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丽
- 作品数:48 被引量:257H指数:12
-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基于口尝评价和电子舌评价的药物苦味叠加规律研究被引量:20
- 2019年
- 中药汤剂含有复杂的苦味。该文以中药单体苦味物质简单混合为切入点研究苦味叠加的呈苦规律。以盐酸小檗碱(生物碱类)、栀子苷(萜类)、熊果苷(糖苷类)为母液物质,以槐定碱(生物碱类)、龙胆苦苷(萜类)、葛根素(糖苷类)为添加物质,将不同的添加物质按照浓度梯度分别与不同母液两两混合进行苦味叠加得到混合液,通过口尝评价(THTPM)和电子舌评价添加物溶液和混合液的苦度,以威布尔、对数曲线建立添加物溶液及混合液的苦度-浓度拟合模型。对比分析添加物溶液与混合液的苦度-浓度模型、苦度差值(ΔI0/ΔIe),探讨母液对混合液苦度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添加物溶液苦度模型和混合液叠加苦度模型都符合威布尔模型和对数模型(口尝评价:R2≥0.8870,P<0.01;电子舌评价:R2≥0.7532,P<0.05),威布尔模型的拟合度普遍高于对数模型;口尝苦度差值(ΔI0)呈单调递减趋势;口尝叠加苦度和电子舌叠加苦度拟合方程:R2≥0.8742,P<0.01。该文通过对不同种类的中药苦味物质相互叠加,进行口尝和电子舌联合评价,发现叠加后的苦度依然与添加物质浓度呈威布尔或对数关系;口尝评价显示苦味母液对混合液苦度的影响随添加物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电子舌叠加苦度和口尝叠加苦度明显相关。但后期需通过筛选浓度梯度、增大样本量进行更深入的验证。
- 李学林张耀陈鹏举陈鹏举施钧瀚王青晓姚静张璐王青晓马静张璐刘瑞新
- 关键词:电子舌
- 基于人工智能感官与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的五味药性二分类辨识方法探讨被引量:7
- 2023年
- 目的 探究人工智能感官与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用于中药五味药性二分类辨识方法的可行性,为中药药性评价提供新的方法借鉴。方法 选取122种仅含单一味不含兼味的5类代表性中药饮片(源自《中国药典》2020年版)及14种常用的食品类样本,使用PEN3型电子鼻及ASTREE、SA402B型电子舌采集136种样本的智能感官信息,以得到的信息矩阵作为自变量(X),药典项下的性味描述等作为标杆信息(Y),利用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discriminant analysis,PCA-DA)、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 squares-support vector machine,LS-SVM)2种化学计量学方法,分别基于单一型号智能感官设备(单源)和多智能感官信息融合(多源)建立五味二分类(酸/非酸、咸/非咸、辛/非辛、甘/非甘、苦/非苦)辨识模型Y=F(X),以交互验证的正判率作为模型优选指标。结果 经留一法交互验证,基于单源信息的五味二分类模型中最大正判率分别是98.53%(ASTREE/PCA-DA、LS-SVM)、97.06%(ASTREE/PCA-DA)、84.56%(ASTREE/LS-SVM)、89.71%(ASTREE/LS-SVM)、84.56%(ASTREE/LS-SVM),基于多源信息的五味二分类辨识模型的最大正判率分别是99.26%[(ASTREE+SA402B)/PCA-DA]、99.26%[(ASTREE+SA402B、PEN3+ASTREE+SA402B)/PCA-DA]、88.97%[(PEN3+ASTREE+SA402B)/LS-SVM]、91.91%[(PEN3+ASTREE+SA402B)/PCA-DA]、86.76%[(ASTREE+SA402B)/PCA-DA],多源信息融合后模型的正判率有所提高,平均提高2.35%(P<0.01)。结论 ASTREE型电子舌对于中药五味二分类辨识方面表现良好;多源信息融合后模型的正判率较单独使用任一电子鼻或电子舌均有所提高,为中药五味药性评价提供一定参考。
- 任延娜冯文豪李涵范雪花李海洋姚静王艳丽王艳丽李学林
- 关键词:药性多源信息融合
- 基于口尝法和电子舌法的多类苦味抑制剂对盐酸小檗碱的抑苦效能及抑苦规律研究被引量:12
- 2019年
