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仁泉
- 作品数:12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抚顺矿务局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管球瘤11例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血管球瘤(G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1例GT的临床特征、组织学形态和免疫学表型进行观察。结果7例肿瘤发生于手指甲下,2例发生于前臂皮下,1例发生于膝关节皮下,1例发生于胃窦后壁。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9例诊断为实体性球瘤,2例诊断为球血管瘤,其组织学特点为肿瘤细胞小、圆形、大小一致,呈巢状、小簇状围绕于毛细血管、扩张的小静脉周嗣,间质玻璃样变性及黏液变性。免疫组织化学:11例肿瘤细胞SMA、Vimentin均为(+);而CK、CD228、CD34、CgA、Syn、Desmin、S-100、HMB45均为(-)。11例患者术后随访12~30个月,均无复发或转移。结论GT非常少见,确诊依赖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该肿瘤发生于内脏时极易误诊,需要和其他肿瘤鉴别。
- 张伟唐仁泉郭静刘媛媛
- 关键词:血管球瘤免疫组织化学
- 锯齿状腺瘤的病理学特点、内镜活检及临床(附38例报告及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锯齿状腺瘤(SA)病理组织学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运用组织形态学方法对1154例1464枚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进行重新观察。结果共检出锯齿状腺瘤38例43枚,占所有结直肠息肉的2.94%,男女比1.71,平均年龄62.3岁,伴低级别增生14枚,伴高级别增生7枚,癌变3枚。结论锯齿状腺瘤是一种具有独立性质的结直肠上皮源性肿瘤,有高恶变率,应注意鉴别。
- 张宇唐仁泉李桂玲刘东威张学义
- 关键词:锯齿状腺瘤病理学特点形态学
- p53、CEA在胃黏膜上皮内瘤变及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p53、癌胚抗原(CEA)在胃黏膜上皮内瘤变及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40例正常胃黏膜、68例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60例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以及80例胃癌中p53、CEA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胃黏膜组p53、CEA均为阴性表达;p53在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阳性表达率为17.65%,明显低于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40.00%,P<0.05)和胃癌组(56.25%,P<0.05)。CEA在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阳性表达率为36.76%,明显低于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68.33%,P<0.05)和胃癌组(82.50%,P<0.05)。p53、CEA共同表达在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为14.70%,明显低于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31.67%,P<0.05)和胃癌组(45.00%,P<0.05)。结论p53和CEA与胃癌关系密切,对胃黏膜上皮内瘤变联合检测p53和CEA,有助于发现早期胃癌。
- 张伟唐仁泉张宇李玲张学义
- 关键词:胃肿瘤上皮内瘤变免疫组织化学P53
- 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一例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并结合临床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肿瘤发生于乳腺外上象限,不规则形,与周围界限不清,切面灰黄色。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乳腺无痛性包块,活动度差。其组织学特点为肿瘤呈浸润性生长,由腺上皮和肌上皮两种细胞组成,呈巢状、腺管状,中间为腺上皮,周围为肌上皮,肌上皮细胞有明显的异型性,核分裂增多,可见坏死。免疫组织化学,腺上皮细胞表达EMA和CK(34BE12),肌上皮细胞表达p63、SMA和Calponin。结论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是一种罕见的乳腺恶性肿瘤,具有一定的病理学特征,有转移者预后差,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有赖于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 张伟唐仁泉刘媛媛张学义刘东威
- 关键词:乳腺肿瘤肌上皮瘤
- 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在外阴癌中的表达
- 2010年
-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在外阴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FGF的表达,其中外阴正常皮肤10例,VSCC(外阴鳞状细胞癌)30例。汇集VS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FGF在外阴正常皮肤、外阴鳞癌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与外阴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及外阴癌的恶性进展有关。
- 袁春陈淑清唐仁泉武昕李慧
-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在卵巢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
- 2009年
- 目的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在异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NOS在30例卵巢异位子宫内膜和30例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结果eNOS在正常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表达较弱或不表达,异位子宫内膜中eNOS有高强度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0.05)。结论eNOS在异位子宫内膜中呈持续性增强表达,提示eNOS可能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及进展有关。
- 张宇刘玉艳唐仁泉李玲李桂玲
- 关键词: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子宫内膜异位症免疫组织化学
- 涎腺淋巴上皮癌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涎腺淋巴上皮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对5例涎腺淋巴上皮癌的临床特征、组织学形态和免疫学表型进行观察。结果:3例肿瘤发生于耳垂下,2例发生于下颌下区。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部包块,活动度差,伴有疼痛。组织学特点为肿瘤细胞较大,多角形、卵圆形,细胞核泡状,肿瘤细胞呈片状、岛状、索条状,间质为成熟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免疫组化:5例肿瘤细胞CK(pan)、EMA、EBV均为(+);而S-100、CgA、CD68、LCA、Vimentin、SMA均为(-);间质细胞CD3、CD20、CD43均为部分(+)。结论:涎腺淋巴上皮癌非常少见,是一种分化差,但是预后尚可的肿瘤,确诊依赖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测。手术广泛全切和术后辅助放疗是本病的最佳治疗措施。
- 张伟唐仁泉刘媛媛刘东威张学义
- 关键词:淋巴上皮癌涎腺临床病理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乳癌1例被引量:1
- 2008年
- 姜纯莲王春凤唐仁泉张禹
- 关键词: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乳癌
- 白细胞介素18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 2008年
- 白细胞介素18是多效能前炎性因子,诱导干扰素γ的合成与释放,激活单核巨噬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增量调节许多细胞因子,对于粥样斑块不稳定、促进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起重要作用,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子之一。阻断IL-18/IL-18受体相互作用,可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保持斑块稳定,为防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提供新的治疗手段。
- 郭静唐仁泉于霄孙雷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8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甲状腺胸腺样分化癌1例临床病理观察及文献复习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胸腺样分化癌(CASTLE)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甲状腺CAS-TLE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并结合临床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肿瘤发生于甲状腺下极,不规则形,与周围界限较清,切面灰白色。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甲状腺无痛性包块,活动度差,伴呼吸困难。其组织学特点为肿瘤细胞较大,多边形、卵圆形,细胞核泡状,核仁明显,肿瘤细胞呈片状、索条状、岛状,间质可见纤维组织及成熟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免疫组织化学,肿瘤细胞表达CD5、CD117和CK。结论:甲状腺CASTIE是一种少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具有一定的病理学特征,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有赖于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测,手术广泛全切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措施。
- 张伟唐仁泉刘媛媛张学义刘东威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临床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