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艳华

作品数:8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盆底
  • 3篇失禁
  • 3篇盆底肌
  • 3篇便失禁
  • 3篇大便失禁
  • 2篇电生理
  • 2篇原性
  • 2篇术后
  • 2篇盆底肌训练
  • 2篇先天
  • 2篇先天性
  • 2篇先天性巨结肠
  • 2篇结肠
  • 2篇巨结肠
  • 2篇患儿
  • 1篇胆碱能拮抗剂
  • 1篇电生理学
  • 1篇电图
  • 1篇营养状态
  • 1篇诱发电位

机构

  • 7篇山东大学第二...
  • 1篇广州市儿童医...

作者

  • 7篇李艳华
  • 6篇孙小兵
  • 6篇张丽
  • 5篇陈雨历
  • 4篇李金良
  • 4篇王若义
  • 3篇陈维秀
  • 3篇李殿国
  • 2篇刘倩
  • 1篇邹焱
  • 1篇罗娟
  • 1篇朱德力
  • 1篇李瑞琼
  • 1篇耿园园

传媒

  • 6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国际护理学杂...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5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盆底肌训练治疗小儿肌原性大便失禁的临床评价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评价盆底肌训练治疗小儿肌原性大便失禁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2005年间选择两院大便失禁患儿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4~12岁,其中肛门闭锁术后23例,先天性巨结肠术后5例,临床评分在3~4分之间。肛门直肠测压结果表明全部病例直肠感觉正常,肛管静息压和收缩压低,收缩压在80mmHg以上。应用生物反馈仪行肛门括约肌及盆底肌训练2周,1次/d,30min/次,2周后嘱患儿在家中进行盆底肌肉收缩训练,1年后随访。所有患儿训练前、训练2周后及训练后1年行肛门测压,并进行临床评分。结果5例患儿不能配合而放弃治疗。其余23例训练2周后肛门收缩压、持续收缩时间和肛门功能临床评分均明显提高,而肛管静息压无变化。1年后14例(A组)能坚持训练的患儿,肛门功能进一步提高,肛管静息压也较前增加,9例(B组)未能坚持训练回复到训练前的水平。结论盆底肌训练对小儿大便失禁有良好的疗效。盆底肌肉的训练应该长期坚持,才能保持疗效。
朱德力张丽王若义李艳华邹焱李瑞琼孙小兵陈雨历
关键词:大便失禁生物反馈
肛门外括约肌重建术后盆底肌训练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 评价盆底肌训练在肌原性大便失禁肛门外括约肌重建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大便失禁患儿27例,年龄5~12岁,男17例,女10例,均为先天性肛门闭锁术后.临床评分均为差,全部病例行股薄肌肛门外括约肌重建术,术后3个月16例行盆底肌生物反馈训练,2周后在家中自行盆底肌收缩训练.11例未坚持行盆底肌训练.结果 术前训练组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持续收缩时间分别为(16.7±4.9)mmHg、(61.6±14.6)mmHg和(2.3±0.7)s,未训练组分别为(15.5±4.1)mmHg、(59.3±13.0)mmHg和(2.2±0.7)s,两组间无明显差别;1年后训练组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持续收缩时间分别为(35.4±8.7)mmHg、(150.6±17.8)mmHg和(7.2±1.2)s,肛门功能评价优12例,良3例,差1例,未训练组分别为(21.1±3.1)mmHg、(94.7±12.7)mmHg和(4.6±0.8)s,肛门功能评价优3例,良6例,差2例,均好于术前,但训练组治疗效果要明显好于未训练组.结论 股薄肌肛门外括约肌重建可改善肌原性大便失禁的肛门控便功能,但手术后坚持行盆底肌训练对于手术疗效的提高有重要价值.在大便失禁的治疗时不能单纯依赖手术,还要充分重视重建括约肌的功能训练.
孙小兵王若义李殿国张丽李艳华陈维秀李金良陈雨历
关键词:大便失禁肛门括约肌
基于目标管理的快速康复外科联合早期营养护理对先天性巨结肠症患儿术后康复、免疫功能及营养状态的影响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基于目标管理的快速康复外科联合早期营养护理对先天性巨结肠症患儿术后康复、免疫功能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该院收治的先天性巨结肠症患儿66例,采用住院编号奇偶数字排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基于目标管理的快速康复外科联合早期营养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干预后的术后康复、免疫功能及营养状态情况。结果实施基于目标管理的快速康复外科联合早期营养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术后康复水平高于对照组,免疫功能优于对照组,营养风险筛查STAMP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目标管理的快速康复外科联合早期营养护理可显著促进先天性巨结肠症患儿术后康复,提高免疫功能,减少手术应激性,降低营养风险,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李艳华
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先天性巨结肠症术后康复免疫功能
先天性巨结肠Soave术后大便失禁的评价和治疗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对先天性巨结肠Soave术后大便失禁进行评价和治疗。方法先天性巨结肠Soave术后大便失禁患儿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6~13岁,肛门功能临床评价为良19例,差5例。全部患儿行肛门直肠测压,并与18例肛门功能正常的Soave术后儿童比较。所有患儿在医院接受生物反馈训练2周后自行在家中行盆底肌收缩训练。结果肛管静息压、收缩压、直肠初感觉分别为(18.9±6.2)mmHg、(179.9±17.8)mmHg、(45.4±9.4)ml,与18例对照组儿童相比[分别为(44.5±11.1)mmHg、(177.7±15.9)mmHg、(50.0±10.1)ml],静息压明显下降,收缩压、直肠感觉无明显变化。3例不配合治疗,21例1年后除5例未能坚持外,其余16例获得良好的肛门控制,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直肠初感觉分别为(35.4±8.7)mmHg、(195.3±15.0)mmHg、(45.9±8.4)ml。肛管静息压和收缩压均升高。结论内括约肌损伤可能是先天性巨结肠Soave术后大便失禁的原因之一,对此盆底肌训练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孙小兵李殿国张丽李艳华王若义刘倩陈维秀李金良陈雨历
