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可
- 作品数:9 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诊治进展被引量:10
- 2007年
-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来源于肾上腺外嗜铬组织或副神经节系统,与来源于肾上腺的嗜铬细胞瘤相比,其恶性倾向更高,且由于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位置多变,其诊断与治疗难于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本文综述了近年该病在内分泌检查、定位诊断、治疗、基因检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刘可王惠君宋宗禄李汉忠
- 关键词: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
- α_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在输尿管下段结石体外震波碎石后辅助排石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探讨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在输尿管下段结石体外震波碎石(ESWL)后辅助排石中的效果。方法80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ESWL后应用消炎痛25 mg,3次/d,排石颗粒5 g,3次/d,未应用输尿管平滑肌松弛剂;治疗组ESWL后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予以口服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0.4 mg,1次/d。观察结石排出情况、是否再次发生肾绞痛而需要镇痛药治疗和药物的副作用。每例患者观察时间不超过2周。结果对照组排石率为45.0%,治疗组排石率为7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两组再次发生肾绞痛而需要镇痛药治疗的患者分别为对照组20.0%和治疗组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除2例发生头晕外,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而对照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坦索罗辛能提高输尿管下段结石ESWL后的排石率,减少再发生肾绞痛的几率,且安全有效,可作为输尿管下段结石ESWL后的辅助排石方法。
- 王惠君刘可纪志刚李汉忠
- 关键词: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 坦索罗辛在输尿管下段结石体外震波碎石术后辅助排石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在输尿管下段结石体外震波碎石术(ESWL)后辅助排石中的效果。方法64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组Ⅰ为对照组,ESWL后应用吲哚美辛25mg,3次/d,排石颗粒5g,3次/d,未应用输尿管平滑肌松弛剂;组Ⅱ为试验组,ESWL后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予以口服坦索罗辛0.4mg,1次/d。每例患者观察时间不超过2周。结果在观察时间内两组排石率分别为42.3%和78.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时间内两组再次发生肾绞痛而需要镇痛药治疗的患者分别为15.4%和7.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组Ⅱ除1例发生头晕外,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坦索罗辛能提高输尿管下段结石ESWL后的排石率,减少再发生肾绞痛的几率,且安全有效,可作为输尿管下段结石ESWL后的辅助排石方法。
- 王惠君刘可纪志刚李汉忠
- 关键词:碎石术坦索罗辛
- 肾和肾上腺恶性肿瘤合并下腔静脉瘤栓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提高肾和肾上腺恶性肿瘤伴下腔静脉瘤栓的治疗效果。方法1985年1月至2008年4月收治肾和肾上腺恶性肿瘤合并下腔静脉瘤栓患者29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CT及MRI检查确诊。瘤栓分型:Ⅰ型7例、Ⅱ型10例、Ⅲ型8例、Ⅳ型4例。其中肾上腺肿瘤4例,肾肿瘤25例。TNM分期:T2N0M0 23例,T2N1M0 1例,T2N1M1,1例,T3N0M0 1例,T3N1M1 2例,T3N2M0 1例。肿瘤平均直径8.7(4.0~16.0)cm。瘤栓平均长度:Ⅰ型3.2(2.5~4.0)cm,Ⅱ型5.3(4.5~6.0)cm,Ⅲ型8.2(6.5~9.0)cm,Ⅳ型15.1(12.0~18.5)cm。29例均在全麻下行肾或肾上腺肿瘤根治性切除加下腔静脉瘤栓切除术。结果29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病理报告:肾透明细胞癌18例、肾肉瘤样癌3例、肾乳头腺癌2例、肾细胞癌(未分化型)1例、肾颗粒细胞癌1例、肾上腺皮质癌3例、肾上腺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1例。失访3例,余26例平均随访35(O~62)个月,患者3年生存率58%(15/26),5年生存率42%(11/26)。T2、T3患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64%(14/22)、25%(1/4),5年生存率分别为45%(10/22)、25%(1/4)。Ⅰ、Ⅱ、Ⅲ和Ⅳ型瘤栓患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4/6、5/8、5/8和1/4,5年生存率分别为3/6、4/8、3/8和1/4。膈肌以下瘤栓患者3、5年生存率分别为64%(14/22)、45%(10/22),膈肌以上瘤栓患者分别为1/4、1/4。肾和肾上腺恶性肿瘤伴下腔静脉瘤栓无转移患者的3、5年生存率为12/18、9/18,有转移患者分别为3/8、2/8。3例术前出现转移患者生存时间分别为6、10、22个月。结论根治性肿瘤切除和下腔静脉取栓治疗无淋巴和远处转移的肾和肾上腺恶性肿瘤合并下腔静脉瘤栓效果良好;即使存在远处转移,外科手术仍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
- 王惠君李汉忠刘可李永强严维刚薛翀毛全宗纪志刚
- 关键词:肾肿瘤肾上腺肿瘤肿瘤循环细胞
- 肾和肾上腺恶性肿瘤合并下腔静脉瘤栓的外科手术治疗
- 目的;提高肾和肾上腺恶性肿瘤伴下腔静脉瘤栓的治疗效果。方法:1985年1月至2008年4月收治肾和肾上腺恶性肿瘤合并下腔静脉瘤栓患者29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CT及MRⅠ确诊。瘤栓分型:Ⅰ型7例,Ⅱ型10例,Ⅲ型8例,...
