 (0 .0 11) ,χ2 =19.4 0 9,P<0 .0 1,相对危险率 RR=11.4 2 ,EF为 0 .2 3。DQA1* 0 2 0 1的频率(0 .0 6 1)显著低于对照组 (0 .170 ) ,χ2 =9.876 ,P<0 .0 5。相对危险率为 0 .35。 PF为 0 .18。结论 云南汉族 HL A-DQA1等位基因与高血压病的相关性与北方汉族存在部分差异 ,HL A - DQA1* 0 30 2可能与原发性高血压易感相关 ;DQA1* 0 2 0 1可能在云南汉族原发性高血压发病中有保护作用。
- 胡大春邵剑春陈爱华王玮陈俊孙保明蔡雪梅
- 关键词:高血压病HLA-DQA1等位基因云南汉族
- HBV-DNA检测在预防乙肝病毒传播中的应用研究
- 邵剑春胡大春孙保明黄燕陈俊唐树荣太继琼秦雯
- 该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HBV DNA。对114慢性HBV感染者唾液和血液标本及23例慢性HBV感染产妇唾液、乳汁、血液标本进行检测与分析。...
- 关键词: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DNA唾液
- HLA-G 14bp基因多态性及HLA-G mRNA表达水平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关系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G 14bp(HLA-G 14bp)基因缺失或插入多态性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的相关性,了解HLA-G mRNA在URSA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和意义。方法:选择URSA患者39例(URSA组)和有1次以上正常分娩史并行人工流产的妇女52例(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14bp基因多态性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两组人群绒毛组织中HLA-G mRNA的相对表达量,并进行分析。结果:URSA组14bp基因杂合子(-14bp/+14bp)的基因频率(64.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2.3%)(χ2=6.511,P=0.039);而插入纯合子(+14bp/+14bp)的基因频率(7.7%)低于正常对照组(26.9%)(χ2=5.425,P=0.020);缺失纯合子(-14bp/-14bp)的基因频率(28.2%)与正常对照组(3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0,P=0.791)。URSA组HLA-G mRNA表达水平(-3.018±1.005)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072±0.436)(t=9.681,P=0.000)。结论:14bp基因为-14bp/+14bp杂合子时增加了发病的机会,早期绒毛中HLA-G mRNA低水平表达与URSA发生密切相关。
- 邵剑春胡大春陈俊刘云东王中弥
- 关键词: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人类白细胞抗原G基因多态性
- 甩A—GmRNA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绒毛中的表达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GmRNA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绒毛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技术分别检测30例正常妊娠人工流产患者、24例单次自然流产患者、28例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绒毛中人类白细胞抗原GmRNA的表达水平,用聚合酶链反应循环阈值(ct值)表示其表达水平。结果3组人类白细胞抗原GmRNA的表达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正常妊娠人工流产组、单次自然流产组、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组。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组、单次自然流产组分别与正常妊娠人工流产组人类白细胞抗原G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组:t=9.681,P〈0.001;单次自然流产组:t=8.890,P〈0.001)。结论人类白细胞抗原G mRNA的表达水平与维持妊娠有一定的关联。
- 邵剑春刘云东胡大春王中弥陈俊
- 关键词: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人类白细胞抗原GMRNA
- 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分析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了解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及耐药情况。方法对该院2006年1—12月临床分离的293株大肠埃希菌,用表型确证试验检测ESBLs,K-B琼脂纸片扩散法做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293株大肠埃希菌中,检出产ESBLs菌168株(57.34%)。各类标本中,产ESBLs率以痰标本分离株(64.71%)最高,其次为血液(62.50%)和脓液标本(57.14%);各科室中,产ESBLs率以重症监护室(ICU)分离株(65.22%)最高,其次为内分泌科(65.00%)和肿瘤科(63.33%)。除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外,产ESBLs菌对其他14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均P<0.01);产ESBLs菌株不仅对青霉素、头孢菌素、氨曲南等抗生素广泛耐药,同时对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磺胺类等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仅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的耐药率<5%(分别为0.00%、3.30%)。结论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产ESBLs率较高;产ESBLs菌株对临床常用多种抗菌药物严重耐药,可经验选用的药物十分有限。临床医生应根据病原菌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
