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用亿

作品数:26 被引量:87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腰椎
  • 8篇脊柱
  • 6篇退变
  • 6篇退变性
  • 6篇骨折
  • 6篇侧凸
  • 5篇融合术
  • 5篇入路
  • 5篇节段
  • 5篇关节
  • 4篇腰椎退变
  • 4篇腰椎退变性
  • 4篇腰椎退变性侧...
  • 4篇手术
  • 4篇疗效
  • 4篇内固定
  • 4篇颈椎
  • 4篇脊柱侧
  • 4篇脊柱侧凸
  • 3篇术后

机构

  • 24篇南京医科大学
  • 4篇上海市第一人...
  • 2篇淮安市第一人...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26篇徐用亿
  • 16篇王守国
  • 12篇费昊东
  • 11篇季峰
  • 9篇谢跃
  • 7篇孙进
  • 5篇唐洪辉
  • 5篇赵庆华
  • 5篇田纪伟
  • 3篇葛运如
  • 3篇岳海涛
  • 3篇刘欢
  • 2篇左文山
  • 2篇马金忠
  • 1篇刘开祥
  • 1篇岳海涛
  • 1篇董双海
  • 1篇邵卫东
  • 1篇戴志唐
  • 1篇袁东堂

传媒

  • 5篇中国矫形外科...
  • 5篇中华医学杂志
  • 4篇生物骨科材料...
  • 2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中医骨伤...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国际骨科学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结合影像学检查选择治疗腰椎退变性侧凸症术式的探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比较改良经椎间孔腰椎融合(TLIF)与传统腰椎后外侧融合(PLF)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术式治疗腰椎退变性侧凸症的疗效。方法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28例腰椎退变性侧凸症患者分成改良TLIF术式组14例、PLF术式组14例,其中男12例,女16例,年龄为54-79岁,平均66.2岁。记录两组术式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腰痛VAS评分、ODI指数、Cobb’s角和腰椎前凸角等指标。结果28例患者均获得12-45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25.9个月。改良TLIF组手术时间(192.0±44.7)min,出血量(718.0±197.2)ml,PLF组手术时间(163.0±39.0)min,出血量(546.0±226.6)ml。改良TLIF组末次随访时均获得骨性融合,传统PLF组有2例没有获得骨性融合,其中1例出现假关节现象。末次随访的两组各自腰痛VAS评分、ODI指数、Cobb’角都较术前减少(P〈0.05),两组的各自腰椎前凸角较术前增加(P〈0.05)。两组之间的末次随访与术前的腰痛VAS评分差值、腰椎前凸角差值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的末次随访与术前的ODI指数差值、Cobb’角差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TLIF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术式治疗腰椎退变侧凸症是一种可选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临床疗效优于PLF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术式。
谢跃徐用亿王守国季峰费昊东葛运如赵庆华田纪伟
关键词:脊柱侧凸腰椎脊柱融合术
掌骨基底关节外骨折预后的预测因素分析
2021年
目的探讨掌骨基底关节外骨折患者预后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掌骨关节外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骨愈合情况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愈合良好组(n=55)和愈合不良组(n=47)。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手术固定类型、骨折原因、骨折分型、术后感染、骨折类型以及骨形态发生蛋白(BMP)、骨骼生长因子(S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BMP、SGF和PDGF水平预测掌骨关节外骨折术后骨愈合不良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明确掌骨关节外骨折术后骨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愈合不良组术后感染、开放性骨折、粉碎性骨折等比率高于愈合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愈合不良组BMP、SGF和PDGF水平低于愈合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BMP、SGF和PDGF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18、0.644和0.73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感染、开放性骨折、粉碎性骨折、BMP<7.415 pg/mL、SGF<85.705 ng/mL和PDGF<5.235 ng/mL是骨关节外骨折术后骨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后感染、开放性骨折、粉碎性骨折等临床特征和BMP<7.415 pg/mL、SGF<85.705 ng/mL、PDGF<5.235 ng/mL均可能引起骨关节外骨折患者术后骨愈合不良。
赵越汤泽梁博瑞徐用亿
关键词: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骨形态发生蛋白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预后
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侧凸症41例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腰椎退变性侧凸症(DLS)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6年10月至2010年6月手术治疗DLS的41例患者,术前侧凸Cobb角平均为26.9°。术式为后路正中切口,行椎管减压,长节段固定,去旋转、凸侧加压及凹侧撑开矫正侧凸,椎体间融合及后外侧自体骨植骨融合术。结果术后Cobb角平均矫正率为55.1%。全组病例术后随访4~48个月,平均25个月。术前JOA评分10分,末次随访24分,优良率为89.1%。术后无感染,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无椎间隙高度的丢失。结论 DLS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彻底减压,重建腰椎矢状面及冠状面的平衡,可融合固定加强脊柱的稳定性。
季峰谢跃王守国费昊东徐用亿
关键词:脊柱侧凸腰椎外科手术
前路与后路术式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的比较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分析比较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探讨单节段腰椎结核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2015年6月在本科手术治疗的40例单节段腰椎结核患者。按手术入路分为两组:前路组18例,行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后路组22例,行经后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采用腰痛VAS、JOA评分、节段后凸Cobb角和其他临床指标评估治疗效果。[结果]前路组与后路组在手术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2.50±40.95)min vs(181.14±46.88)min,P>0.05],在失血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7.83±261.87)ml vs(570.52±250.09)ml,P>0.05]。40例均获得24~36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在末次随访时病灶均获得骨性融合。与术前相比,术后和末次随访时两组的ESR、CRP、腰痛VAS评分和节段后凸Cobb角均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JOA评分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之间的ESR、CRP、腰痛VAS评分和JOA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路组的后凸矫正丢失角度显著大于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8±2.40)°vs(1.91±1.60)°,P<0.05]。此外,前路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44%(8/18)vs 13.64%(3/22),P<0.05]。[结论]在标准抗结核化疗基础上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术与后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可取得同样的满意疗效,但后路手术相比前路手术并发症更少,后凸矫正丢失更少。
徐用亿季峰王守国孙进岳海涛唐洪辉
关键词:腰椎结核前路后路病灶清除
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治疗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2020年
