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洁

作品数:16 被引量:117H指数:4
供职机构: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梧州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口腔
  • 4篇矫治
  • 3篇牙合
  • 3篇支抗
  • 2篇正畸
  • 2篇种植体
  • 2篇微型种植体
  • 2篇疗效
  • 2篇口腔正畸
  • 2篇矫治技术
  • 2篇LH
  • 1篇第二磨牙
  • 1篇训练器
  • 1篇牙科
  • 1篇牙科治疗
  • 1篇牙周
  • 1篇牙周病
  • 1篇牙周病治疗
  • 1篇牙颌
  • 1篇氧化钙

机构

  • 15篇梧州市红十字...
  • 2篇鄂州市中心医...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作者

  • 15篇孙洁
  • 6篇张在德
  • 6篇李兰燕
  • 2篇邓文正
  • 2篇熊亚芳
  • 1篇史聪翀
  • 1篇蔡永林
  • 1篇张奇峰
  • 1篇李栋健
  • 1篇魏永亮
  • 1篇凌燕

传媒

  • 3篇中国卫生产业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华夏医学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微创医学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 1篇医药前沿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 6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RC类肌功能训练器在早期错[牙合]畸形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MRC类肌功能训练器融合了肌功能学说和错[牙合]畸形矫治的理论,通过纠正呼吸模式和肌群活动,重建口周肌群环境,治疗因口腔不良习惯引起的早期错[牙合]畸形,改善儿童牙弓和面型的发育。近年来,MRC类肌功能训练器得到越来越多的推广,但如何在临床上严谨正确地使用,国内外学者尚未得到一致的结论,总结分析MRC类肌功能训练器在早期错[牙合]畸形肌功能矫治的临床效果,可为同行提供借鉴参考。
孙洁刘艾芃(综述)熊亚芳
关键词:口腔不良习惯
一种多功能口腔镜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口腔镜,包括柱形筒,所述柱形筒的外表面前端滑动连接有推式开关,所述柱形筒的底端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操作针,且所述柱形筒的底端套接有盖帽,所述盖帽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吸盘,所述柱形筒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可形...
孙洁
文献传递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被引量:74
2016年
目的:研究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青少年口腔正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青少年口腔正畸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正畸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头影测量结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上、中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磨牙移位的改善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U1-L1、U1-SN、L1-MP、U1-NA、L1-NB、SNA、SNB及ANB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U1-L1、SNB显著大于对照组,其他指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支抗方法相比,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具有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等优点,适合在临床推广使用。
孙洁邓立兰凌燕魏永亮史聪翀
关键词:微型种植体支抗口腔正畸疗效安全性
纤维桩技术在后牙区残冠的修复应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纤维桩在后牙区残冠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114例后牙残冠病例随机分为纤维桩组(实验组)和金属桩核修复组(对照组),随访观察1~2年。结果 实验组根折5例,脱落3例;对照组根折7例,脱落5例,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纤维桩在后牙区核桩冠修复中固位与金属桩无显著差异,在后牙区残冠修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张在德孙洁邓立兰廖颖晖李兰燕
关键词:纤维桩
LH弓丝结合Ⅲ类牵引非减数矫治假性Ⅲ类错牙合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评估LH弓丝结合Ⅲ类牵引非减数矫治假性Ⅲ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假性Ⅲ类错牙合28例,均采用LH弓丝结合Ⅲ类牵引进行非减数矫治。矫治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并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28例患者平均疗程11个月,矫治后上前牙明显代偿性唇倾U1-SN(P<0.001),ANB(P <0.001)与下颌平面角稍增大(P<0.05),鼻唇角明显减小(P <0.001)。结论:对上颌后缩的假性Ⅲ类患者采用LH弓丝结合Ⅲ类牵引,可有效解除前牙反牙合,改变硬组织形态和软组织侧貌。
孙洁刘艾芃邓文正廖颖晖潘建林邓立兰
种植牙技术在游离端缺失修复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研究种植牙技术在游离端缺失修复的临床疗效,证实种植牙技术在游离端缺失修复的确切疗效。方法以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口腔科2009年1月~2010年10月采用种植牙技术治疗游离端缺失的牙病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在使用种植牙技术治疗前使用活动义齿修复,使用日本东京富士胶片公司生产的牙齿咬力的压敏片进行牙齿咬效率的检测,并通过目测或计算机对压敏片的颜色进行分析,得出咬效率;在使用种植牙技术治疗后采取同样方法计算咬效率,并对治疗前后的咬效率及正常牙齿的咬效率进行比较。对临床使用义齿修复资料进行整理,将其结果与研究数据进行成功率、稳固性、患者满意率的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种植牙技术治疗的咬效率为93.2%,接近正常延迟的平均咬效率95.6%,较活动义齿的咬率83.3%有明显优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7)。治疗后随访1年,治疗的36颗患牙,成功34颗,成功率为94.9%,较活动义齿有明显优势。结论种植牙技术在游离端缺失修复中具有确切的疗效。
