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海滨

作品数:15 被引量:59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医学引导类科技项目江西省卫生厅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手术
  • 4篇静脉
  • 4篇肝移植
  • 3篇移植术
  • 3篇原位
  • 3篇原位肝移植
  • 3篇原位肝移植术
  • 3篇肝移植术
  • 2篇血流
  • 2篇血流动力学
  • 2篇血液
  • 2篇血液回收
  • 2篇血液回收机
  • 2篇移植手术
  • 2篇原位肝移植手...
  • 2篇输血
  • 2篇术后
  • 2篇疼痛
  • 2篇关节
  • 2篇关节损伤

机构

  • 14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南昌大学第二...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作者

  • 15篇王海滨
  • 9篇于布为
  • 3篇罗艳
  • 2篇董榕
  • 2篇李浪平
  • 2篇沈子珒
  • 2篇陆志俊
  • 1篇伍明明
  • 1篇吴瑜璇
  • 1篇祝宇
  • 1篇曲冬梅
  • 1篇芮文斌
  • 1篇周文龙
  • 1篇邵远
  • 1篇周志东
  • 1篇邓云新
  • 1篇陈利海
  • 1篇张富军
  • 1篇柏文悦
  • 1篇陈黎雄

传媒

  • 2篇中华麻醉学杂...
  • 2篇临床麻醉学杂...
  • 2篇上海医学
  • 2篇麻醉与监护论...
  • 2篇青春期健康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2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3
  • 1篇2001
  • 1篇200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少年运动性损伤及慢性疼痛应如何处理?
2024年
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快速发育的阶段,且对运动的兴趣较高,可能会出现运动性损伤。运动性损伤不仅会影响青少年的健康,还可能引发长期的慢性疼痛问题。因此,了解并实施科学合理的处理措施,可以帮助青少年有效应对运动性损伤及慢性疼痛。运动性损伤及慢性疼痛的概念青少年运动性损伤通常包括扭伤、拉伤、骨折及软组织损伤等。青少年可能缺乏必要的运动性损伤知识,如打球时发生崴脚,认为只需休养几天就能恢复,这其实是一个误区。崴脚是一种韧带损伤,如果不经过有效治疗,可能会导致不可逆的关节损伤,或逐渐发展成只要运动量稍大就会出现崴脚的情况,甚至可能在中老年阶段引起创伤性关节炎。
王海滨
关键词:运动性损伤韧带损伤创伤性关节炎慢性疼痛软组织损伤关节损伤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1年
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系指手术前无精神障碍的患者,经麻醉和手术后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表现为精神错乱、焦虑、人格改变及记忆障碍。这种手术后人格、社交能力、认知功能和技巧的变化,统称为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可持续数周或数月,甚至可能持久存在。因凶此被疑为阿尔茨海默病(AD)的前期病变,给患者带来各种网扰,还使其自理能力降低,生活质莓下降。一项旨在观察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吲际研究(ISPOCD),埘来自8个围家13个医学中心的1218例年龄〉60岁接受全身麻醉行非心脏手术的患者进行6种神经心理学测验评价,结果显示,手术后第7天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约为25.80%,随访至手术后3个月其发生率降至9.90%,手术后1—2年发生率为1%。
王海滨于布为
关键词: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神经心理学测验年发生率人格改变非心脏手术
关节损伤的新疗法--富血小板血浆治疗
2024年
青少年关节损伤的传统治疗方法包括休息、理疗、口服消炎药,以及病情严重时实施手术。近年来,富血小板血浆作为一种备受青睐的生物治疗技术,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本文将介绍富血小板血浆在青少年关节损伤治疗中的应用、原理、治疗过程及治疗效果。
王海滨
关键词:关节损伤传统治疗方法生物治疗技术
回收式自体输血在嗜铬细胞瘤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3年
祝宇吴瑜璇王海滨刘定益周文龙孙福康邵远芮文斌
关键词:嗜铬细胞瘤血液回收机
地氟醚和异氟醚对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被引量:3
2001年
陆志俊王海滨于布为
关键词:地氟醚异氟醚罗库溴铵肌松效应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用于原位肝移植术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探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用于原位肝移植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40例ASAⅡ~Ⅳ级原位肝移植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正常中心静脉压组(C组,n=20)和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组(L组,n=20)。C组术中维持中心静脉压6~12cm H2O,而L组则控制中心静脉压于2~5cm H2O。