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晓华

作品数:124 被引量:401H指数:12
供职机构: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期刊文章
  • 53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9篇医药卫生
  • 6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36篇电针
  • 34篇督脉
  • 32篇循经
  • 31篇针刺
  • 29篇循经红外辐射...
  • 29篇经络
  • 28篇微循环
  • 28篇微循环血流
  • 27篇微循环血流灌...
  • 19篇穴位
  • 18篇红外
  • 17篇任脉
  • 17篇胃经
  • 12篇诱发电位
  • 10篇代谢
  • 10篇能量代谢
  • 9篇灌注
  • 8篇血流
  • 8篇血流灌注
  • 8篇血流灌注量

机构

  • 123篇福建省中医药...
  • 16篇福建中医药大...
  • 5篇福建省立医院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深圳恩鹏健康...

作者

  • 123篇潘晓华
  • 118篇许金森
  • 70篇郑淑霞
  • 47篇胡翔龙
  • 45篇萨喆燕
  • 37篇朱小香
  • 33篇兰彩莲
  • 21篇黄倩茹
  • 15篇陈铭
  • 14篇杨广印
  • 11篇万隆
  • 11篇吴祖星
  • 9篇吴宝华
  • 8篇董亚琴
  • 7篇刘庆城
  • 6篇刘春兰
  • 5篇陈麟
  • 5篇徐维
  • 4篇陈凌
  • 3篇杨小梅

传媒

  • 12篇中华中医药杂...
  • 8篇福建中医药大...
  • 7篇针刺研究
  • 5篇中国中医药现...
  • 4篇福建中医药
  • 4篇福建中医学院...
  • 4篇山西中医学院...
  • 4篇全国第十六届...
  • 3篇环球中医药
  • 3篇中国针灸学会...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云南中医学院...
  • 2篇中国运动医学...
  • 2篇辽宁中医药大...
  • 2篇山西中医药大...
  • 2篇中国针灸学会...
  • 2篇全国第十四届...
  • 2篇中国针炙学会...
  • 1篇中国针灸
  • 1篇中医杂志

