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淑霞 作品数:97 被引量:332 H指数:11 供职机构: 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电子电信 经济管理 更多>>
经络阻滞现象中家兔心脏M_3受体含量变化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针刺内关穴治疗心律失常的机制,并进一步探讨经络阻滞现象的机制。方法:新西兰家兔40只,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药物组、针刺内关穴组及阻滞组,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各组家兔心肌组织中M3受体mRNA的相对含量。结果:药物组心肌M3受体mRNA的相对含量较对照组显著性升高(P<0.05);针刺内关穴组心肌M3受体mRNA的相对含量较药物组显著性降低(P<0.05);阻滞组心肌M3受体mRNA的相对含量较针刺内关穴组有升高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较药物组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乌头碱诱发心律失常后心肌M3受体mRNA的表达增强,针刺内关穴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少心肌M3受体mRNA的表达,若把针刺的效果阻滞掉,M3受体mRNA的表达又有所恢复。 郑淑霞 许金森 陈凌 潘晓华 兰彩莲关键词:心律失常 M3受体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电针 督脉循行线上红外辐射轨迹的探讨 被引量:27 2016年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督脉循行线上红外辐射轨迹(IRRTM)与微循环血流灌注量,探讨督脉循行线上IRRTM产生的原因。方法:分别使用红外热像仪系统和三通道激光多谱勒血流仪观察人体背部督脉IRRTM、表面微循环血流灌注量以及在督脉线上加热皮温扩展情况。结果:1在自然状态下,人体体表可以观察到与古典十四经脉循行路线基本一致的IRRTM,并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之中。2背部督脉的IRRTM的出现率最高占50.56%。3督脉线上的命门、脊中、至阳、身柱4个穴位和十二胸椎1个非穴位的皮肤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均要比其左右两侧旁开1cm非经对照部位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4在督脉线上加热,皮温会沿着督脉方向双向传导,具有良好的导热特性。结论:督脉循行线上IRRTM的形成与其相关组织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密切相关。 林静瑜 郑淑霞 许金森 潘晓华 朱小香关键词:血流灌注量 督脉 经络 加热时皮肤温度变化沿任脉线的扩散速度 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加热任脉线上穴位时皮肤温度沿任脉线的扩散速度。方法对任脉的穴位进行加热,诱发出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用Thermo Tracer TH 9100型红外热像仪记录,计算加热时皮肤温度变化沿经扩散的速度。结果加热神阙穴时,皮肤温度沿任脉线扩散的速度最高17 cm/min,最低0.78 cm/min,平均扩散速度4.31 cm/min;对不同性别加热时,皮肤温度变化沿经扩散的速度进行比较,女性的扩散速度慢于男性。结论加热时皮肤温度沿经变化具有一定的个体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潘晓华 郑淑霞 许金森 兰彩莲关键词:循经红外辐射轨迹 任脉 电针足三里对应激性胃溃疡大鼠胃组织HSP70mRNA的影响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对应激性胃溃疡大鼠胃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m RNA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足三里防治胃溃疡的分子机制。方法将51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组)、应激性胃溃疡组(模型组)和电针足三里组(电针组)。采用冷-束缚法制作应激性胃溃疡模型。造模后次日起电针组每天电针足三里20 min,连续3 d,左右足三里穴交替进行;模型组只进行与电针组一样的固定处理;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按GUTH’s法计算胃黏膜损伤指数(Ulcer Index,UI)、HE染色法观察胃组织病理形态、RT-PCR法检测胃组织HSP70 m RNA表达。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胃黏膜上可见数量、大小不等的明显溃疡,UI显著升高(P<0.001),HSP70 m 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胃组织病理变化有所改善,胃黏膜UI显著降低(P<0.05),HSP70 m 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电针足三里可以上调应激性胃溃疡大鼠胃组织HSP70 m RNA表达,促进胃黏膜损伤的修复。 朱小香 萨喆燕 郑淑霞 潘晓华 许金森关键词:应激性胃溃疡 针刺过程中胃经循行线上能量代谢的变化及其与内脏机能调节的关系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穴时胃经线上氧分压、微循环血流灌注量以及胃肠鸣音的变化,探讨针刺过程中胃经循行线上能量代谢的变化及其与内脏机能调节的关系。方法:48名健康志愿者参与本实验,分别应用武汉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提供的智能化三通... 许金森 胡翔龙 陈铭 潘晓华 郑淑霞 吴祖星关键词:能量代谢 针刺过程 足三里穴 氧分压 文献传递 针刺过程中胃经循行线上能量代谢的变化及其与内脏机能调节的关系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穴时胃经线上氧分压、微循环血流灌注量以及胃肠鸣音的变化,探讨针刺过程中胃经循行线上能量代谢的变化及其与内脏机能调节的关系。