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
- 作品数:8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宁夏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基因重排分析
- 2012年
- 目的探讨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的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特点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2例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其中淋巴瘤8例,非典型淋巴组织增生病变6例,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组织8例。运用标准试剂盒提取DNA,采用半巢氏PCR技术、2对引物进行IgH基因重排检测,同时运用免疫组化2步法标记抗体(LCA,CD3 CD20,CD79a,CD45RA,CD45RO,Bcl-2等)。结果 6例非典型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中IgH基因单克隆重排4例阳性(67%),8例淋巴瘤中IgH基因单克隆重排8例阳性(100%),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组织基因重排阴性。所有12例病例均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全部为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其中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MALT)B细胞淋巴瘤8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2例,滤泡性淋巴瘤(FL)1例,淋巴浆细胞淋巴瘤(LPL)1例。结论基因重排检测是眼附属器疑难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和淋巴瘤鉴别诊断的有效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 张淼李晶李燕孙琪梁颖王平简莉人贺海燕
- 关键词: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基因重排
- 细粒棘球蚴病34例临床病理分析
- 2007年
- 目的 探讨人体细粒棘球蚴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通过相关文献复习,对34例细粒棘球蚴病标本进行光镜观察,对其临床及组织形态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细粒棘球蚴病在人体组织中呈囊性占位性病变,肝脏最常见(占70.5%),肺脏次之(占14.6%),女性显著多于男性,男女之比为1:2.7。30例可见角质层,3例可见原头蚴。角质层与正常组织间为厚薄不一的肉芽组织。结论 细粒棘球蚴病在牧区有广泛传播流行,女性为主要受害人群,肝脏为主要受累器官。临床上容易误诊为肝囊肿、肝脓肿、肝癌,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 贺海燕张淼李晶李燕孙琪
- 关键词:细粒棘球蚴病理流行病学
- 视网膜母细胞瘤25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观察分析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5例临床资料完整、行手术摘除的Rb标本行病理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 Rb多发生于年幼的儿童,主要临床表现有"猫眼"、视力下降、斜视等。45%以上的患儿以白瞳症就诊,19%的患儿因斜视或视力减退而就诊。镜下分为分化型和未分化型,常见出血坏死。免疫组化显示肿瘤中含有NSE阳性的神经元性瘤细胞和S-100,GFAP阳性的神经胶质细胞。观察发现K i-67阳性表达指数高的Rb患儿预后较差。结论患儿的临床分期、病程、肿瘤对视神经的侵及情况及病理分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作为预后的参考指标。
- 张淼李永红贺海燕李晶
- 关键词:视网膜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
- 12例皮肤毛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总结皮肤毛母细胞瘤(trichob lastom a,TB)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2例皮肤毛母细胞瘤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12例患者年龄16-47岁,发病部位分别为左臂、右臀部、背部、小腿。镜下可见肿瘤为巢状或小叶状结构,周边细胞呈栅栏状排列,并具有向毛发分化倾向。免疫组化:1例CK10(+),11例(-);11例CK14(+),1例(-)。结论皮肤毛母细胞瘤是毛源性良性肿瘤,常容易同基底细胞癌混淆,鉴别主要依靠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染色。
- 刘建东李永红李晶
- 关键词:毛母细胞瘤基底细胞癌免疫组化
- 睾丸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病理特征分析
- 2008年
- 目的探讨睾丸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6例睾丸原发性淋巴瘤进行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年龄62-75岁。主要症状为睾丸无痛性肿大。经免疫组化证实6例均为非霍奇金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其中4例为中心母细胞为主型,1例为中心母细胞-中心细胞混合型,1例为B免疫母细胞型。免疫组化染色肿瘤细胞CD20、CD45RO、CD79a均阳性,CD3、CD45Ra、CD30、PLAP均阴性。结论睾丸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中老年人多见,出现睾丸弥漫性肿大,以非霍奇金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为主,正确的病理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作用。
- 张淼白洁李晶李永红
- 关键词: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病理
- 单克隆抗体P63、SMA、PCNA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 2007年
- 目的探讨单克隆抗体P63、SMA、PCNA在乳腺疑难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各种乳腺病变组织标本7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同时标记P63、SMA、PCNA作对照研究。结果11例乳腺良性病变和12例导管原位癌中存留的肌上皮细胞几乎全部P63和SMA(+),2例良性病变中的少数导管见P63不均匀的间断表达,P63与间质肌纤维母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无交叉反应;在浸润性癌中仅2例见小灶状癌细胞P63(+)。SMA除标记肌上皮细胞,还与间质肌纤维母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有交叉反应。PCNA在浸润性导管癌阳性率92.7%,在良性病变中阳性率72.7%。结论P63可作为识别乳腺肌上皮细胞的一个新的特异性标志,同时检测P63、SMA有助于提高乳腺疾病的诊断准确率。PCNA表达与否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意义有限。
- 贺海燕李永红张淼李晶
-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P63SMAPCNA乳腺疾病
- 霍奇金淋巴瘤病理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淋巴结及肺霍奇金淋巴瘤(HL)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及鉴别诊断,提高HL病理诊断水平。方法对15例原发于淋巴结及1例原发于肺的HL进行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发生于淋巴结者临床多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发生于肺者表现咳嗽、咳痰。病理组织学类型:淋巴细胞为主型(LRCHL)8例,结节硬化型(NSHL)4例,混合细胞型(MCHL)3例,淋巴细胞消减型(LDHL)1例,未发现结节性淋巴结为主型。8例行免疫组化染色,肿瘤细胞CD15、CD30、CD20、CD68、CD79a阳性,CD45Ro阴性。结论霍奇金淋巴瘤是恶性淋巴瘤中的少见类型,临床表现多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组织学改变复杂多样,应与慢性非特异性淋巴结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L)及富于T细胞的B细胞淋巴瘤(TCRBCL)鉴别。
- 贺海燕张淼李晶孙琪
- 关键词:霍奇金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临床病理
- 肝脏原发性囊性成熟性畸胎瘤合并腺癌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肝脏恶性畸胎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预后。方法对1例肝脏原发性恶性畸胎瘤进行光镜、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患者为62岁男性,肝脏肿瘤大小为20.0 cm×15.0 cm×10.0 cm,肿瘤为囊实性,呈三胚层分化,可见成熟鳞状上皮、汗腺、皮脂腺、脂肪、软骨、甲状腺、气管等组织,恶性成分为消化道黏液腺癌并有2个肝内转移灶。免疫组化标记:EMA、CEA、PCNA、GST-π、nm23为(+)、AFP、P53、P170、topoⅡ为(-)。结论老年男性肝脏原发性恶性畸胎瘤十分罕见,尤其在老年男性腺癌变伴肝内转移文献上还未见报道。术前诊断困难,诊断依赖于CT、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
- 李燕贺海燕李晶张淼
- 关键词:肝脏恶性畸胎瘤临床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