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布为

作品数:573 被引量:3,914H指数:28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电子电信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52篇期刊文章
  • 99篇会议论文
  • 15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31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2篇电子电信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18篇麻醉
  • 86篇手术
  • 63篇术后
  • 49篇麻醉药
  • 39篇镇痛
  • 39篇麻醉学
  • 35篇疼痛
  • 29篇异丙酚
  • 29篇细胞
  • 29篇静脉
  • 29篇丙酚
  • 28篇药物
  • 28篇丙泊酚
  • 24篇麻醉学科
  • 24篇腹腔
  • 23篇心脏
  • 21篇蛋白
  • 21篇麻醉科
  • 20篇切除
  • 18篇异氟醚

机构

  • 497篇上海交通大学...
  • 40篇第二军医大学
  • 33篇上海交通大学
  • 13篇复旦大学
  • 13篇上海第二医科...
  • 12篇北京协和医院
  • 11篇中华医学会
  • 9篇北京大学第一...
  • 8篇首都医科大学...
  • 6篇四川大学华西...
  • 6篇上海第二医科...
  • 6篇上海市嘉定区...
  • 5篇中山大学附属...
  • 5篇中国医科大学...
  • 4篇同济大学
  • 3篇广州市第一人...
  • 3篇北京医院
  • 3篇深圳市第二人...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宾夕法尼亚大...

作者

  • 570篇于布为
  • 156篇薛庆生
  • 66篇张富军
  • 61篇罗艳
  • 42篇彭章龙
  • 25篇陆志俊
  • 22篇董榕
  • 21篇陆菡
  • 16篇徐美英
  • 15篇封小美
  • 15篇金珏
  • 14篇沈永倩
  • 13篇赵欣
  • 13篇吴新民
  • 12篇庄蕾
  • 12篇沈亮
  • 11篇金善良
  • 10篇周曙
  • 10篇范秋维
  • 9篇薛张纲

传媒

  • 117篇上海医学
  • 79篇临床麻醉学杂...
  • 57篇中华麻醉学杂...
  • 26篇麻醉与监护论...
  • 25篇国际麻醉学与...
  • 17篇上海第二医科...
  • 17篇上海交通大学...
  • 13篇国外医学(麻...
  • 13篇2012第二...
  • 9篇中国药理学通...
  • 7篇外科理论与实...
  • 6篇老年医学与保...
  • 6篇中国继续医学...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4篇第二军医大学...
  • 4篇第十二次长江...
  • 4篇上海市麻醉学...
  • 4篇2006年中...
  • 4篇2008年第...
  • 3篇中国疼痛医学...