年份

  • 1篇2021
  • 6篇2020
  • 9篇2019
  • 8篇2018
  • 14篇2017
  • 10篇2016
  • 10篇2015
  • 3篇2014
  • 7篇2013
  • 8篇2012
  • 8篇2011
  • 18篇2010
  • 8篇2009
  • 9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1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督脉3个穴位压痛阈测量比较及意义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比较督脉陶道、筋缩、悬枢3个穴位压痛阈3次重复测量的差异及意义。方法选择慢性胃炎受试者13例,用电子测痛仪检测督脉陶道、筋缩、悬枢穴的压痛阈值各3次。结果 3个穴位压痛阈的重复测量没有差异。结论 1次规范测量压痛阈的简便方法,可以替代3次以上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
杨广印潘晓华黄倩茹郑淑霞朱小香董亚琴许金森徐维陈麟
关键词:督脉压痛阈
任脉线上不同穴位热学特性比较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比较任脉线上不同穴位点的导热特性有无差异。方法:利用红外成像技术,分别在任脉上的神阙、中脘和膻中施加热灸,观察不同穴位点的热传导特性。结果:(1)任脉上的神阙、中脘和膻中施加热灸均能诱发出循经红外辐射轨迹(IRRTM),加热后任脉线上IRRTM的皮温高于两侧皮肤的温度,形成高温带。(2)任脉线上不同穴位的热学特性不同,在神阙穴加热,IRRTM的全程诱发率为92.6%,中脘穴为84.2%,膻中穴为41.7%,其中膻中与其它两个穴位差异显著(P<0.05)。(3)加热神阙穴后,任脉线的平均温度与加热中脘穴有显著差异(P<0.05),任脉线的最低温度与加热膻中穴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热灸任脉上穴位点,热会沿任脉线特异性扩散,神阙穴的热效应较中脘穴和膻中穴好,导热性更强。
许金森潘晓华吴国土郑淑霞朱小香
关键词:任脉热灸热学特性循经红外辐射轨迹
远红外光谱理疗舱对督脉微循环血流量实验观察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观察健康健康志愿者在进入远红外光谱理疗舱前后督脉微循环血流量的变化。方法健康志愿者31例,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记录健康志愿者在进入远红外光谱理疗舱前后督脉微循环血流量,比较其变化。结果健康志愿者出远红外光谱理疗舱后,督脉微循环血流量呈升高变化。结论远红外光谱理疗舱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督脉的微循环血流量。
郑淑霞潘晓华萨喆燕朱小香黄倩茹潘跃红杨东红许金森
关键词:督脉微循环血流量
电针督脉穴对大鼠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电针督脉穴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影响。方法 21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7只。模型组、电针组用线栓法制备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电针组电针神庭、百会穴7 d,用Longa评分观察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减少,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加。结论电针督脉穴能减轻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万隆萨喆燕潘晓华黄倩茹许金森
关键词:血管性认知障碍学习记忆电针
外加刺激对针刺穴位时大脑皮层体觉区诱发电位地形图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外加刺激与皮层体觉诱发电位地形图变化的内在联系。方法:观察对象为33名健康成年无感传志愿者,以脑电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自颅外记录SI的体觉诱发反应地形图。外加刺激的方法:①以柔软的画笔仅在头面部、下肢部、躯干部轻轻刷动;④以柔软的画笔分别在下肢部、躯干部以及沿胆经的路线并绕行上肢模拟感传的速度轻轻刷动。结果:①以柔软的画笔仅在头面部或仅在下肢部或仅在躯干部轻轻刷动刺激时,在SEP地形图上只在下肢代表区出现了高电位反应。②以柔软的画笔分别在下肢部、躯干部以及沿胆经的路线并绕行上肢模拟感传的速度轻轻刷动时,毛刷下肢和躯干部时SEP地形图上的表现与前面一样,只在下肢代表区出现了高电位反应;而当沿胆经的路线模拟感传的速度轻轻刷动刺激时,在皮层第一体觉区的下肢和面部代表区同时出现了高电位反应,与循经感传时皮层体觉区诱发电位地形图的表现相一致。结论:沿经脉路线施加的外加刺激可以改变刺激穴位时SI诱发反应的分布,而仅仅在头面部或下肢部或躯干部施与的无规则的外加刺激不能改变刺激穴位时SI诱发反应的分布,再一次证实了外周动因激发是产生循经感传现象的决定因素。
许金森潘晓华胡翔龙萨喆燕郑淑霞
关键词:经络脑电地形图电针
人体生理与疾病情况下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比较
选择在肺部疾患,尤其是一侧肺部疾病比较严重的情况下,观察双侧肺经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IRRTM)以及双侧肺俞穴皮温之间的差异,探讨肺部疾患与肺经IRRTM及肺俞穴皮温间的内在联系。结果:①15例患者中背部肺俞穴都有不同程...
许金森潘晓华郑淑霞胡翔龙杨广印
关键词:肺经肺俞皮肤温度
文献传递
不同时辰胃经红外热像图差异的比较
探讨不同时辰下胃经红外热像图的特征差异。观察10名志愿者的下肢胃经红外热像图,采用艾灸干预激发胃经IRRTM,比较两种时辰下胃经的红外图像特性。结果如下:①辰时自然状态下胃经温度普遍低于非辰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兰彩莲潘晓华许金森施嘉健
关键词:胃经红外
文献传递
针刺过程中胃经循行线上能量代谢的变化及其与内脏机能调节的关系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穴时胃经线上氧分压、微循环血流灌注量以及胃肠鸣音的变化,探讨针刺过程中胃经循行线上能量代谢的变化及其与内脏机能调节的关系。方法:48名健康志愿者参与本实验,分别应用武汉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提供的智能化三通...
许金森胡翔龙陈铭潘晓华郑淑霞吴祖星
关键词:能量代谢针刺过程足三里穴氧分压
文献传递
人体命门穴红外辐射强度初探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探讨在自然条件下命门穴处的红外辐射的强度.方法:实验于2001年1月-2002年12月在福建省经络研究重点实验室完成,选择福建中医学院针推系的学生,均自愿参加本观察.受试者完全裸露所要观察的部位,安静端坐20~30min,以适应环境温度,在自然状态下以日本三荣公司生产的6T67型红外热像仪摄下所要观察部位的红外热像图,并对命门穴处的皮肤温度进行精确测试.结果:命门穴处的皮温(红外辐射强度)普遍都高.结论:人体不同穴位的红外辐射强度不尽相同,命门穴的红外辐射强度较强(能量代谢旺盛),聚集了人体一身阳气,为人体真阳所存之处.
潘晓华许金森胡翔龙
关键词:命门穴督脉
针刺过程中胃经循行线上能量代谢的变化及其与内脏机能调节的关系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穴时胃经线上氧分压、微循环血流灌注量以及胃肠鸣音的变化,探讨针刺过程中胃经循行线上能量代谢的变化及其与内脏机能调节的关系。方法 48名健康志愿者参与本实验,分别应用武汉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提供的智能化三通道...
许金森胡翔龙陈铭潘晓华郑淑霞吴祖星
关键词:胃经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经络
文献传递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