- 目的探讨多类苦味抑制剂(bitterness suppressants,BS)对代表性苦味物质盐酸小檗碱(berberine hydrochloride,BBR)的抑苦效能及抑苦规律。方法参考相关文献及课题组前期研究整理建立BS的若干定量化抑苦效能评价指标及方法;以苦度为3的BBR溶液(0. 05 mg·m L^(-1))为苦味载体,分别加入安赛蜜等3类8种BS,借助所建抑苦效能评价指标比较各类BS的抑苦效能;分别建立口尝苦度降低值(ΔI)、电子舌苦度降低值(ΔIe)与BS浓度(ρ)的抑苦规律关系,探讨BS对BBR溶液的抑苦规律。结果 (1)建立了修正抑苦率、修正标准半效抑苦效价指数等5种口尝抑苦效能评价指标;电子舌先味降低值、回味降低值2种抑苦效能评价指标;(2)7种抑苦效能指标均能用于BS对BBR溶液抑苦效能的比较,其中8种BS对BBR溶液的最大口尝苦度降低值在1. 8以上;(3)建立了8种BS的ΔI-ρ威布尔规律模型,r^2均在0. 965 6以上(P <0. 01,n=6);建立了6种BS(HP-β-CD、甘氨酸和结晶果糖各有两根传感器响应,甜菊苷、可溶性大豆多糖和安赛蜜各有一根传感器响应)的9个ΔIe-ρ威布尔规律模型,r2均在0. 911 5以上(P <0. 01,n=6),传感器对黄原胶及阿斯巴甜无响应。结论基于口尝法和电子舌法建立了7种抑苦效能评价指标及方法,其中最大标准抑苦效价指数普适于口尝法苦味抑制剂的开发,电子舌的两个指标均具有指示性。揭示了若干BS对BBR溶液的抑苦规律,能够为BS的科学开发应用及掩味研究提供参考。
- 刘瑞新王艳丽王艳丽桂新景施钧瀚张璐施钧瀚李学林
- 关键词:电子舌盐酸小檗碱
- 电子舌用于川贝母真伪及商品规格快速辨识研究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探究电子舌在川贝母真伪及商品规格辨识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收集80批川贝母待测样品,首先进行传统经验辨识(M_1)和现代药典检测(M_(2)),再利用电子舌采集味觉信息并以M_1和M_(2)的综合结果为标杆信息建立适宜的辨识模型(M_(3)),分别建立判别分析(DA)、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PCA-DA)4种真伪及商品规格辨识模型。结果4种真伪辨识模型准确率分别为90.00%、90.00%%、90.00%、91.25%,商品规格辨识模型准确率分别为76.00%、81.69%、73.68%、76.00%。真伪辨识模型判别较好,以PCA-DA准确率最高,商品规格辨识模型中虽以LS-SVM模型辨识率最高,但其存在未分类样本,故最终以PCA-DA为判别模型。结论电子舌辨识法判别时间远较M_(2)短,准确率与M_1相近,可用于川贝母真伪快速辨识。
- 张慧杰张璐冯文豪桂新景林兆洲林兆洲田亮玉施钧瀚姚静李学林王艳丽
- 关键词:川贝母电子舌
- 合页式艾炷模具的设计制作及应用
- 2011年
- 艾炷灸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目前,艾炷常用手工捏制,制作缓慢,大小松紧不一,费时费力。笔者通过多年实践,设计、制作并应用了一种"合页式艾炷模具",能够快速便捷的制作出外光内紧,不易破碎,燃烧稳定、大小重量易控,便于统一标准的艾炷。制造本模具取材方便,工艺简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推广前景。
- 赵喜新王艳丽
- 关键词:艾炷灸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 基于苦味阈值浓度的苦味中药分子苦度当量定量方法研究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建立适用于苦味中药的苦度定量方法。方法采用经典人群口感评价法,以盐酸小檗碱为参比苦味物质,以不同浓度的23种苦味中药饮片水煎液为载体,采用“最小极限法”预测中药饮片的苦味阈值浓度(bitterness threshold concentration,BTC),并在此基础上计算苦味中药的分子苦度当量(equivalent molecular bitterness,EMB)和分子苦度当量指数(EMB-index,EMBI),进而实现对中药饮片的苦度定量测定;此外,以不同浓度的黄连和苦参水煎液为载体,对建立方法的重现性进行验证。结果建立了感知到苦味的人数比例与苦味中药饮片水煎液浓度的对数模型和威布尔模型,由拟合方程的R~2和P值可知威布尔模型优于对数模型,由威布尔模型的拟合方程计算出中药饮片的BTC,进而测得了23种苦味中药饮片的EMB和EMBI;方法学验证结果显示,测得的黄连和苦参的EMB以及EMBI的RSD值均小于20%,重现性相对良好。结论采用经典人群口感评价法预测出了23种中药饮片的EMB和EMBI,建立了苦味中药的苦度定量测定方法。
- 王青晓高晓洁桂新景王艳丽王君明李晨旭任延娜姚静张璐施钧瀚李学林刘瑞新
- 关键词:黄连苦参
