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玥
- 作品数:70 被引量:69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Ⅱ型登革病毒D01090株在人胚肺二倍体细胞KMB17上适应株选育及初步鉴定
- 2012年
- 目的:选育能在人胚肺二倍体细胞KMB17上稳定增殖的Ⅱ型登革病毒适应株,为研发以人源性细胞为基质的登革疫苗候选株奠定基础。方法:将Ⅱ型登革病毒中国株D01090提取病毒基因组,通过RT-PCR法进行登革病毒型别鉴定后,在C6/36和Vero细胞上进行毒种扩增和滴度测定;将D01090毒株以4.0MOI接种KMB17细胞并反复传代至病毒完全适应在细胞内扩增,并连续传代10代,选育出良好的KMB17细胞适应株;病毒培养液经蔗糖梯度离心和超速离心后获得高浓度病毒液,接种KMB17细胞后通过透射电镜超薄切片检测细胞的病理变化;然后经过三轮蚀斑纯化筛选出纯化病毒株,免疫荧光法检测病毒纯化株的抗原性。结果:以Ⅱ型登革病毒中国株D01090基因组为模板,能扩增出511bp的登革病毒特异基因和119bp的Ⅱ型登革病毒型特异性基因。病毒经C6/36细胞扩增后滴度达4.5CCID50/ml,感染KMB17细胞至第三代可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cytopathic effect,CPE),连续传10代细胞病变速度逐渐增快,至第10代达到增殖高峰,病毒滴度达5.0CCID50/ml;将病毒感染6天后病变达+++的KMB17细胞进行超薄切片后经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病理变化,镜下可观察到内质网中新组装成的病毒颗粒,细胞周围产生很多分裂的小碎片,伴有游离出胞的病毒;三轮蚀斑纯化后筛选出纯化克隆,免疫荧光法检测病毒的抗原性呈阳性。结论选育出了能稳定传代且病毒扩增量高的Ⅱ型登革病毒KMB17细胞适应株,经蚀斑纯化后仍保持较好的抗原性。
- 赵玉娇潘玥阎玲梅岳耀斐杨丽娟孙强明
-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
- 埃可病毒6型分离株KM57-09VP1基因的遗传特征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分析2009年昆明市无菌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埃可病毒6型(ECHO virus 6,E6)KM57-09分离株VP1基因的遗传特征。方法采用RD、Hep-2细胞对无菌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样本进行病毒分离,应用RT-PCR法扩增VP1基因,并进行测序;采用NCBI BLAST软件对所测定的节段序列进行数据库比对;采用Omiga软件对所测定节段序列的核苷酸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编辑、比对、拼接;采用Mega4.1软件分析,并与18个参考株的VP1基因序列进行比较。结果分离株为E6,其VP1区的核苷酸长度与其他E6均为867 bp;KM57-09株与其他E6分离株核苷酸同源性在77.6%~96.0%之间,氨基酸同源性在95.2%~99.0%之间,与山东株2010D0010005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6.0%和99.0%,与中国其他几种分离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79.7%~80.9%和95.8%~97.2%;基因进化树分析显示,KM57-09株与山东株2010D0010005株属于同一个进化分枝,与中国其他几种分离株属不同分枝。结论 KM57-09分离株为埃可病毒6型,为中国3个分离株分枝中的一枝。
- 陈俊英王湘宜潘玥叶君张名孙强明马绍辉
- 关键词:VP1基因
- 云南省2009年埃可病毒6型分离株KM57—09全基因序列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对云南埃可病毒6型(Ech06)分离株KM57—09全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和研究,了解其遗传特性。方法设计针对Ech06引物,提取病毒RNA、RT-PCR扩增和产物直接测序获得序列。利用Mega5.05、RDP3和SimPlot3.5.1等生物学软件分析全基因序列。结果获得KM57—09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长度为7419bp,编码含2191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聚蛋白;与其他Ech06参考株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79.3%~80.2%和93.3%~94.4%,与原型株D’Amor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79.3%和93.6%。在基因组各个区段上,Ech06KM57—09分离株的2C和3A区,与HN-2-E25核苷酸同源性最高,分别为86-3%和85.0%,而其5’UTR、VP4、3D和3’UTR区则与CoxB5-Henan-2010核苷酸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1.7%、81.2%、89.7%和96.9%。在VP1区上,与中国其他省份分离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0.0%~96.0%和95.8%~99.0%,而与其他国家分离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77.6%~96.0%和95.2%-99.0%。进化分析发现Ech06可分为5个分支,中国分离株分属C和E分支,其中KM57—09属于E分支,且5个分支之间核苷酸的差异为15.6%~23.3%。3D基因序列种系进化分析以及RDP3和SimPlot3.5.1软件分析发现KM57—09序列在非结构区可能存在重组。结论Ech06可分为5个基因型,KM57—09分离株属于E基因型;中国大陆曾存在不同Ech06株传播链的流行。