关键词:巨结肠先天性SOAVE手术大便失禁盆底肌
托特罗定在小儿神经原性膀胱的应用评价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 评价托特罗定治疗小儿神经原性膀胱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随访126例2002年1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神经原性膀胱患儿,男71例,女55例,年龄(6.2±3.1)岁,全部病例行清洁间歇导尿,81例同时服用托特罗定(0.1mg·kg-1·d-1,2次/d),45例未服用托特罗定。就诊时和治疗3个月后分别行尿动力学和临床评价。结果 导尿+药物组中8例因副作用终止治疗,其中3例出现口干,2例头晕,3例便秘加重,73例坚持服用托特罗定。就诊时导尿组膀胱容量、膀胱顺应性、逼尿肌压分别为(119.3±19.6)ml、(4.0±1.1)ml/cmH2O、(56.7±10.4)cmH2O。3个月后膀胱容量、膀胱顺应性、逼尿肌压压分别为(122.0±20.1)ml、(4.1±1.1)ml/cmH2O、(55.8±10.9)cmH2O,无明显变化。11例(24.4%)逼尿肌过度活动减轻,13例(28.9%)漏尿分数下降。药物+导尿组就诊时膀胱容量、膀胱顺应性、逼尿肌压分别为(119.8±17.6)ml、(4.4±1.3)ml/cmH2O、(55.1±11.7)cmH2O,3个月后膀胱容量、膀胱顺应性、逼尿肌压分别为(149.6±23.1)ml、(7.5±2.3)ml/cmH2O、(38.4±11.6)cmH2O,膀胱容量、膀胱顺应性明显增加,膀胱内压降低。58例(79.5%)逼尿肌过度活动减轻,53例(73%)漏尿分数下降及家长表示满意。结论 托特罗定可抑制逼尿肌过度活动,降低膀胱内压,增加膀胱顺应性和膀胱容量,较少有副作用,有利于保护上尿路功能,并可减轻尿失禁的程度,对于反射亢进型小儿神经原性膀胱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孙小兵李殿国张丽王若义刘倩李艳华陈维秀李金良陈雨历
关键词:膀胱神经原性尿动力学胆碱能拮抗剂
可控性Malone顺行灌肠在神经性肛肠功能障碍患儿的应用评价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 利用盆底肌电生理检测、肛门直肠测压及结肠传输试验对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肛肠功能的病理生理特点进行分析,并对行可控性Malone顺行灌肠(malone antegrade continence enema,MACE)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2005年5月至2013年8月对278例确诊为神经源性肛肠功能障碍(neurogenic bowel dysfunction,NBD)的患儿(男142例,女136例;年龄3~16岁,平均年龄8.8岁)行盆底肌电生理和肛门直肠测压检查.其中,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3~16岁,平均年龄7.8岁)行结肠传输试验,并与20例健康儿童(男14例,女6例;年龄4~14岁,平均年龄8.2岁)进行对比;51例(男28例,女23例;手术年龄4~16岁,平均年龄9.3岁)行MACE,对手术前后的肛门功能进行量化评分.结果 患儿组肛门外括约肌和肛提肌动作电位波幅分别为(704.0±9.3)mv和(786.0±11.9)mv较对照组(356.0±7.3)my和(378.0±6.3)my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组肛门外括约肌和肛提肌动作电位时限分别为(7.6±2.8)ms和(8.9±3.9)ms,较对照组(4.8±1.3)ms和(5.0±1.4)ms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组阴部神经运动传导波幅为(0.5±0.3)mv,较对照组(1.7±0.2)mv明显降低;潜伏期为(2.6±0.4)ms,较对照组(1.8±0.3)ms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组肛管静息压和肛管最大自主收缩压分别为(33.4±14.1)mmHg和(78.0±46.8)mmHg,较对照组(65.3±5.6)mmHg和(161.7±28.0)mmHg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次排便感觉阈值为(69.1±37.0)ml,较对照组(42.5±15.2)ml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组全结肠传输时间为(72.6±6.6)h,较对照组(40.4±7.4)h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组左半结肠传输时间为(20.9±4.2)h,乙状结肠传输时间为(32.8±5.2)h,与对照组(9.3±4.3)h和(1
耿园园张丽李艳华罗娟孙小兵
关键词:电生理学灌肠
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盆底神经电生理检测特点和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利用神经电生理检测技术分析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cordsyndrome,TCS)患儿盆底神经和肌肉功能改变的特点,评价TCS患儿盆底神经肌肉损伤的程度。方法2008年5月至2010年12月对88例TCS患儿组和26例正常患儿行双侧肛提肌、耻骨直肠肌和肛门外括约肌肌电图检查,以及阴部神经运动传导和阴部神经体感诱发电位(PN-SSEP)检查。结果正常对照组患儿肛提肌、肛门外括约肌和耻骨直肠肌在静息状态时均可见持续收缩动作电位,大力收缩动作电位密集,呈干扰相。患儿组盆底肌肌电图(pelvicfloormuscleselectromyographic,PFM-EMG)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神经源性损害,甚至呈现完全失神经支配,肛提肌较肛门外括约肌病变严重。患儿组阴部神经运动传导波幅降低,潜伏期延长,其中15例患儿出现双侧不对称。阴部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延长,甚至波形消失。结论盆底神经电生理学检测对了解TCS盆底神经肌肉损害程度,评价大小便功能,估计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张丽李金良孙小兵李艳华陈雨历
关键词:脊髓栓系综合征肌电图神经传导诱发电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