- 桂枝甘草汤传统汤剂与配方颗粒成分比较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比较桂枝甘草汤中药传统汤剂与配方颗粒化学成分的差异。方法分别在真实世界条件下,采集、制备上述两类汤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建立桂枝甘草汤特征图谱,以化学成分种类、指标性成分(甘草苷、甘草酸铵、肉桂酸、桂皮醛)含量、共有峰峰面积、特征图谱相似度为评价指标进行评价。结果传统汤剂存在共有色谱峰25个,配方颗粒分别为23个(A厂)、22个(B厂)、20个(C厂)。指标成分含量比较,各厂家配方颗粒均不一样(P<0.05);甘草苷含量:A厂配方颗粒>B厂配方颗粒(P<0.01)≈传统汤剂(P>0.05)>C厂配方颗粒(P<0.05);肉桂酸含量:B厂配方颗粒>传统汤剂(P<0.01)≈A厂配方颗粒(P>0.05)>C厂配方颗粒(P<0.05);甘草酸铵含量:A厂配方颗粒>B厂配方颗粒(P<0.01)≈传统汤剂(P>0.05)>C厂配方颗粒(P<0.01);桂皮醛含量:3家配方颗粒中桂皮醛含量极低。配方颗粒共有峰峰面积总和均低于传统汤剂,以传统汤剂共有峰峰面积总和为1进行归一化,其他(A、B、C厂家)分别相当于0.64,0.47,0.14;配方颗粒之间相似度高(>0.8),与传统汤剂相比相似度较低(均<0.4)。结论在该实验所代表的真实世界条件下,传统汤剂和配方颗粒化学成分存在差异,尤其挥发性成分差异较大。不同厂家配方颗粒质量也存在差异,说明有必要制定统一的配方颗粒质量标准并坚定实施和监督落实。
- 施钧瀚姚静姚静张耀王艳丽桂新景曹英杰岳佑凇路露张璐李学林刘瑞新
- 关键词:桂枝甘草汤传统汤剂
- 中药配方颗粒汤剂与传统汤剂对比研究进展与有关问题分析被引量:9
- 2023年
- 2021年《关于结束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的公告》的发布,标志着源于1993年的我国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的结束。随着国家级、省级中药配方颗粒相关标准的相继出台,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不断提高,配方颗粒产业也随着“后试点时代”的到来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但配方颗粒汤剂和传统汤剂间的差异性、差异程度的研究,临床应用的规范化等问题不一定能随着这些政策的实施而得到解决,因此仍需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该文通过对配方颗粒汤剂与传统汤剂间对比研究的相关文章进行综述,总结现有对比研究中理论层面设计思路所存在的问题及实验方法应用的不合理之处,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方法和建议,以期为两者对比研究提供更开阔思路和更多技术层面选择,进而为实现配方颗粒在临床的合理应用及行业规范发展提供参考。
- 岳佑凇张璐王艳丽王艳丽李海洋麻利杰侯富国路露刘瑞新李学林
- 关键词:传统汤剂
- 中药配方颗粒汤剂与传统汤剂一致性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被引量:4
- 2023年
- 开展中药配方颗粒汤剂与传统汤剂的一致性评价是解决二者是否等效问题的关键。近年来,已有许多学者从化学成分、入血成分等多方面对比了中药配方颗粒汤剂与传统汤剂的一致性。然而,由于缺乏完善的评价流程和明确的评价标准,二者的一致性评价出现了评价层次和指标的选取缺乏系统性、数据处理方法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该文以中药配方颗粒汤剂与传统汤剂的一致性评价流程为脉络,梳理二者一致性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评价对象和方法的选择、评价标准的建立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中药配方颗粒汤剂或其他仿制类中药剂型一致性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从而促进中药配方颗粒及其他相关中药剂型的合理应用。
- 麻利杰姚静路露侯富国岳佑凇谢梦迪王艳丽王艳丽刘瑞新
- 关键词:传统汤剂
- 多基原中药饮片鉴别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3年
- 多基源中药饮片是中药饮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品种占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药材和饮片总数的24%。但目前多基原中药饮片存在基原易混淆、鉴别困难等问题,亟需科学高效的鉴别方法来解决。该文通过分析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多基原中药品种及其饮片基原鉴别方法,梳理多基原中药饮片鉴别文献,全面总结多基原中药饮片鉴别方法研究进展,以期为快速准确鉴别中药饮片基原提供参考,为鉴别中药饮片掺伪提供借鉴。
- 侯富国桂新景李海洋岳佑凇范雪花李涵王艳丽施钧瀚施钧瀚李学林
- 关键词:中药饮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