- 朱艳菊潘玥陈俊英马忠飞邓新强刘建生马绍辉
- 关键词:全基因组
- 一株引起病毒性脑炎的埃可病毒30型分离株的VP1基因序列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分析2009年昆明市病毒性脑炎患儿粪便中分离获得的埃可病毒30型(Echovirus30,Echo30)分离株A363/KM/2009全长VP1基因序列特征。方法从疑似病毒性脑膜炎患儿粪便样本中分离Echo30,提取病毒RNA,采用RT-PCR法扩增病毒VP1基因,并进行测序。采用NCBI BLAST软件对所测定的序列进行数据库比对;采用Geneious软件对Echo30分离株全长VP1基因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进行分析;采用Mega 5.1软件对A363/KM/2009分离株进行VP1基因分析,并与20个参考株的VP1序列进行比较。结果分离株为A363/KM/2009,其VP1基因的核苷酸长度与其他Echo30一致,均为867 bp;与其他Echo30分离株核苷酸同源性在76.9%-95.7%之间,氨基酸同源性在88.7%-99.7%之间;与中国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84.5%-95.7%和96.9%-99.7%,其中与中国浙江分离株Echo30/zhejiang/10/4的同源性最高,为95.7%;与广西分离株GX10/15的同源性最低,为84.5%。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与其他中国株包括脑脊液分离株相比,未见特异的突变位点;与国外分离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76.9%-86.3%和88.7%-97.3%;基因进化树分析显示,与其他中国株分属不同的两个分支,而与Echo30/zhejiang/10/4和Echo30/zhejiang/4/04(CSF)株亲缘关系较近。结论 A363/KM/2009分离株为肠道病毒Echo30,属于中国两个分支中的一支。
- 陈俊英潘玥吉玛张云昆朱云朱艳菊邵聪文马绍辉
-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埃可病毒30型VP1基因
- 一株柯萨奇病毒B组5型(Cox.B5)病毒的分离及VP1基因分析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研究2009年昆明市无菌性脑膜炎的病原柯萨奇B5(coxsackie virus B5,CVB5)分离株(KMA193-09)的VP1基因特征。方法采用RD细胞、Hep-2细胞对患者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病毒VP1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用Mega 4.0等软件分析处理。结果从无菌性脑膜炎患者粪便标本中,分离到CVB5,其VP1区的核苷酸长度均为831bp,未发现核苷酸插入与丢失。与浙江COXB5/ZHEJIANG/12/02(CFS)株、山东02336/SD/CHN/2002/CB5株及浙江COXB5/ZHEJIANG/13/02株氨基酸同源性最高为98.19%,与国外毒株的同源性为95.67%~97.83%。在进化树上与YZ081/SD/CHN/2005/CB5株显示在同一个分支上。结论分离的肠道病毒为柯萨奇病毒B组5型(CVB5),分离株(KMA193-09)VP1区变异较小。
- 李华杨卉娟柯华昕陈俊英潘玥赵玉娇孙强明马绍辉
- 关键词:无菌性脑膜炎VP1基因
- 登革病毒1型Ⅰ~Ⅴ基因亚型的基因组差异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分析登革病毒1型(Dengue virus type 1,DENV-1)Ⅰ~Ⅴ基因亚型基因组全长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差异。方法通过GenBank搜索DENV-1 5个不同基因亚型的全长基因组序列,获得其相应的氨基酸序列。采用BIOEDIT软件,统计基因亚型间核苷酸突变和氨基酸替代位点,分析其相似度,通过RNA二级结构在线预测网站预测DENV-1不同亚型间3′UTR的二级结构差异,蛋白结构在线预测网站预测主要流行于中国的Ⅰ及ⅤDENV-1基因亚型结构蛋白的二级结构,对其氨基酸组成及编码序列中可能存在的蛋白结合区域等进行差异分析。结果DENV-1 5个基因亚型核苷酸相似性为91. 40%~94. 50%,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7. 11%~98. 38%,5个基因亚型各自编码3 392个氨基酸,其中共有195个位点有氨基酸的变化。DENV-1不同亚型的3′UTR的二级结构各不相同。DENV-1基因型为Ⅰ、Ⅴ的775个氨基酸中占组成比例最多的均是苏氨酸(T),Ⅰ型可能的蛋白结合位点有26个,多聚核苷酸结合位点有9个。Ⅴ型可能的蛋白结合位点有24个,多聚核苷酸结合位点有7个。他们均有相同数量的螺旋和跨膜螺旋。结论通过对DENV-1 5个不同的基因亚型的全长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比较分析,及Ⅰ、Ⅴ基因亚型结构蛋白二级结构的预测,为研究DENV-1不同基因型之间的生物学和致病性差异提供参考。
- 文送娇陈曦洪珊席珏敏王晓丹陈俊英潘玥叶超管娇琼林垚孙强明
- 关键词:基因亚型基因组结构蛋白
- 一种I‑IV型串联登革病毒EDⅢ重组蛋白的构建方法及其应用
- 本发明涉及一种I‑IV型串联登革病毒EDⅢ重组蛋白的构建方法及其应用,通过合成酵母表达密码子优化及特殊设计间隔串联序列的四型登革病毒基因,使用PichiaPink™ Expression System表达系统表达、Ni亲...