张在德孙洁廖颖晖邓立兰李兰燕
关键词:游离端缺失
改性几丁质改善口腔溃疡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改性几丁质喷雾剂对口腔溃疡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12月到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口腔科就诊的口腔溃疡患者90例,随机分为改性几丁质组(30例)、康复新液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前所有患者漱口保持口腔清洁,改性几丁质组患者采用改性几丁质喷雾剂喷到患处,作用3 min后漱口,3次/d;康复新液组含康复新液3 min后吞服,10 mL/次,3次/d;对照组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含漱,停留3 min,3次/d。3组用药直至口腔溃疡愈合。3组均服用维生素A、C、B2等药物5 d。比较3组患者灼痛消失时间、红肿消失时间、溃疡愈合时间、治疗时间和总有效率。结果改性几丁质组、康复新液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83.3%、6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性几丁质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康复新液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性几丁质组、康复新液组的灼痛消失时间、红肿消失时间、溃疡愈合时间和治疗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性几丁质组的这些观察指标均明显短于康复新液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性几丁质喷雾对口腔溃疡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缩短疼痛和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邓立兰孙洁张奇峰
关键词:康复新液口腔溃疡
改良式间接黏接法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观察改良式间接黏接法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2年2月广西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口腔正畸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直接黏接法,研究组采用改良式间接黏接法,比较两组牙间隙相邻牙根平行度、牙周健康指标(牙龈指数、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初粘椅旁操作时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上、下颌的左、右侧牙根平行度较治疗前有所改善,研究组各牙根平行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较治疗前牙周健康指标(牙龈指数、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各指标(牙龈指数、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较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牙龈指数、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水平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发生率(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托槽脱落率(3.70%)低于对照组(4.0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初粘椅旁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腔正畸治疗中采用改良式间接黏接法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可有效改善牙周健康状况,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缩短初粘椅旁操作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孙洁
关键词:口腔正畸
LH矫治技术与直丝弓技术治疗安氏Ⅰ类非拔牙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比较LH矫治技术与直丝弓技术治疗安氏Ⅰ类非拔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广西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门诊收治的恒牙期安氏Ⅰ类错颌患者36例,按随机分组法分为直丝弓技术治疗组和LH矫治技术组,每组18例。LH矫治技术组采用0.046 cm×0.064 cm LH弓丝矫治,直丝弓技术治疗组采用传统序列弓丝矫治。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硬组织与软组织测量项目、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及牙周袋深度的差异。结果:与直丝弓技术治疗组比较,LH矫治技术组前牙建立正常覆牙合时间和矫正完成时间明显缩短(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硬组织、软组织测量项目及PLI、BI及牙周袋深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均P<0.05),且LH矫治技术组PLI、BI及牙周袋深度改善效果更明显(P<0.05)。结论:LH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Ⅰ类非拔牙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孙洁邓文正李栋健邓立兰廖颖晖
关键词:直丝弓技术
不锈钢支抗钉与钛支抗钉的临床对比
2011年
目的比较不锈钢支抗钉与钛支抗钉在错颌畸形矫正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寻求治疗的最佳材料。方法研究以我院口腔科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矫正的成人患者60例为例,同一患者于单颌左右两侧对称部位分别植入不锈钢支抗钉与钛支抗钉,共120颗支抗钉,不锈钢支抗钉种植后即刻加力,钛支抗钉种植2周后加力,常规矫治,记录矫治过程中支抗钉的脱落数、折断率及类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锈钢支抗钉脱落2颗,折断0颗,钛支抗钉脱落1颗,折断2颗,经统计学分析P=0.063>0.05,脱落率折断率无明显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钛支抗钉和不锈钢支抗钉在矫正错颌畸形的应用中具有良好的疗效,各具特点,是目前理想的选择。
孙洁张在德廖颖晖邓立兰李兰燕
关键词:微型种植体脱落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