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可
- 作品数:90 被引量:777H指数:16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联合国儿童基金北京市科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77例临床疗效观察
-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的疗效.方法:对接受中西医结合或单纯西药治疗的77例SARS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1)中西医组37例,西医组40例;其中51例患者在急性期,26例在恢复期.(2)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急性...
- 赵春惠梁连春胡建华李雪梅武聚山李秀惠张可金荣华勾春燕胡中杰叶军扬宇郭新会
- 关键词:急性呼吸综合征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胸部影像
- 文献传递
- 77例SARS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14
- 2003年
- 目的 :评价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法对 77例接受中西医结合或单纯西药治疗的 SARS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中西医组 37例全部恢复正常出院 ;西医组 4 0例死亡 1例 ,39例恢复正常出院。西医组急性期 2 7例治疗 7d后 T淋巴细胞 CD+ 4由 (497± 2 6 2 )个 / μl下降到 (377± 190 )个 /μl,而中西医组 2 4例 T淋巴细胞 CD+ 4由 (5 84± 4 4 0 )个 /μl上升到 (6 6 2± 316 )个 /μl,差异显著 (P<0 .0 5 )。西医组 6例急性期平均 X线胸片基本吸收时间为 (18.4± 8.2 ) d,比中西医组 2 2例 (16 .2±8.8) d慢约 2 d。西医组 11例由重型转为轻型平均时间为 (10 .9± 3.4 ) d,比中西医组 12例 (9.3± 3.8) d慢约1d。西医组 2 0例平均激素总用量为 (132 5± 6 2 3) mg,略少于中西医组 15例平均 (14 0 0± 6 85 ) m g;第一次减量平均时间西医组为 (8.1± 3.8) d,比中西医组平均 (6 .4± 3.7) d长 2 d,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与单纯西药治疗相比 ,中西结合治疗能加快患者免疫功能恢复 ,促进肺部炎症的吸收 ,缩短激素使用时间 ,加速患者的恢复。
- 赵春惠李秀惠张可金荣华勾春燕胡中杰叶军扬宇郭新会梁连春胡建华李雪梅武聚山
- 关键词:SARS中西医结合治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 慢性HBV感染合并HIV感染患者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06年
- 艾滋病病毒(HIV)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具有相同的传播途径,均可经血液(静脉吸毒和血制品输入)、性接触、母婴垂直传播等途径感染。因此,HIV/HBV共感染情况很常见。随着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广泛应用,艾滋病患者的病死率和机会性感染等合并症已明显减少,艾滋病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然而,由HBV共感染引起的慢性肝脏疾病已经成为艾滋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是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大国,人群HBV慢性感染率接近10%,HIWHBV共感染的情况将会极大地影响到对艾滋病患者的诊疗工作,应该引起特别关注。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HIV/HBV合并感染方面的研究和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 姚勤伟张可黄春
- 关键词: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慢性HBV感染艾滋病患者HBV合并感染母婴垂直传播
- 临床医护人员HIV职业暴露及其防护——附5例分析
- 目的 随着艾滋病流行形势的日益严重,临床就诊的艾滋病病人也会越来越多,医护人员的HIV暴露机会也将增加.虽然相关报道,经各种形式的穿破皮肤暴露HIV感染的血液的危险性是0.3%,但一旦感染后,后果将会十分严重.因此,应重...
- 张可福燕
- 文献传递
- β_2微球蛋白的水平在HIV/AIDS病情评估中的意义被引量:2
- 2005年
- 张永宏陈新月吴昊张可张彤徐莲芝
- 关键词:CD4^+T细胞病毒载量Β2-微球蛋白
- 金黄胶囊(金黄口服液)治疗HIV/AIDS10例分析
- 受汕头华泰集团委托,北京佑安医院自1999年10月对金黄胶囊(金黄口服液)治疗10例HIV/AIDS进行为期1~3年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1.病例选择: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23~46岁,均确证HIV抗体阳性(WB...
- 张可徐莲芝
- 文献传递
- 140例成人HIV感染与HCV感染的相互影响
- 2003年
- 董培玲张可等
- 关键词:流行病学HCV感染
- HIV/AID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功能亚群的变化被引量:5
- 2006年
- 汪习成吴昊李太生徐斌张可邱志峰徐莲芝刘德恭
- 关键词:HIV/AIDS患者病毒载量
-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79
- 2001年
-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 1995~ 2 0 0 0年期间在本院诊断的 10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1)临床分型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脑膜炎 3例 ,淋巴结结核 4例 (其中肠系膜淋巴结结核 1例、纵隔淋巴结结核 +颈部淋巴结结核 1例、颈部淋巴结结核 2例 ) ,原发型肺结核 3例 ,同时合并其它机会性感染如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等。 (2 )免疫功能检测和结核菌素试验 :CD+4 (2~ 87)× 10 6 L ,其中 7例CD+4 <5 0× 10 6 L ,平均CD+4 (33± 13)× 10 6 L。 10例结核菌素 (PPD)试验均阴性。 (3)治疗 :5例联合抗结核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HAART) ,5例单用抗结核治疗 ,其中HAART组CD+4 细胞上升明显 ,与单独抗结核治疗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CD+4 细胞下降可能是艾滋病并发结核病的主要原因。结核菌素试验对诊断无帮助。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患者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多、肺外结核多、合并症多、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治疗时间长。联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能缩短病程 。
- 张可马大庆吕富靖赵大伟吴昊徐莲芝
- 关键词:艾滋病合并症结核病药物疗法
- 北京市2871例HIV非职业暴露后预防用药及时性与随访情况分析
- 2024年
- 目的了解并分析北京市HIV nPEP人群特征,用药及时性与随访依从性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20-2022北京市某医院HIV暴露后预防门诊就诊者启动nPEP用药和用药后第2、4、12周随访情况;一般人口学、性行为等特征以及nPEP用药方案、既往药物预防服务等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nPEP及时性和随访依从性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有2871名就诊者接受nPEP用药服务,其中男性占91.85%(2637人),平均年龄(31.39±8.21)岁。未婚占比70.32%(2019人);大学以上占77.74%(2232人);41.59%(1194人)发生男男同性性行为暴露;发生异性行为占58.41%(1677人),12.33%(354人)发生商业性行为。所有就诊者在用药后第4周HIV检测均阴性。69.28%(1989人)在发生高危行为24 h内及时接受了nPEP用药,多因素分析显示教育程度为大学(OR=2.200,95%CI:1.492~3.252)、大学以上(OR=2.023,95%CI:1.473~2.773)是及时接受nPEP的促进因素,女性(OR=0.573,95%CI:0.422~0.780)、发生商业性行为(OR=0.743,95%CI:0.565~0.980)是及时接受nPEP的阻碍因素。8.67%(249/2871)在启动nPEP用药后完成了全程随访,女性(OR=0.439,95%CI:0.203~0.835)是完成nPEP全程随访的阻碍因素。结论北京市nPEP门诊就诊者以青年男性为主,在女性就诊者中接受nPEP服务及时性和随访依从性仍有提升空间。
- 王晓月曹希瑶李建维王博高月刘安张可邵英
-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暴露后预防随访及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