- 孙强明邱丽娟赵玉娇席珏敏王晓丹陈俊英潘玥叶超
- 文献传递
- 重组Ⅱ型登革病毒NS1的表达及其免疫原性的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表达制备重组Ⅱ型登革病毒非结构蛋白NS1,检测该重组表达蛋白的免疫原性,为检测试剂盒的研制提供基础。方法:根据Ⅱ型登革病毒NS1蛋白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NC_001474),对基因序列进行编码密码子优化后进行全基因合成,随后,经双酶切将目的片段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a上,通过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Western blot鉴定后,进一步进行蛋白纯化和透析复性,制备获得重组Ⅱ型登革病毒NS1蛋白。收获的NS1蛋白免疫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通过间接酶联免疫学方法测定其效价,检测其免疫原性。结果:成功构建了Ⅱ型登革病毒NS1蛋白的表达载体。Western blot显示表达的重组蛋白能够被NS1单抗特异性的结合,纯化复性后的重组蛋白在小鼠体内表现出良好的免疫原性。结论:重组表达的NS1蛋白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为以后的NS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登革病毒检测试剂盒的研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 李多杨丽娟赵玉娇潘玥陈俊英付娟娟黄新伟邱丽娟孙强明
- 关键词:登革病毒重组蛋白NS1蛋白免疫原性ELISA
- 新生乳鼠侧脑室注射rAAV2/9递送SNCA构建全脑转基因鼠
- 2021年
- 目的快速高效地构建一种人源SNCA(hSNCA)的全脑转基因鼠,并初步探究α-突触核蛋白过表达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对新生乳鼠进行双侧侧脑室(intracerebroventricular,ICV)注射携带人源SNCA-EGFP或EGFP的重组腺相关病毒2/9(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2/9,rAAV2/9)(1.5×10^(13) genome copies(GC)/mL),在2周和3个月龄用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检测α-突触核蛋白的表达模式及亚细胞定位,并用免疫荧光及免疫组化探究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及病理性α-突触核蛋白的变化。结果用rAAV2/9侧脑室注射的方式成功构建了hSNCA全脑转基因鼠,α-突触核蛋白在整个脑中广泛表达,且趋向于在嗅球、皮层、海马、间脑及中脑中高表达。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嗅球、皮层、海马的CA2/3区及小脑的浦肯野细胞中观测到α-突触核蛋白在神经元胞核中表达的现象,α-突触核蛋白过表达引起了胶质增生。此外,在嗅球及大脑皮层检测到α-突触核蛋白Ser129磷酸化(pS129)及聚集。结论快速成功地构建了一种hSNCA全脑转基因小鼠模型,其α-突触核蛋白持久地高表达,并出现胶质增生和病理性α-突触核蛋白表达的现象,为研究α-突触核蛋白的生理功能及其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中的作用奠定一定的基础。
- 李国祥潘玥胡鹏杜廷福马开利
- 关键词:胶质增生
- 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BHK-21细胞源性外泌体的构建及鉴定
- 2022年
- 目的构建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和外泌体标志蛋白CD63的BHK-21细胞,获得GFP标记的BHK-21源性的外泌体。方法将慢病毒表达质粒pCT-CD63-GFP与辅助质粒pVS-VG(Env)和pSPAX(structure)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重组慢病毒,测定病毒滴度后感染BHK-21细胞,72 h后用嘌呤霉素筛选稳定表达GFP的细胞。Western blot检测BHK-21细胞中CD63的表达量。取其无外泌体血清培养36 h的稳定转染株细胞上清,获得提取物,经Western blot、透射电镜及粒径分析进行鉴定。将提纯的外泌体与受体细胞BHK-21共培养6 h后,观察外泌体在细胞中的摄取情况。通过Transwell试验检测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感染后细胞外泌体分泌量的变化。结果筛选出可稳定表达GFP的BHK-21细胞株,并从细胞上清中提取了外泌体。外泌体存在特异性标志蛋白CD63和CD81;透射电镜下,外泌体呈椭圆形,具有双凹圆盘状膜结构,直径在30~200 nm之间;纳米颗粒示踪分析显示,外泌体在110.2 nm处有峰值;荧光显微镜下可见提纯的外泌体发出强烈的绿色荧光信号。提纯的外泌体与受体细胞BHK-21共培养6 h后,可在BHK-21细胞质内见到大量绿色荧光颗粒。Transwell试验发现,DENV感染后,可促进细胞释放外泌体。结论成功构建了携带GFP标记的BHK-21源性外泌体,为研究外泌体在病毒感染细胞中的信号传递提供了工具。
- 张娟鲁明朱海莲何丽存顾冉李代英陈俊英陈俊英孙强明
- 关键词:外泌体绿色荧光蛋白登革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