分别于术前(T1)、无肝期(T2)、新肝期30min(T3)、新肝期6h(T4)及新肝期24h(T5)经中心静脉抽血检测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内皮素(ET-1)的浓度水平,同时观察患者T3、T4、T5时点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变化以及T1、T5时点尿素氮(BUN)和肌酐(Cr)的变化,并记录术中失血量和输血量。结果:两组TNF-α、IL-6、ET-1水平从T3开始升高,两组的TNF-α、IL-6、ET-1自T3至T5时点与T1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而C组的TNF-α、IL-6、ET-1自T3至T5时点与L组相应各时点相比有显著升高(P<0.05)。C组的ALT和AST与L组相应各时点相比有显著升高(P<0.01)。术后未出现肾功能损害。L组术中失血量和输血量明显少于C组(P<0.01)。结论:原位肝移植手术中辅助应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不仅有效地减少手术中的失血量和输血量,而且可减轻移植供肝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最大限度地保护移植新肝功能,并对患者肾脏功能亦有所保护。
胡衍辉薛广燕周志东卢忆梅王海滨
关键词:中心静脉压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输血
原位肝移植手术不同开放方式对循环及早期肝、肾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中不同开放方式对术中循环及术后早期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50例行肝移植术患者,其中逆灌组28例,顺灌组22例。逆灌组在下腔静脉吻合后即开放,然后吻合和开放门静脉。顺灌组在下腔静脉和门静脉吻合完毕后,先开放门静脉再开放下腔静脉。在麻醉诱导后(T1),无肝前期(T2),无肝期3min(T3),开放前1min(T4),新肝期1min(T5)、3min(T6)、5min(T7)、15min(T8)、30min(T9)、60min(T10)及术毕(T11),记录心率(HR)、收缩压(AB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下腔静脉压(ICVP)、体温(T)。在T4,T9,新肝期90、120min,T11,术后1、2、7d检测血肌酐(SCr)。在T11及术后1、3、5、7d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结果两组间在各时间点的HR和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逆灌组在T5、T6时间点的ABP和MAP均显著高于顺灌组(P值均<0.05)。逆灌组T4时间点的CVP、ICVP均显著低于顺灌组(P值均<0.05)。逆灌组在术后1、2d的血清肌酐水平显著低于顺灌组(P值均<0.05)。逆灌组在T11的AST和ALT及术后1d的ALT水平均显著低于顺灌组(P值均<0.05)。结论逆行灌注可减轻门静脉开放后对循环的影响,有利于肝、肾功能的早期恢复。
王海滨罗艳张富军姜慧丽陈利海于布为
关键词:原位肝移植术逆行灌注血流动力学肝功能肾功能
血液回收机在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4
2000年
柏文悦王海滨伍明明于布为车正平徐德高
关键词:血液回收机手术中
瓣膜置换术后胰腺癌患者行鞘内吗啡泵置入术一例
2024年
患者,男,65岁,175 cm,65 kg。因“发现胰腺恶性肿瘤伴多发转移一周”入院。患者于2021年1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外院行上腹部磁共振成像(MRI)增强及CT均显示:胰头及颈部占位,考虑胰腺癌,伴肝脏多发转移可能性,肿瘤侵犯脾动脉、肠系膜上静脉、门脉主干,继发门脉干海绵样变性及胰源性门脉高压,胰周、肝门部、肠系膜及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转移。2022年1月曾行AG方案(紫杉醇与吉西他滨组合)化疗,同时给予镇痛、止吐、护胃、保肝、静脉营养等对症治疗。就诊时已服用氨酚羟考酮2周,效果差,VAS疼痛评分6~7分,恶心、呕吐、便秘症状明显,为控制晚期癌痛转入我科。既往2019年行心脏瓣膜置换(瓣膜性质不明),口服华法林2.5 mg/d,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
王智渊于布为刘苏丹王海滨董榕沈子珒
关键词:肠系膜上静脉晚期癌痛胰腺癌患者氨酚羟考酮
超声引导与体表定位用于肥胖患儿阴茎成形术骶管阻滞的比较
2025年
目的 比较肥胖患儿阴茎成形术中超声引导与体表定位行骶管阻滞的效果。方法选择全麻联合骶管阻滞下行阴茎成形术的肥胖患儿100例,年龄5~12岁,BMI大于同龄儿童BMI第95百分位数,ASAⅠ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体表定位组(C组)和超声引导组(U组),全麻置入喉罩后分别采用0.3%罗哌卡因0.7 ml/kg实施体表定位骶管阻滞或超声引导骶管阻滞。记录阻滞成功例数、阻滞操作时间、穿刺次数、首次穿刺成功例数、总穿刺成功例数、术后1 h的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LACC)评分、术后8 h内布洛芬镇痛例数。记录脊麻、局麻药中毒、穿刺回抽见血及药物注射时皮下组织突出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U组阻滞成功率、首次穿刺成功率和总穿刺成功率明显升高(P<0.05),术后8 h内布洛芬镇痛率、药物注射时皮下组织突出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阻滞操作时间、术后1 h的FLACC评分、穿刺回抽见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无一例脊麻和局麻药中毒情况。结论 在接受阴茎成形术的肥胖患儿中,与体表定位比较,超声引导行骶管阻滞成功率更高且穿刺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胡祖烨于布为董榕沈子珒王海滨王智渊
关键词:超声成像骶管阻滞肥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