- 赵晓丽胡大春周玲刘德华秦海燕陈俊
-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抗菌药物
- 云南汉族原发性高血压与HLA-DRB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被引量:9
- 2004年
- 目的 探讨云南汉族人群 HL A- DRB1等位基因与高血压病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病例 -对照相关分析方法 ,采用 PCR-序列特异性引物基因分型技术对云南汉族 91名健康个体和 83例高血压病患者 (均无血缘关系 )进行 HL A- DRB1位点 17个特异性的等位基因分型 ,并进行遗传相关分析。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 DRB1* 15 0 1/ 2的频率为 ( 0 .2 19)显著高于对照组 ( 0 .0 6 0 ) ,χ2 =18.331,P<0 .0 1,相对危险率为 4 .4 6 ,病因分数为 0 .34。 DR9( DRB1* 0 90 1)的频率 ( 0 .0 81)显著低于对照组 ( 0 .192 ) ,χ2 =8.70 4 ,P<0 .0 5。相对危险率 RR为 0 .4 1,预防分数为 0 .19。结论 云南汉族 HL A- DRB1等位基因与高血压病的相关性与北方汉族存在差异 ,HL A- DRB1* 15 0 1/ 2可能与原发性高血压易感相关 ;DRB1* 0 90 1可能在发病中有保护作用。
- 邵剑春胡大春陈爱华王玮陈俊孙保明蔡雪梅
- 关键词:高血压人类白细胞抗原等位基因
- HLA-DQB1等位基因与高血压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胡大春邵剑春陈爱华王玮陈俊孙保明蔡雪梅
- 关键词:HLA-DQB1等位基因高血压病患者抗原特异性等位基因分型基因分型技术多基因疾病
-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药敏结果分析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了解近年来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状况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使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试剂盒对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支原体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555例标本中支原体阳性287例,阳性率为51.71%,其中解脲支原体(Uu)阳性204例(71.08%);Uu和人型支原体(Mh)混合感染81例(28.22%),Mh感染2例(0.70%)。药敏结果显示,支原体对交沙霉素最敏感,其次对美满霉素、强力霉素比较敏感,耐药率依次为8.71%、13.59%、17.42%。耐药性较高的有红霉素、环丙沙星、罗红霉素,耐药率依次为87.80%、83.28%和70.03%。结论支原体是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交沙霉素、美满霉素、强力霉素可以作为治疗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经验用药时尽量避免选用红霉素、环丙沙及罗红霉素。有条件时尽可能根据支原体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用药。
- 秦海燕陈俊王辉刘德华邵剑春周玲
- 关键词: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支原体感染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 产ESBLs大肠埃希菌磺胺耐药基因sulⅠ的检测与分析
- 目的 了解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中磺胺耐药基因的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2007年我院临床分离的96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磺胺耐药基因sulI.结果 96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
- 赵晓丽杨辉胡大春陈弟周玲陈俊
- 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与HLA-A、B基因分布的相关性分析
- 2023年
- 探讨输血后发生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FNHTR)患者HLA-A、B位点等位基因多态性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PCR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对2021年本院输血后发生FNTHR的17例患者(研究组)及未发生FNTHR的34例患者(对照组)进行HLA-A、B位点基因分型,并运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比较,A*25、A*29、A*33 3个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1);B*13、B*38(OR=0.32)、B*39、B*41、B*44、B*51(OR=9.13)、B*54(OR=4.50)7个等位基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携带不同HLA-A、B位点等位基因的人群在输注含有白细胞血液制品时与FNHTR发生有一定相关性。
- 海帆秦雯陈俊侯星羽许小峰
- 关键词: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HLA-AHLA-B基因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