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和龙

作品数:50 被引量:306H指数:10
供职机构:上海外国语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北京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3篇文学
  • 2篇语言文字
  • 2篇历史地理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22篇小说
  • 6篇自我
  • 6篇文学
  • 6篇现代主义
  • 5篇马丁·艾米斯
  • 5篇后现代
  • 4篇叙事
  • 4篇学术史
  • 4篇英国小说
  • 4篇后现代主义
  • 4篇贝克特
  • 3篇小说创作
  • 3篇小说研究
  • 3篇写作
  • 3篇后现代主义语...
  • 3篇荒诞
  • 2篇代文
  • 2篇道德
  • 2篇短篇
  • 2篇心理

机构

  • 48篇上海外国语大...
  • 1篇北京邮电大学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沈阳工业大学
  • 1篇新南威尔士大...
  • 1篇美国纽约大学
  • 1篇苏州工业园区...
  • 1篇文学院
  • 1篇浙江财经大学
  • 1篇西北民族大学

作者

  • 50篇张和龙
  • 1篇陈彦旭
  • 1篇田俊武
  • 1篇覃江华
  • 1篇程汇涓
  • 1篇杨蕾
  • 1篇严世清
  • 1篇赵宏
  • 1篇王亚光
  • 1篇杨京鹏
  • 1篇韩海琴
  • 1篇李翼