年份

  • 1篇2025
  • 4篇2024
  • 6篇2023
  • 6篇2022
  • 13篇2021
  • 11篇2020
  • 12篇2019
  • 10篇2018
  • 9篇2017
  • 10篇2016
  • 15篇2015
  • 20篇2014
  • 40篇2013
  • 48篇2012
  • 37篇2011
  • 39篇2010
  • 25篇2009
  • 51篇2008
  • 23篇2007
  • 33篇2006
5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GIK液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1.回顾葡萄糖-胰岛素-钾(GIK)极化液用于辅助治疗AMI以及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已有40余年,但一直存在争议。1962年Sodi-Pallanes等首次发现GIK液用于AMI早期治疗能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以及降低病死率。...
马鑫彭章龙于布为
关键词:心脏手术心肌细胞膜高剂量心肌细胞凋亡GIK
全麻诱导期快速输液对腹部手术病人血液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28
2005年
目的比较晶体液和胶体液快速扩容对全麻诱导期腹部手术病人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ASAⅠ-Ⅱ级择期行腹部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3组(n=20)。A组于诱导开始时。以15ml·kg1·h-1匀速输入乳酸钠林格氏液;B和C组于诱导前20min内开始分别输入7ml·kg-1乳酸钠林格氏液和6%羟乙基淀粉,诱导开始时加快输液速度,20min内分别输入13ml·kg-1乳酸钠林格氏液和6%羟乙基淀粉。结果麻醉诱导后及插管后A组收缩压低于B组和C组(P<0.01)。中心静脉压随输液量的增加而渐升高,升高幅度C组>B组>A组(P<0.05)。麻醉诱导后,A组心脏指数(CI)开始下降,气管插管后仍低于基础值;B和C组诱导后CI稍增加,气管插管后B组渐降至低于基础值,但下降幅度小于A组,而C组无明显变化。外周血管阻力(SVR)变化与CI相反,A和B组麻醉诱导及气管插管后SVR较基础值增加或变化不明显,而C组下降(P<0.05))。升主动脉血液加速度指数麻醉诱导及气管插管后A组无明显变化,B组诱导后增加,气管插管后降至基础值水平,而C组诱导及气管插管后均较基础值升高(P<0.05或0.01)。结论晶体液和胶体液快速扩容对全麻诱导期低血压有相似的预防作用,但预防CI下降的作用胶体液优于晶体液。
彭章龙顾敏杰张琳于布为
关键词:腹部手术病人全麻诱导期血液动力学快速输液乳酸钠林格氏液动脉血液
术中大出血患者抢救一例
2014年
患者,男,66岁,体重62k,身高174cm,术前诊断为左肺上叶癌,拟行胸腔镜辅助下左肺上叶切除术。患者有长期吸烟史(20年,每天20支),术前戒烟1周。否认其他系统病史,术前肝功能、肾功能、肺功能及血常规电解质均未见明显异常,ASA工级。
刘卓薛庆生罗艳张富军赵莉于布为
关键词:大出血患者抢救肺上叶切除术胸腔镜辅助左肺上叶吸烟史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术中血NMN和MN的动态变化
2006年
目的研究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中,患者间羟去甲肾上腺素(NMN)和间羟肾上腺素(MN)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23例肾上腺肿瘤患者(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4例和非肾上腺嗜铬细胞瘤9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后、开始切皮时、探查肿瘤时、切除肿瘤时、麻醉结束时的5个时间点进行采血,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液样本中NMN和MN的水平。结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NMN水平,在手术中各时间点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MN无明显差异(P>0.05);非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NMN和MN水平,在手术期间各时间点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肾上腺嗜铬细胞手术中,患者血NMN在不同时间点有明显变化,而MN相对稳定。提示术中麻醉诱导和探查是手术成功的关键,MN是诊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较为稳定的监测指标。
孙福康王卫庆吴瑜旋姜蕾张军妮周文龙祝宇沈永倩黄欣何威邵远苏颋为于布为宁光
关键词: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麻醉深度及其监测——如何改进我们的麻醉?
有关麻醉深度及其监测,近年研究日益深入,新的监测设备和技术层出不穷,使人们对这个问题有了新的认识。本文根据这些新的认识,重点讨论我们面临的困惑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一、关于麻醉深度笔者在数年前曾提出麻醉深度可从哲学层面和临床...
于布为
关键词:麻醉深度肌肉松弛药知识更新内隐记忆伤害性刺激麻醉深度监测
麻醉的质量控制
本文探讨了麻醉的质量控制。麻醉工作是所有医疗行为中最具危险性的工作.这是因为,麻醉药物本身具有很强的心血管和呼吸的抑制作用,稍有不慎,即可因药物过量而导致病人呼吸、心搏停止.另一方面,麻醉药物在使病人失去意识、知觉的时候...
于布为
关键词:麻醉生理调控
防治术后恶心呕吐专家意见(2007)
据国内外统计PONV占全部住院手术患者发生率约20[%]-37[%],大手术发生率达35[%]-50[%]。高危PONV患者发生率达70[%]-80[%],日间手术患者则为20[%]-80[%]。近年来虽采取了许多预防措...
徐建国张立生宋文阁谭冠先罗爱伦吴新民于布为薛张纲叶铁虎姚尚龙黄宇光郭曲练
关键词:外科手术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
Aspect和HXD国产脑电双频指数仪的临床评估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研究Aspect和HXD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仪 (BIS)与麻醉镇静程度的相关性以及两者的差异性。方法根据麻醉分级术前评估标准ASA ,10例Ⅰ~Ⅱ级女性行普外或妇科手术病人 ,于同一病人同时连接两台BIS仪 ,分为H组和A组 ,以警觉 /镇静 (OAA/S)作为镇静评分 ,记录麻醉诱导及苏醒过程中BIS的变化值 ,并记录其血压(MAP)、心率 (HR)。麻醉诱导和维持异丙酚采用靶控输注技术 (TCI) ,调整异丙酚的靶浓度 ,使BIS值维持在 4 0~ 6 0之间。分析麻醉诱导和苏醒期OAA/S分别为 5、4、3、2时两组的BIS值、MAP、HR值。 结果两组的BIS与OAA/S的相关性均接近于 1(P <0 .0 1)。配对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MAP和HR与OAA/S无相关性 (P >0 .0 5 )。 结论Aspect和HXD都能很好地反映麻醉的镇静程度 ,而且HXD的性能与Aspect相似 。
董榕柏文悦于布为
关键词:脑电双频指数麻醉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早期呼吸功能的变化(用单次呼吸CO_2曲线进行的研究)被引量:7
1996年
用单次呼吸CO_2曲线的方法研究了心脏手术中和CPB停机早期呼吸功能的经时变化。结果显示:PaCO_2虽经调节通气量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但a-etDCO_2和A-aDO_2在CPB后明显增大。CO_2产生量在CPB后随时间延长而增加,使分钟通气量相应增加,平均气道压增高。总顺应性在CPB后有降低倾向。生理死腔率和肺泡死腔率在CPB后增大。结论认为,体外循环后早期呼吸功能降低的原因,主要是肺低灌注导致的通气/血流不配及CPB引起的肺瘀血和间质水肿所致气体交换功能下降。CPB后早期为改善通气功能,必须同时改善循环系统功能。
徐美英于布为盛直久
关键词:体外循环
病人自控静脉镇痛在严重灼伤大面积换药中的应用
2001年
严重灼伤病人常需每2-3天换药一次,直至灼伤创面愈合,每次换药都给病人带来剧痛。本文探讨采用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方法解除灼伤病人换药疼痛的可能性及效果。
沈永倩于布为
关键词:换药病人自控静脉镇痛剧痛创面愈合疼痛
共5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