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杏果
- 作品数:20 被引量:102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以颅脑肿物为髓外表现的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分析
- 2012年
- 目的探讨以颅脑肿物为髓外表现的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特点、治疗反应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以颅脑肿物为髓外表现的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病理学表现及治疗经过。结果 3例患者以颅脑肿物为首发症状,另3例患者在疾病进展中出现颅脑肿物,6例患者均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且对常规化疗反应差。结论 MM患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其中以颅脑肿物为表现的患者较为少见。新型靶向治疗药物具有良好的治疗前景。
- 刘蕾白砚霞左杏果陆敏秋吴梦青石磊褚彬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cyclinD1的表达及预后意义
- 2012年
- 多发性骨髓瘤(MM)难以治愈,其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CyclinD1是细胞从G1期到S期的关键蛋白,其表达与MM预后的相关性存在争议。本研究检测了MM患者cyclinD1基因及蛋白表达,观察了cyclinD1蛋白表达与疗效和生存期的关系,明确其预后意义。
- 陆敏秋褚彬白砚霞吴梦青陈大福袁润英左杏果石磊刘蕾王芊
- 关键词:CYCLIND1基因多发性骨髓瘤预后CYCLIND1关键蛋白G1期
- 掌骨破坏的多发性骨髓瘤伴类白血病反应一例被引量:4
- 2013年
-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单克隆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可通过刺激机体造血组织引发类白血病反应,导致白细胞计数显著增高,在临床上需与急慢性白血病加以鉴别。及时准确诊断及治疗原发病,白细胞计数可随病情好转而下降,白细胞计数的改变可指示原发病病情变化。本文报道了1例罕见的以掌骨破坏为首发症状的多发性骨髓瘤伴类白血病反应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过程。
- 陆敏秋白砚霞左杏果褚彬吴梦青石磊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类白血病反应掌骨
- 骨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1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骨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骨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学特征、病理组织学表现和治疗。结果15例患者的年龄为19~69岁,中位年龄54岁。主要临床表现为病变部位疼痛。单发病灶13例,多发病灶2例。骨病变部位X线及CT表现以溶骨性病变为主,MRI及骨扫描可对诊断提供帮助。病理组织学类型多为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治疗主要采取手术、局部放疗和全身化疗。结论该病是一种少见的结外淋巴瘤,单骨侵犯多见,影像学表现对诊断有所提示但不能定性,骨病变部位的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是确诊依据。治疗以全身化疗结合局部放疗效果较好。
- 吴梦青陆敏秋左杏果白砚霞
- 关键词:骨肿瘤
- G-四链体配体Tel03诱导小鼠模型白血病瘤体细胞凋亡
- 2010年
- 在体外研究发现酰亚胺类G-四链体配体Tel03能够诱导K562白血病细胞凋亡。本研究进一步用动物实验探讨Tel03的体内抗白血病瘤体细胞作用。建立裸鼠K562白血病瘤体模型,将实验用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分别腹腔注射等体积(300μl)含有不同剂量(5mg/kg和15mg/kg)Tel03药液的2组动物,对照组注射等量灭菌PBS,每周2次,连续4周。观察各组瘤体体积和动物体重,采用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法)检测瘤体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表明:Tel03显著抑制动物白血病瘤体细胞的生长,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瘤体均显著缩小,并且在小剂量组(5mg/kg Tel03)中Tel03诱导瘤体细胞凋亡的同时对动物不产生明显毒性作用。蛋白水平分析证实,Tel03抑制bcl-2表达同时诱导bax表达。结论:G-四链体配体Tel03具有诱导白血病瘤体细胞凋亡的作用,有用于白血病治疗的可能性。
- 褚彬张英刘红星白砚霞左杏果陆敏秋吴梦青石磊刘蕾朱平
- 关键词:白血病细胞凋亡
- 多发性骨髓瘤17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6
- 2008年
-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83年6月—2007年6月178例MM患者临床资料。结果40~60岁者患病率最高(56.2%),40岁以下发病率高于国外,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骨痛是MM的常见首发症状,以腰骶痛为主。骨髓瘤细胞中位数值为0.22。骨组织活检有助于MM诊断。47.8%患者出现医院感染,呼吸道感染为主,高龄患者感染率高。感染是MM的主要死因(50.0%),60岁以上患者早期死亡率相对较高。双磷酸盐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沙利度胺联合化疗可使75.0%的复发、难治患者得到缓解。结论MM发病率逐年增高,临床多种指标异常。高龄患者早期死亡率相对较高,双磷酸盐及沙利度胺治疗MM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 白砚霞陆敏秋吴梦青左杏果曹园园石磊张宜国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骨髓检查