传媒

  • 9篇外国文学
  • 4篇国外文学
  • 3篇外国文学研究
  • 3篇外国语
  • 3篇英美文学研究...
  • 2篇外国文学动态
  • 2篇当代外国文学
  • 2篇译林
  • 2篇中国比较文学
  • 2篇深圳大学学报...
  • 2篇外国文学评论
  • 2篇外语研究
  • 2篇复旦外国语言...
  • 2篇外文研究
  • 1篇戏剧艺术
  • 1篇上海大学学报...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外国语文
  • 1篇当代外语研究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4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6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5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8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国内贝克特研究评述被引量:8
2010年
关于贝克特在国内的接受与研究,学界常有片面或偏颇之言。这些学者或出于主观臆测,或一叶障目,并没有对贝克特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作全面的学术考察。从《等待戈多》的"内部发行"到《贝克特选集》5卷本的正式出版,从80年代的"荒诞热"到新世纪以来的"众声喧哗",国内对贝克特的译介与研究不断发展,不乏可圈可点之处。本文则主要探讨三个历史时期(20世纪60年代、80-90年代、新世纪以来)国内贝克特研究的主要成就、特点与不足,并提出带有反思性的愿景。
张和龙
关键词:贝克特《等待戈多》荒诞派戏剧反小说
中国杰克·伦敦研究中的话语模式及其嬗变与转型被引量:1
2016年
本文借用福柯的"话语"概念,将学术研究看成是一种话语建构与话语实践行为,并从话语嬗变与转型的角度出发,探讨国内不同历史时期杰克·伦敦研究的话语模式及其兴起、嬗变与转型的过程。在民国、新中国早期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中国杰克·伦敦研究因为接受语境的变化呈现出了各不相同的学术特征,经历了从主次二元批评话语模式、一元独尊意识形态话语模式向多元批评话语模式嬗变与转型的过程。
张和龙
关键词:学术史话语模式话语转型
学术史视角下的“现代主义”再审视——读盛宁先生的《现代主义·现代派·现代话语》被引量:1
2014年
2011年,盛宁先生在《现代主义·现代派·现代话语》一书中充满洞见地指出现代主义是"一个值得再思考、再认识的问题"。盛宁先生钩沉索隐,史论结合,对现代主义学术史进行了深入、详尽的梳理与探讨,提出了"话语平移"、学术话语的"断裂"以及"话语上的改口"等极富价值的学术命题。本文尝试从学术史的角度对其中的部分学术见解做出进一步探讨或提出不同看法,指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国的研究过程中,学术话语的历史传承与"话语平移"同样重要,而"话语上的改口"则是学术研究的内因与外因长期以来共同发生作用的结果。
张和龙
关键词:现代主义现代派学术话语学术史
道德批评视角下的马丁·艾米斯被引量:10
2008年
本文将英国后现代小说家马丁·艾米斯置于道德批评的视角下,尝试对其作品中的否定性道德形象与后现代叙事进行剖析。本文第一部分认为,艾米斯小说中的道德内涵主要表现在种种否定性的形象中,这些否定性的形象经历了一个从表现形而下之"坏"到揭示形而上之"恶"的演变过程。本文第二部分认为,艾米斯的后现代叙事对"宏大叙事"的颠覆,同时也是对传统叙事作品中的伦理道德观念的颠覆,他的审美追求与道德追求因此构成了高度的一致性。
张和龙
关键词:马丁·艾米斯道德批评后现代叙事
小说史的模式、问题与细节——评《当代英国小说史》
2009年
张和龙
关键词:英国小说小说史写作模式历史分期小说创作著作
英国现代戏剧在中国的研究:百年史述被引量:2
2014年
新文化运动期间,英国现代戏剧开始被介绍到中国,迄今为止已有百年的历史。本文将这一百年的研究史分为四个阶段,即"五四"前后、20-40年代、50-6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并从成果类别、研究特征以及学术影响源头等层面对各个阶段的总体状况进行梳理,探讨不同历史时期这一研究领域的兴衰起伏,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以及研究范式的不断演变,同时也对一些重要研究成果作出学术评述。
张和龙
关键词:英国戏剧现代戏剧戏剧研究萧伯纳
人类社会的自由难题——评安东尼·伯吉斯的《发条橙》被引量:22
2002年
《发条橙》对暴力的描写与渲染 ,对“洗脑”的艺术再现 ,是小说家揭示人的本质、探索更为普遍的人类问题的手段。伯吉斯用反乌托邦的形式表现了一个有关人类社会的自由难题 ,即意志的极端自由将会给社会带来无尽的暴力灾难 ,而极权社会对人的无情控制又将导致人的自由的全面丧失 ;极权主义或行为主义 ,都是要剥夺主体选择自由的权利 ,而“自由主义”也未必给人带来真正的自由。此外 ,伯吉斯在小说中嵌入了大量的音乐 ,这些音乐成了贯穿小说始终的一条重要的主线 ,它们在联结并凸现人类两种可能性处境的过程中前后呼应 ,突出了自由困境的主题。
张和龙
关键词:无情艺术再现处境剥夺
戴维·洛奇小说批评理论评述被引量:25
2001年
本文试从五个方面,即小说是一门语言艺术、文本的虚构与游戏、现代写作的话语模式、“后现代主义”写作原则和对话性,来评述戴维·洛奇的小说批评理论。
张和龙
关键词:小说批评戴维·洛奇对话性虚构话语模式写作原则
《金钱——绝命书》与《伦敦原野》中的情色叙事及其反讽张力被引量:2
2016年
《金钱——绝命书》和《伦敦原野》是当代英国小说家马丁·艾米斯的两部代表作,其中的情色叙事经常引发争议。《金钱——绝命书》以"色男"塞尔夫的情色经历作为小说叙事进程的主要推力,因为对"支配性男性气质"的复现与彰显而饱受非议,但是以性色交易为核心的叙事深层也是对传统男性气质认知的质疑与消解。《伦敦原野》以"荡妇"妮科拉与几位男性的情色欢娱作为叙事动力,其迎合与屈从男权的性别文化姿态颇受女权主义者的诟病,但是以色诱为情节推手的叙事深层也解构了刻板的女性气质认知。艾米斯的情色叙事在表层与深层之间维持着很强的反讽张力,对性别意识形态主题的呈现起到了深化与升华的作用。具有反讽张力的叙事模式是对二元对立性别气质认知的解构与颠覆,批判了后现代消费社会中两性关系的情感异化与精神歧途,寄托着小说家建构新性别气质的艺术理念。
张和龙韩海琴
关键词:马丁·艾米斯性别关系
颠覆性的后现代游戏——论马丁·艾米斯的“后现代招式”被引量:20
2006年
作为“英国后现代小说的领军人物”,艾米斯使用了一些与众不同、别具一格的“后现代招式”。本文试图探讨艾米斯如何通过独家拥有的“颠倒”或“倒置”手法来玩弄颠覆性的后现代游戏。第一,通过“角色倒置”,艾米斯以戏谑与反讽的方式解构了性身份中的中心与边缘、自我与他者的二元对立关系;第二,通过“时间倒流”,他游戏式地颠覆了现代主义的时间观、意义观、审美观与道德观。
张和龙
关键词:马丁·艾米斯审美观道德观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