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祁

作品数:11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厦门理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文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5篇文学
  • 4篇华侨
  • 4篇华人
  • 3篇新华侨华人
  • 3篇华侨华人
  • 2篇作家
  • 2篇华文文学
  • 1篇档案
  • 1篇新时期文学
  • 1篇新文学
  • 1篇心灵
  • 1篇性文学
  • 1篇艺术
  • 1篇艺术价值
  • 1篇异义
  • 1篇语言
  • 1篇越境
  • 1篇中国新时期文...
  • 1篇身份
  • 1篇身份认同

机构

  • 6篇华侨大学
  • 5篇厦门理工学院
  • 1篇厦门大学
  • 1篇华文文学

作者

  • 11篇林祁
  • 1篇林红
  • 1篇张雪雁

传媒

  • 2篇湘潭大学学报...
  • 1篇世界华文文学...
  • 1篇文艺争鸣
  • 1篇当代作家评论
  • 1篇华文文学
  • 1篇海外华文教育
  • 1篇华侨大学学报...
  • 1篇中州大学学报
  • 1篇第十六届世界...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日汉字异同比较与华文教育被引量:1
2013年
近年来华文教学的特殊性已经得到承认,但对生活在汉字文化圈中的日本人或华裔进行华文教学的研究尚为欠缺。这些学生在日本大量接触到的汉字,既有日本字,也有台港澳使用的繁体字,还有大陆现行的简体字,汉字练习是华文教育的重头戏,练习设计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中日汉字的异同问题,在华文教学中成为利弊皆有的"双刃剑":可产生"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或"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笔者认为借用母语是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常用的学习策略。提出注重中日汉字异同比较在华文教学中的活用:同形同义速成法;同形异义慎用法;同形近义细读法。
林祁
关键词:华文教学同形异义
从“无性”到“性无”——评日本新华侨华人母女作家及其小说被引量:2
2016年
日本新华侨华人母女作家孟庆华与清美是战争遗孤的配偶及女儿,属于另类日本人。母女两代皆以华语写就长篇小说,从母亲"无性"的叙述《告别丰岛园》,到女儿遭遇的"性无"《你的世界我不懂》,试图从契入女性生命体验的、浸透记忆和想象的日常生活出发,对国家的"他者"、历史的女性、性爱之救赎等进行深入探讨,从而获得女性自述体小说的历史纵深与现实意义,也为世界华文文学提供了新的视界与空间。
林祁
关键词:私小说
从“崛起”到“漂流”——日本新华侨华人诗歌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主题是"崛起",新的美学原则也在崛起(1)。"三个崛起"论(2)(谢冕《在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徐敬亚《崛起的诗群》)为朦胧诗摇旗呐喊,在横遭围攻之中,为中国新时期文学的发展扫清了理论障碍,轰轰烈烈且意义深远。
林祁
关键词:美学原则中国新时期文学五四新文学诗歌研究诗歌精神
在“风骨”与“物哀”之间——日本新华侨华人文学30年述评被引量:7
2018年
日本新华侨华人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具有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30年历经三个阶段,日本华文作家带着"乡愁"走进日本,从"抗日""哈日"到"知日",开始了对异语言文化的探索。痛苦永远新鲜的日本体验,使其具有独特的异质审美价值。由于不同于"移民"西方的华文特点,这种于中日"之间"的生存体验与写作,独具"风骨"与"物哀"之间的美学风格。它不仅是日本华文文学在海外的拓展,而且是中国文学自身在海外的深入或者叫"生长"。
林祁
关键词:风骨物哀华文文学
近代以来中日文学关系研究
中日文学交流对两国的文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研究中日文学关系具有历史意义又具有理论意义.本研究从历时性和共时性的角度,切入中日文学关系问题,对中日文学的比较不仅进行平行研究,更着重于影响研究,探寻近代以来中日之间的“接点”...
林祁
关键词:文学交流文学关系
双乡之间与双语写作——日本新华侨田原诗论被引量:3
2014年
活跃于双乡之间的田原,在两种语言之间锤炼独特的诗歌语言,是母语的,又是超越母语的,其意义并不仅是华文文学在海外的拓展,而是中国新诗自身在海外的深入或者叫"生长"。由于他和他的诗成长在日本,在这块让中国人情感极其纠结,让中国诗人的痛永远新鲜的地方,纠结之痛,使其诗具有独特的异质审美价值。笔者把这些旅日诗人定位于"之间":在中日两国之间,在两种文化之间,在历史与现代之间,在昼夜之间,在男女之间……"之间"是一种不安定的变化状态。在"之间"碰撞,彷徨,焦虑。但"之间"促使思与诗成长,生命的陌生化带来了语言的陌生化效果。
林祁
关键词:陌生化
“他者”的文化与文化的“他者”——日本华侨女作家孟庆华《告别丰岛园》的文本解读被引量:4
2014年
以另类日本人——战争遗孤返回日本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告别丰岛园》通过在日华侨女性的另类眼光与真实叙述,对国家的"他者"、文化的"他者"、他者(男人)的"他者"进行探讨,将一个社会学命题转换成具有审美意义的文学文本,从而获得历史纵深与现实意义。文化的"他者"创造出"他者"的文化,这是一种多元的新型文化,为中华文化及现代文学提供了新的视界与空间。
林祁林红
越境的女性及对性的越境
本文试图以纵的扫描与点的剖析,论述20世纪女性文学的奇特景观:女性身体语言对性的越境。其表现方式:从无性的爱到无爱的性;其精神追求:从反性别歧视到超越性别;其哲学命题:从人到非人(女人也是人,女人就是女人);其心灵历程:...
林祁
关键词:女性文学身体语言审美文化
文献传递
一部“鬼子兵”反战的心灵档案——评日籍华人元山里子的“自叙体”被引量:3
2019年
百年风云际会,洁白的和平鸽衔来一部黑色封皮的回忆录——《他和我的东瀛物语》。①在中日文学关系中,此书别具一格:分明是日本人反思日本侵华罪行的自传,却出自“我”——华人妻子之笔;分明以和文汉读的“物语”命名,实则书写抗战大题材,从内容上颠覆了日本传统物语的概念,而在叙事上发扬了物语风格。这部著作不同于人们司空见惯的抗战“神剧”,而以真情、真实、真切的态度,力求写出抗战“真相”,重塑华人笔下的日本形象。这是一部让世界了解中日战争的活生生的历史教材,一部中日合作的思想型回忆录。
林祁
关键词:华人档案心灵反战鬼子
南洋番客对华文的坚守与超越——评菲华庄杰森《杰开诗幕——小诗三百首》被引量:1
2012年
祖籍惠安的南洋番客庄杰森用心经营汉语小诗,以这种方式表示对血缘之"根"的坚守,将华文写作视为种族记忆与身份认同。作为华人后裔,血缘的故乡是中国;作为现实生存,国籍的故乡是菲律宾。"血缘的故乡"对他是遥远的亲近;"国籍的故乡"对他则是现实的逼近。他是"双乡"的陌生人:宁愿"赤裸裸"直接表现"赤子心"即诗心的同时,他对生存国的眼光是独特而敏感的。每每从司空见惯的现实中发现可以入诗的原料,在传统与现代、西方化与本土化的冲突背景中,确认自己的文化价值取向,庄杰森在回归传统的同时,力求有所超越。这种"重审"和"再发现",将变成取之不尽的价值资源。
林祁
关键词:菲律宾华文文学身份认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