目的:探究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手术治疗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2016年2月—2019年3月收治的70例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34例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为观察组,36例行传统开窗手术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在术前和术后1 d、3个月、12个月进行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总体优良率。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但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前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增加(均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体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和传统开窗手术均可取得满意疗效,但前者创伤更小、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术后恢复更快,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庄宇费昊东徐用亿刘欢
关键词:椎板开窗
骨性关节炎中组织血管发生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0年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是一种很常见的关节疾病,是老年人群疼痛和致残的主要原因。近年来许多文献报道了骨性关节炎病变涉及组织血管发生。OA中的血管发生和炎症反应与软骨细胞功能调节、组织异常增生与灌注、骨化、关节影像学改变等相关。血管发生、炎症、组织缺氧和力学负荷都参与OA的发病和疼痛机制。深入理解OA早期发病机制有利于实现OA治疗目标,通过控制血管发生的不同调节机制引导新的疗法,例如选择性抑制不良的血管发生。本文对近来骨关节炎中血管发生的特点和机制的研究作一综述。
徐用亿马金忠
关键词:骨性关节炎血管发生组织缺氧炎症反应疼痛机制影像学改变
比较分析三种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疗效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比较分析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前路不同减压植骨融合术式的临床疗效,探讨如何选择多节段颈椎病的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1月~2013年1月采用颈前路不同减压术式治疗的85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三组:长节段椎体次全切除减压A组25例,多平面椎间隙减压B组30例,椎体次全切除结合椎间隙减压C组30例,比较分析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的JOA评分改善优良率、颈椎曲度Cobb角、融合率及并发症率等。[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至少2年随访,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58.80±28.55)min,(164.67±24.24)min,(142.5±26.51)min]C组与A、B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出血量[分别为(264.86±84.80)ml,(203.33±83.34)ml,(211.67±76.21)ml]A组与B、C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JOA评分改善优良率和并发症率三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率(3组分别为60%,83.33%,90%),A组与C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颈椎Cobb角增加值[分别为(5.48±2.63)°,(9.43±3.85)°,(8.76±2.71)°]A组与B、C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颈椎前路三种不同减压植骨融合术式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在改善神经功能上没有明显区别,但是混合式减压植骨融合术后融合率最高,多椎间隙减压和混合减压植骨融合术后颈椎曲度恢复优于长节段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术。
徐用亿王守国孙进谢跃费昊东季峰葛运如
关键词:多节段颈椎病前路
内镜椎间盘切除联合激素治疗L_(5)S_(1)椎间盘脱出症
2021年
[目的]探讨经皮脊柱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en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联合激素(glucocorti-coid,GC)治疗L_(5)S_(1)椎间盘脱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6月-2019年1月PELD治疗的单纯L_(5)S_(1)椎间盘脱出症1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40例于PELD手术结束时硬膜外注射复方倍他米松,42例术后予以静脉滴注甲强龙,34例不使用GC.比较三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三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三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7 d NRS评分由低至高依次为:硬膜外组<静脉组<空白对照组(P<0.05);而JOA评分由高至低依次为:硬膜外组>静脉组>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较,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三组患者NRS评分、ODI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而JOA评分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三组间NRS、ODI和JOA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较,末次随访时三组患者椎管面积均显著增加(P<0.05),而椎间隙高度均无显著变化(P>0.05).相应时间点,三组间椎管面积和椎间隙高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ELD联合GC治疗L_(5)S_(1)椎间盘脱出症可显著改善早期临床结果.
刘欢徐用亿陈晓钢王守国费昊东
关键词:硬膜外注射糖皮质激素
不同近端融合椎对长节段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疗效的影响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近端融合椎的长节段减压固定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1umbar scoliosis,DLS)的疗效、脊柱平衡和并发症,探讨长节段术式治疗DLS的近端融合椎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
徐用亿
关键词:退变腰椎侧凸脊柱平衡邻近节段退变
文献传递
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术后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评估静脉注射唑来膦酸(zoledronic acid,ZA)疗法在老年急性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2020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并行PFNA内固定治疗的139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72例)术后予基础抗骨质疏松治疗,观察组(67例)在基础治疗上予静脉注射ZA。术后随访患侧髋关节Harri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12和18个月健侧髋部骨密度值(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转换标志物(bone turnover markers,BTMs)水平。结果:139例患者随访20~28个月,平均23.96个月。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6、12及18个月的BMD显著升高(P<0.05),而BTMs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观察组Harris评分在术后6个月显著改善(P<0.05),而在术后12、18个月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缩短,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早期联合ZA治疗,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还可改善BTMs、BMD和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葛运如丁其瑞费昊东徐用亿刘欢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骨质疏松唑来膦酸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