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环鸟苷联合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急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 2001年
- 杜业亮宋保华罗宁郑艳华
- 关键词:无环鸟苷大剂量
- 超剂量甲氧氯普胺致锥体外系反应被引量:1
- 2001年
- 在我国 ,医疗机构中 ,农村乡镇卫生院占有 2 3 .1%的比例 ,广大基层卫生人员克服困难 ,为我国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 ,不能不看到 ,由于基层医务人员缺乏接受继续教育的条件 ,也由于某些地方卫生行政监督体制和管理制度的缺陷 ,部分基层医疗单位的医疗质量令人堪忧 ,特别是某些药物滥用现象比较普遍 ,常给病人带来严重损害。近年本刊刊发过多篇基层用药失误造成严重医疗事故的报道 ,诸如超剂量用药造成患者的死亡。今年以来仍陆续收到类似稿件 ,其中有医务人员知识贫乏盲目用药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者 ,有无视规章制度不严格查对引起大剂量链霉素中毒者 ,所报道的案例令人痛心 !本期集中刊发 3篇 ,以再次呼吁农村基层医务人员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杜绝滥用、错用药物 。
- 郑艳华李剑平
- 关键词:甲氧氯普胺锥体外系反应止吐药药物不良反应
- 乌司他丁对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及治疗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及治疗作用的机制及效果。方法24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两组给予奥美拉唑预防及治疗消化道出血,治疗组另给予乌司他丁10万U/kg,观察两组患者血清IL-6、TNF-α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发生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并发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血清IL-6为19.7pg/L,TNF-α为42.6ng/L,治疗组血清IL-6为13.4pg/L,TNF-α为27.9ng/L,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对照组为30%,治疗组为23%,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时间治疗组为4.17d,对照组为3.24d,治疗组晚于对照组。消化道出血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2.1%,对照组为69.4%,治疗组高于对照组。结论乌司他丁能够降低脑出血时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预防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提高脑出血后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 周丽王绍博郑艳华张淑云
- 关键词:乌司他丁脑出血消化道出血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
- 静脉窦血栓形成误诊2例
- 2002年
- 郑艳华于忠娟宋保华
- 关键词:静脉窦血栓形成脑血管疾病误诊病例报告
- 不同剂量凯洛欣对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和血浆内皮素水平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凯洛欣(KLX)对急性脑梗死(AC I)神经功能评分(NFS)、日常生活状态评分(ADL)和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叠加、安慰剂对照方法;KLX分10m l/d和20m l/d 2种剂量组;治疗前、治疗后分别进行NFS、ADL评分和血浆ET测定。结果治疗后7天和14天,KLX1组、KLX2组NFS和ADL评分较治疗前增高,P<0.01;且明显高于相应对照组,P<0.01。KLX1组和KLX2组NFS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浆ET在各时间点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ET在对照1组和对照2组>KLX1组>KLX2组,P<0.05。治疗过程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KLX治疗AC I安全、有效,能明显降低血浆ET水平,改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在20m l/d以下剂量范围内存在正相关的量效关系。
- 李剑平王延苓郑艳华王成东周丽张爱娟张淑云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内皮素神经功能
- 安定中毒误诊癔症1例报告
- 2002年
- 郑艳华杜业亮宋保华
- 关键词:药物中毒误诊
- 脑膜癌病6例临床分析
- 2012年
- 目的分析脑膜癌病(MC)的临床特点及MRI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果,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例患者均有头痛,恶心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MRI检查可见脑室扩大及不同程度的软脑膜强化;腰穿压力增高,脑脊液常规检查易与脑膜炎混淆,反复细胞学检查可发现癌细胞。结论MC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应综合患者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及脑脊液细胞学检结果,并尽可能寻找到原发肿瘤存在的证据。
- 郑艳华庄甲军李剑平周丽
- 关键词:脑膜癌病核磁共振成像脑脊液
- 3例多发性肌炎误诊分析被引量:3
- 2009年
- 多发性肌炎并非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在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情况下,容易漏诊或误诊。现将我院误诊的多发性肌炎3例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 郑艳华庄甲军周丽
- 关键词:多发性肌炎误诊分析临床表现不典型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资料报告
- 急性脑梗死患者下呼吸道真菌定植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定植真菌的分布特点,旨在为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2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出现下呼吸道真菌定植的患者进行病原学分析,同时对急性脑梗死合并下呼吸道真菌定植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脑梗死患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预后措施。结果 2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下呼吸道标本中,检出真菌感染95份,感染率为45.67%,其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率最高为37.91%,其次为曲霉菌属感染占16.99%;真菌定植分析显示,假丝酵母菌属定植的病例数最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下呼吸道真菌定植的常见危险因素为老年患者、意识障碍、长期应用抗菌药物等;出现下呼吸道真菌定植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与未出现真菌定植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住院时间、病情加重及病死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下呼吸道真菌定植发生率较高,假丝酵母菌属是主要的病原菌,积极控制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下呼吸道真菌定植和提高患者生存的关键,早诊断、早治疗、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是预防急性脑梗死患者下呼吸道真菌定植和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
- 郑艳华庄甲军董晓燕李剑平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下呼吸道真菌定植
- 寻常型天疱疮并发多发性脑脓肿1例
- 2012年
- 临床资料 患者男,45岁。因全身反复发生水疱、糜烂、结痂1年,加重2个月于2010年6月26日入院。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饭量、尿量增多,当时未介意及治疗,50多天后觉咽部进食时疼痛不适,应用环丙沙星、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治疗10天症状无改善,且舌体两侧及颊黏膜出现糜烂、溃疡,应用中药(具体不详)治疗半月,口腔糜烂面逐渐扩大增多,影响进食,头面部、躯干、四肢相继出现数十个散在的绿豆至蚕豆大水疱,疱壁薄而易破溃,难愈合。
- 于维恒王晓云殷月慧郑艳华李金勇
- 关键词:多发性脑脓肿寻常型天疱疮并发口腔糜烂尿量增多疼痛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