方法 48名健康志愿者参与本实验,分别应用武汉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提供的智能化三通道... 许金森 胡翔龙 陈铭 潘晓华 郑淑霞 吴祖星关键词:胃经 微循环血流灌注量 经络 文献传递 穴位注射新斯的明对胃肠电图的影响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通过八导胃肠电图仪监测丰隆穴穴位注射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前后胃肠电图的变化,初步探索穴位注射的显效时间。方法选取10例健康志愿者应用EGEG八导胃肠电图仪,观察并记录受试者生理状态下10 min及丰隆穴穴位注射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后50 min内各时间点胃肠电图的变化。结果平均振幅于穴位注射后即开始出现小幅度的增加,注射后20-50 min,各导联每10 min上升逐渐明显,与生理状态下相比,除胃小弯导联外(P>0.05),其余导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功率比和正常慢波百分比在穴位注射后30-40 min之间于胃部导联出现明显降低,与生理状态下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部导联变化显示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一定意义上间接反映胃电功率大小的平均幅值的变化,验证了丰隆穴穴位注射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对胃肠运动的促进作用具有速效性,初步推测显效时间约为穴位注射后20 min开始;主功率比和正常慢波百分比在丰隆穴穴位注射后出现胃部导联的的明显降低,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腧穴-经络-脏腑的密切相关性。 杨小梅 郑淑霞 许金森 沈慈敏 黄炳祥关键词:穴位疗法 水针 胃肠电图 电针对不同机能状态家兔心律失常的影响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电针对不同机能状态家兔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通过20、25、30μg/kg3种不同剂量的乌头碱,将59只家兔诱发出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以心律失常开始时间和持续时间为指标,对比观察电针对不同机能状态家兔心律失常影响的差异。结果 3种剂量的乌头碱能诱发出家兔3种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三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电针对20μg/kg乌头碱诱发的家兔心律失常的减缓作用明显优于30μg/kg组。结论针刺效应与机体异常状态的程度有关,在本实验中,针刺对抗中等程度的家兔心律失常效果最好。 陈凌 兰彩莲 郑淑霞关键词:电针 针刺效应 心律失常 乌头碱 针刺不同穴位对视网膜电图和皮层视觉诱发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观察针刺不同穴位对健康成人视网膜电图(ERG)和视觉诱发电位(VEP)的影响,探讨经穴功能的相对特异性。方法:33名志愿者参与本实验。以直径为1 cm装有导电膏的圆盘形表面电极放置于眼眶下缘皮肤表面(测ERG),或放置于正中线右旁开5 cm、耳上5 cm的枕部皮肤表面(测VEP)。视觉刺激的闪光频率为1次/s,光源与眼距离50 cm。受试者静卧,给予20次闪光刺激,同时用叠加仪将20次ERG、VEP反应进行平均加算,获得1次叠加结果。按同法记录3~5次反应作为针前基础值。然后刺激穴位,待出现针感时连接电子刺激器,给予电脉冲刺激,频率0.5 Hz,波宽0.2 ms,电针10 min后记录3~5次ERG、VEP作为针时值。测试穴位分别为光明、内关、足三里,每穴测试时间至少相隔3 d。结果:电针刺激光明穴对ERGb波振幅、VEP P100振幅的影响较大,变化是双向的,而电针刺激内关穴和足三里穴对ERGb波的振幅和VEP P100振幅的影响比较小,其差异十分显著(P<0.01)。结论:电针胆经光明穴对ERG和VEP振幅的影响明显大于电针内关和足三里,提示不同穴位对ERG、VEP活动的影响具有相对的特异性。 许金森 潘晓华 胡翔龙 萨喆燕 郑淑霞关键词:视网膜电图 视觉诱发电位 针刺 电针中脘对阳虚体质任脉上浅表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观察电针中脘穴对阳虚体质志愿者任脉线上能量代谢的影响,探讨电针调节作用与体质的关系。方法:对200名福建中医药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体质问卷,收集平和、阳虚体质志愿者各18例,应用激光多谱勒血流仪监测其常态下、电针中脘穴20min时,任脉上膻中、下脘及气海穴浅表微循环血流灌注量(microcirculatory blood perfusion units,MBPU)。结果:(1)在电针前,1阳虚体质组膻中、下脘、气海穴浅表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均低于平和体质组,其中膻中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下脘、气海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平和体质组3个穴位进行比较,膻中穴浅表MBPU高于下脘穴,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膻中、下脘穴浅表MBPU高于气海穴(均P<0.01);3阳虚体质组3个穴位进行比较,膻中穴浅表MBPU低于下脘穴,高于气海穴(P<0.05,P<0.01);下脘穴浅表MBPU显著高于气海穴(P<0.01)。(2)与电针前相比,两组受试者电针中脘20min时膻中、下脘、气海穴MBPU均显著升高(均P<0.01)。(3)阳虚体质组电针中脘20min时膻中、气海穴微循环血流灌注量上升率高于平和体质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阳虚体质志愿者任脉上能量代谢出现下降,尤以膻中穴明显;电针可通过调节机体经脉线上MBPU,升高平和、阳虚体质志愿者任脉上能量代谢。 沈慈敏 许金森 郑淑霞 林丽娇 杨小梅 刘春兰关键词:阳虚体质 血流灌注量 任脉 中脘 电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