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志华
- 作品数:37 被引量:179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新发心房颤动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预后分析
- 目的探讨新发心房颤动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患者的预后。方法研究的对象为2002年4月至2010年3月新发心房纤颤同时伴有RBBB的患者33例,其中男18例,女15例,年龄最小1岁,最大63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6例...
- 董剑廷孙艳香李飞袁勇冯力邓志华张励庭黄炫生韩莹
- 关键词:心房颤动右束支传导阻滞预后分析
- 文献传递
- 尿酸对血管内皮细胞L-精氨酸-NO通路及ADMA-DDAH系统的影响
- 目的观察尿酸(uric acid,UA)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L-精氨酸-NO通路及ADMA-DDAH系统的影响。方法按浓度依赖性实验分4组:空白对照组、UA200μmol/L(UA2)组,UA400μmol...
- 邹小秋苏海李菊香饶芳王光富邓志华
- 关键词:NOS内皮细胞精氨酸
- 文献传递
- 急性心肌梗死甲状腺素T3水平与心功能关系的临床分析
-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血甲状腺素T3水平与左心室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 2002年1月至2005年6月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6例,男46例,女30例,年龄38~91 岁,平均(67±18)岁。排除甲状腺疾...
- 李菊香颜素娟杨人强邓志华苏海程晓曙吴清华
- 关键词:甲状腺素急性心肌梗死T3心功能
- 文献传递
- 在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下成功行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骤停的介入治疗三例被引量:5
- 2008年
- 袁勇张励庭冯力董剑廷黄炫生韩莹邓志华刘卫其李斌飞张志刚谢钢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心脏骤停并发呼吸心跳骤停
- 急性心肌炎并发新发心房颤动及右束支传导阻滞的诊治体会被引量:4
- 2012年
- 9例急性心肌炎新发心房颤动及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住院期间均出现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窦性停搏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等恶性心律失常,虽然经过积极治疗仍有2例死亡。7例存活,存活者考虑与及时评估患者病情、尽早给予体外膜肺氧合和呼吸机等生命辅助支持等有关。
- 董剑廷李飞袁勇冯力孙艳香邓志华张励庭黄炫生韩莹
-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房颤动右束支传导阻滞心肌炎心脏骤停
- 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
- 2008年
- 目的评价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无保护左主干(ULMCA)病变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择2002年10月-2007年11月我院收治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44例;合并心功能不全(左室射血分数〈40%)5例,肺功能减退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5例;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分析其冠脉造影特征、手术成功率及临床随访结果。结果44例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即刻成功率为100%,无严重术中并发症,手术住院期间的病死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率及急诊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率均为0%。所有患者均植入药物洗脱支架。术后平均随访14.2±9.3月(6--65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亚急性或延迟性支架内血栓形成;6例(13.6%)患者有心绞痛症状复发;1例患者在术后4个月因心力衰竭死亡;37例(84.1%)患者无严重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35例(79.5%)患者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复查,其中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提示发生再狭窄3例(8.6%):1例为左主干远端分叉病变,分叉处再狭窄转外科行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2例左主干末端分叉病变分支开口发生再狭窄,使用切割球囊再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对选择性的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使用药物洗脱支架行介入治疗安全有效。近、远期疗效良好。
- 张励庭袁勇黄炫生冯力刘卫其韩莹张劲邓志华董剑廷
- 关键词: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
- 代谢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对患者冠状动脉的影响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142例冠心病患者列入研究,其中46例合并MS,为病例组,其余96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对冠状血管进行损害程度评分,心脏彩超检查了解心功能,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血压、体重指数。结果MS组冠状动脉造影评分高于非MS组(P<0.05),小血管病变多于非MS组(P<0.05),心脏射血分数低于非MS组(P<0.05)。结论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冠心病患者中冠脉发生多支血管病变、小血管病变的可能性明显增大,而病变累及范围越大,血管病变越严重,其心功能损害也越大。
- 董剑廷袁勇邓志华张励庭黄炫生韩莹刘卫其林素清吴惠玉
-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病例对照研究小血管病变心功能损害心脏彩超检查
- 罗格列酮对RAW264.7细胞源性泡沫细胞炎症反应及SOCS1和SOCS3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配体罗格列酮是否能够调节泡沫细胞促炎/抗炎反应以及细胞因子信号抑制物1(SOCS1)和细胞因子信号抑制物3(SOCS3)的表达。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泡沫细胞培养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10的水平,并计算TNF-α/IL-10和IL-6/IL-10的比值。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技术分别观察RAW 264.7细胞源性泡沫细胞SOCS1和SOCS3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RAW 264.7细胞源性泡沫细胞组细胞培养液中TNF-α、IL-6和IL-10的水平以及TNF-α/IL-10和IL-6/IL-10的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ontrol)组。而罗格列酮加入泡沫细胞培养液24 h后,TNF-α、IL-6和IL-10的浓度以及TNF-α/IL-10和IL-6/IL-10的比值均明显低于泡沫细胞组。Control组和泡沫细胞组只有少量SOCS1和SOCS3 mRNA及蛋白的表达,罗格列酮作用于泡沫细胞后SOCS1和SOCS3 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高于control组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组。结论:罗格列酮上调泡沫细胞SOCS1和SOCS3的表达,抑制泡沫细胞分泌TNF-α、IL-6和IL-10,调节了泡沫细胞促炎/抗炎反应。
- 李飞袁勇董吁钢董剑廷冯力邓志华
- 关键词:细胞因子类泡沫细胞
-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行介入治疗预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冠脉)临界病变的非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疗的预后。方法:入选650例冠脉临界病变的非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组448例和介入治疗组(药物基础上加介入治疗)202例。平均随访(3.95±1.24)年,观察2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再发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再次靶血管介入)的发生率及远期生存率。结果:介入治疗组再发心绞痛、心力衰竭及靶血管需再次介入治疗的比例均高于药物治疗组(53.5%∶33.7%、15.8%∶9.2%、31.7%∶11.8%,P值分别为0.000、0.015及0.000)。Ke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2组远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0)。结论:对冠脉临界病变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增加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并不优于药物治疗。
- 袁勇李明星冯力董剑廷孙艳香张励庭黄炫生韩莹邓志华
- 关键词:临界病变冠状动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
-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骤停在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下的介入治疗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骤停在体外膜肺氧合(extra 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辅助下行急诊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搏和呼吸骤停4例,男,年龄37~69岁,其中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3例,到医院后均出现心搏和呼吸骤停,心电图示心室颤动;另1例为急性下壁和正后壁心肌梗死,并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和心室颤动。4例病人经常规心肺复苏术和高级生命支持后仍反复发生恶性心律失常,不适合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血流动力学极不稳定,应用ECMO行循环呼吸支持,并进行急诊介入治疗。结果在ECMO辅助后,4例患者心电和血流动力学较前稳定后,送导管室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造影提示单支血管病变和双支血管病变各1例,三支血管病变2例,梗死相关血管为左前降支3例,右冠状动脉1例,均成功进行介入治疗并植入支架。急诊介入治疗后,在心电和血流动力学稳定后撤除ECMO。ECMO支持时间5~28h(平均18h)。痊愈出院3例,另1例在撤除ECMO后因心脏功能衰竭死亡。结论ECMO可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病人提供有效的循环呼吸支持,为冠状动脉介入提供条件,提高抢救成功率可行和有效。
- 张励庭袁勇黄炫生冯力董剑廷刘卫其韩莹邓志华张劲李斌飞张志刚谢钢
- 关键词:体外膜肺氧合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