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锋

作品数:17 被引量:83H指数:4
供职机构:江苏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地震局青年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建筑科学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天文地球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0篇地震
  • 7篇震源
  • 7篇震源机制
  • 4篇尾波
  • 4篇尾波Q值
  • 3篇震前
  • 3篇震源机制解
  • 3篇M
  • 2篇地震活动
  • 2篇地震前
  • 2篇地震序列
  • 2篇地震震源
  • 2篇地震震源机制
  • 2篇断裂带
  • 2篇岩芯
  • 2篇震源深度
  • 2篇双差
  • 2篇双差定位
  • 2篇前兆
  • 2篇前兆异常

机构

  • 17篇江苏省地震局
  • 3篇福建省地震局
  • 3篇安徽省地震局
  • 1篇云南省地震局

作者

  • 17篇李锋
  • 8篇孙业君
  • 5篇黄耘
  • 5篇缪阿丽
  • 4篇王俊菲
  • 4篇李迎春
  • 3篇王维
  • 3篇王斌
  • 3篇冯志生
  • 3篇李强
  • 2篇叶碧文
  • 2篇王俊
  • 2篇江昊琳
  • 2篇沈红会
  • 2篇何斌
  • 2篇张扬
  • 1篇杨云
  • 1篇秦双龙
  • 1篇袁丽文
  • 1篇邱毅