- 多发性骨髓瘤医院感染分析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982年10月-2006年12月178例MM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5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47.8%,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高龄、粒细胞缺乏、低蛋白血症、重度贫血及合并糖尿病是MM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共检出91株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为主(45.1%),其次为真菌(37.4%)、革兰阳性球菌(17.6%);检出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6株,耐万古霉素肠球菌4株;白色假丝酵母菌占真菌感染的首位。结论MM患者医院感染率高,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是自身免疫功能低下,应加强免疫保护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 白砚霞陆敏秋李真左杏果吴梦青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医院感染
- G14.119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
- 陆敏秋褚彬白砚霞左杏果吴梦青石磊付丽娜
- 文献传递
- 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PD)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的应用。方法 2008年2月至2010年4月北京积水潭医院36例MM患者接受PD治疗。以同期46例VADT化疗的MM患者做为对照。分析病情转归及不良反应。结果 (1)PD用于初治和复发和(或)难治MM患者疗效均显著。初治组治疗有效率85.7%(18/21);复发和(或)难治组的有效率为80.0%(12/15);总有效率为83.3%(30/36)。PD与VADT治疗初治MM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7%对78.1%,P=0.740),PD治疗复发和(或)难治MM的有效率明显高于VADT组(80.0%对42.9%,P=0.039)。PD起效快,治疗有效的患者均在1个疗程后达PR;63.9%患者在3个疗程内达到VGPR以上缓解,优于VADT组的30.4%。(2)PD不良反应主要有乏力、周围神经病变及血小板减少等。PD治疗初治MM较复发和(或)难治MM不良反应小,耐受性好,更能坚持长期化疗以获得最大缓解。(3)PD治疗的MM患者骨痛缓解快,全身骨密度增高较VADT组更显著[(1.138±0.102)g/cm2对(1.053±0.137)g/cm2,P=0.039)]。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MM缓解率高,可首选用于治疗初治及复发和(或)难治MM。
- 陆敏秋吴梦青白砚霞左杏果褚彬石磊刘蕾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硼替佐米疗效
- 多发性骨髓瘤预后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44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治疗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MM)预后的意义。方法选取2000年1月—2012年3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血液科确诊的初治MM并行化疗、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202例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化疗,42例合并放疗。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型、有无重度贫血、血β2微球蛋白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有无低蛋白血症、血钙水平、乳酸脱氢酶水平、骨髓浆细胞比例、骨病分级(MBD分级)、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力状况评分(ECOG评分)、有无复杂核型(G显带核型分析)、有无淀粉样变、有无肾损伤、有无截瘫及是否达到完全缓解(CR)、有无沙利度胺维持治疗(治疗≥6个月)。随访至2015年3月,随访时间1.0-180.0个月。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各因素及采用生存曲线分析DS分期、ISS分期与MM患者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的相关性;19例患者在确诊后6个月内死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期死亡的影响因素;根据OS和PFS的共同影响因素及ISS分期对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层,分为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分析不同危险因素分层患者的预后。结果 202例MM患者中53例(26.2%)达到CR,96例(47.5%)达到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29例(14.4%)达到部分缓解(PR),总有效率为88.1%。截至随访时间死亡120例。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0.7%、70.6%、36.1%、7.6%。OS为1.0-180.0个月,中位OS为51.0个月;PFS为1.0-91.0个月,中位PFS为38.0个月。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重度贫血、低蛋白血症、复杂核型、淀粉样变、截瘫、沙利度胺维持治疗与OS有回归关系(P0.05)。不同DS分期患者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22,P〈0.05)。不同ISS分期患者OS、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5.037及32.222,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无重�
- 陆敏秋褚彬白砚霞左杏果吴梦青石磊付丽娜高珊房立娟项秋晴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