传媒

  • 4篇地震
  • 2篇地震学报
  • 2篇国际地震动态
  • 2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地震地质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中国地震
  • 1篇防灾减灾工程...
  • 1篇地震工程学报
  • 1篇中国地震监测...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9年黄海ML4.6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和发震构造被引量:1
2020年
2019年黄海ML4.6地震序列发生在NW向苏北—滨海断裂带附近,历史上该断裂带附近曾多次发生破坏性地震。为了判断此次地震序列的发生是否与苏北—滨海断裂带活动有关,本文基于黄海ML4.6地震震中附近400 km范围内的测震台站记录,采用CAP方法计算了此次黄海地震序列中ML4.6和ML4.1地震的深度和震源机制解参数,并使用双差定位方法对该地震序列进行了重新定位。研究结果显示:2019年12月8日黄海ML4.6和12日黄海ML4.1地震的震源深度分别为20 km和21 km,位于发震区域的脆韧转换带内;黄海ML4.6地震震源机制解节面Ⅰ的走向、倾角、滑动角分别为123°,74°和61°,节面Ⅱ的走向、倾角、滑动角分别为6°,33°和149°;黄海ML4.1地震震源机制解节面Ⅰ的走向、倾角、滑动角分别为135°,77°和32°,节面Ⅱ的走向、倾角、滑动角分别为37°,59°和165°。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节面参数与苏北—滨海断裂带的几何参数并不一致,表明此次黄海地震序列的发生与苏北—滨海断裂带的主断裂活动没有直接关系。黄海地震序列震中的重新定位结果显示该地震序列呈NW向分布。由上述反演所获的两次黄海地震的震源机制和地震序列的重新定位结果推测,黄海ML4.6和ML4.1地震的破裂方向可能为NW向,黄海ML4.6地震序列可能是发生在区域壳内脆韧转换带的左旋走滑地震事件。
李迎春李锋王俊菲许田王金艳
关键词:震源机制
岩芯力学实验的面应变耦合系数及其差值的阈值研究
2023年
通过单轴压缩实验获取江苏省体应变仪钻孔岩芯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利用面应变理论,计算钻孔应变仪器的理论耦合系数和实测耦合系数,探讨两者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引入观测精度,研究仪器的观测精度、耦合系数和数据质量的关系,确定耦合系数差值的阈值。结果显示:1)钻孔应变仪的观测精度与理论耦合系数和实测耦合系数呈正相关,钻孔应变仪的理论耦合系数和实测耦合系数一致性越好,仪器的观测精度越高,数据质量越好。2)江苏省各台站面应变的理论耦合系数和实测耦合系数差值的阈值为0.1。差值小于0.1时,观测数据质量较高;差值在0.1~0.2之间时,井下耦合对观测精度有一定影响,但不显著;差值超过0.2时,井下耦合存在问题,仪器的观测精度较低,数据的观测质量较差。
何斌李锋田韬江昊琳章东
关键词:体应变仪岩石力学阈值
高邮M_S 4.9地震震前异常时空演化特征分析
2019年
高邮-宝应M_S4.9地震是江苏陆地上22年来最显著的地震,震中位于江苏陆地中部地区,震前前兆异常丰富,异常的时空演化特征比较典型。震前2年显示震源区应力压性和周围张性特征,表现为水位、地电阻率和形变的群体准同步变化;震前1年集中出现小震条带活动的交汇现象;震前1月开始出现岩石裂隙变化的失稳现象,表现为周围水温、水化学的短期快速变化。高邮-宝应M_S4.9地震震前异常时空演化特征反映了周围岩石孕震过程中的变形和裂隙变化特征,对中强地震预测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沈红会李锋孙春仙孙业君缪阿丽王维
关键词:前兆异常应力水位地电阻率
江苏地区尾波Q值特征研究
黄耘孙业君王斌李锋
文献传递
2016年10月20日射阳M_S4.4地震的震源机制与地震序列的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6
2017年
基于江苏地区测震台网记录,采用CAP方法反演了2016年10月20日射阳M_S4.4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利用HypoDD方法对射阳地震序列中M_L≥1.5地震进行了重新定位.结果显示:射阳M_S4.4地震的震源机制参数分别为节面Ⅰ:走向304°,倾角53°,滑动角0°;节面Ⅱ:走向214°,倾角90°,滑动角143°,震源深度约为14km.双差定位结果显示:此次射阳地震序列分布于洪泽—沟墩断裂与盐城—南洋岸断裂之间,在水平空间内,其震中分布的优势方向为NW60°,由SE向NW迁移;地震序列深度分布在6—23km范围内.根据所反演的震源机制参数和地震序列精定位结果,本文推测射阳M_S4.4地震的断层面解为震源机制解的节面Ⅰ,该地震可能是在区域背景应力场的作用下,沿NW向剪切破裂产生的左旋走滑地震事件.
李锋李迎春李强冯志生王俊菲
关键词:震源机制双差定位
2018-04-06无为M_L4.1地震震源机制和深度及发震构造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基于华东地区测震台网记录,采用CAP方法反演2018-04-06无为M L4.1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利用双差定位方法对2016年以来无为地区发生的地震进行重新定位。结果显示,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为:节面I,走向120°,倾角57°,滑动角27°;节面Ⅱ,走向15°,倾角68°,滑动角144°;震源深度为12 km。双差定位结果显示,2016年以来无为地区发生的地震位于无为盆地西南边界,沿SE向分布,震中由NW向SE迁移。根据震源机制解和精定位结果推测,无为M L4.1地震的断层面解为节面I,地震可能是在区域背景应力场作用下由无为盆地西南边界底部的SE向断裂运动引起的。
李锋缪阿丽李迎春李强叶碧文
关键词:震源机制双差定位
云南地区震源机制及应力场特征被引量:25
2017年
利用云南和四川区域台网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采用CAP方法计算得到了云南地区1999年1月至2014年8月268次M_L≥4.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合收集的哈佛大学1976年以来109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分析了云南地区震源机制解分类及其区域特征。基于上述震源机制解资料,采用区域应力张量阻尼反演方法计算了云南地区每个网格的最佳拟合构造应力张量,并利用最大主应力计算方法计算得到了云南地区最大水平主应力的方向。结果表明:1)研究区地震震源类型以走滑型为主,其次为正断型,逆断型相对较少,震源机制空间分布特征明显,反映了研究区不同区域受力源及其作用方式的差异性;2)云南地区应力场方向呈现一定的空间连续性,最大水平主压应力方向由北向南呈顺时针旋转,由西向东呈逆时针旋转,同时应力场方向表现出空间的不均匀性,EW和SN方向分别存在2个应力转换区。应力场反演结果显示,云南地区应力场较为复杂,主应力方向变化很大,不同区域存在明显差异。
孙业君赵小艳黄耘杨浩李锋
关键词:震源机制解应力场
2018年安徽无为M_(L)4.1地震地下流体前兆异常特征被引量:2
2021年
对2018年4月6日无为M_(L)4.1地震前的地下流体前兆异常特征以及该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无为地震前的异常分布在距震中64~233 km范围内,这些异常在时间进程上,可分为中期趋势背景异常和短临异常,主要以中期趋势背景异常为主。这些中期趋势背景异常均表现为水位的破年变变化。从空间演化上看,2018年安徽无为M_(L)4.1地震前出现的中期趋势背景异常沿着长江破碎带有序分布。这种比较明显的异常群体性特征为地震预测提供了较好的依据。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节面I的走向为NE向,节面Ⅱ的走向NW向。反演的震源机制的P轴(主压轴)方向为NE向(70°),倾角近水平(7°)。无为地震震源机制解所得主压应力作用方向与无为地震前异常展布方向相同。这说明地震孕育过程中区域应力加载作用和流体前兆响应具有密切关系。
缪阿丽李锋王俊祝涛叶碧文
关键词:地下流体震源机制解
郯庐断裂带新沂——泗洪段土壤气Rn体积活度和CO_2浓度特征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郯庐断裂带江苏段地区4个剖面进行了土壤气Rn体积活度和CO_2浓度测量结果显示,自北向南土壤气Rn体积活度均值分别为22.9kBq/m^3、35.5kBq/m^3、40.2kBq/m^3、26.6kBq/m^3;自北向南土壤气CO_2浓度均值分别为0.669%、0.400%、0.503%、1.109%。土壤气Rn体积活度和CO_2的浓度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这可能与CO_2是Rn的载气有关。综合分析土壤气Rn和CO_2测量结果以及水准资料可得,2017年土壤气Rn高值出现在晓店段可能与区域应力应变调整有关。本研究不仅为研究区以后的土壤气研究提供了参考,同时也可为研究区的构造活动研究提供地球化学资料参考。
缪阿丽张扬方震李锋王维高力
关键词:土壤气地球化学背景场郯庐断裂带
2011年安徽安庆4.8级地震前尾波Q值变化特征被引量:1
2012年
地震波品质因子(Q值)研究是地球物理研究的重要部分,Q值是介质非均匀性和非弹性的反映,相关研究结果的应用非常广泛。很多研究显示,品质因子Q值与地区的构造活动性和地震活动性密切相关。随着数字化观测资料的不断积累,Q值研究的条件得以满足。
黄耘孙业君王斌李锋
关键词:尾波Q值地震前数字化观测资料品质因子地震活动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