- 王惠君刘可李永强严维刚黄厚峰薛翀毛全宗纪志刚李汉忠
- 文献传递
- 阴茎异物嵌顿致阴茎绞窄的诊治探讨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探讨阴茎异物崁顿致阴茎绞窄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阴茎铁环崁顿致阴茎绞窄1例,结合国内外文献,探讨阴茎异物崁顿致阴茎绞窄的发病原因、绞窄程度、并发症和诊治方法。结果:该例患者随访1年,阴茎外观满意,自主排尿通畅,无感觉障碍,可正常勃起。结论:阴茎异物嵌顿致阴茎绞窄处理的关键是及时解除崁顿,可根据崁顿异物、嵌顿时间和阴茎损伤分级等选择具体治疗方法,建议多种方法结合,以迅速解除崁顿,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董德鑫严维刚刘可李汉忠
- 关键词:阴茎绞窄
- 坦索罗辛在输尿管下段结石ESWL后辅助排石中的作用被引量:16
- 2008年
- 目的:探讨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在输尿管下段结石ESWL后辅助排石中的效果。方法:64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组Ⅰ为对照组,ESWL后应用消炎痛25mg,3次/d,排石颗粒5g,3次/d,未应用输尿管平滑肌松弛剂;组Ⅱ为实验组,ESWL后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予以口服坦索罗辛0.4mg,1次/d。每例患者观察时间不超过2周。结果:在观察时间内两组排石率分别为42.3%和7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时间内两组再次发生肾绞痛而需要镇痛药治疗的患者分别为15.4%和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Ⅱ除1例发生头晕外,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坦索罗辛能提高输尿管下段结石ESWL后的排石率,减少再发生肾绞痛的机率,且安全有效,可作为输尿管下段结石ES-WL后的辅助排石方法。
- 王惠君刘可纪志刚李汉忠
- 关键词:输尿管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坦索罗辛
- 逼尿肌过度活动对BPH患者膀胱排空的影响及其原因和意义的探讨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研究逼尿肌过度活动(DO)对BPH患者膀胱排空能力的影响,探讨该影响的原因及意义。方法:选取70例BPH病例,按尿流动力学结果有无DO分为两组,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无DO组剩余尿量(PVR)、最大尿流率(Q_(max))分别为194.38(±205.830)ml、5.94(±3.692)ml/min;有DO组分别为96.00(±103.120)ml、8.19(±3.704)ml/min,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并发上尿路积水者共5例,占7.1%,并发上尿路积水者在两组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已出现逼尿肌收缩功能受损(DU)者15例,占21.4%,有DO者从下尿路症状(LUTS)出现进展至逼尿肌收缩功能受损的病程明显长于无DO者(P<0.05)。结论:BPH患者中有DO者与无DO者相比,剩余尿量少、最大尿流率高。DO的存在并不增大上尿路受损风险。推测DO可能是逼尿肌代偿性增厚以外的另一种代偿机制,它增大膀胱排空能力,还可能通过减少排尿时逼尿肌能量消耗来延缓逼尿肌收缩功能受损的发生。
- 刘可王惠君李汉忠
- 关键词:逼尿肌过度活动良性前列腺增生
- 输尿管部分切除术治疗尿路上皮癌复发的影响因素
- 2009年
- 目的:探讨输尿管部分切除术治疗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因输尿管尿路上皮癌行输尿管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iMeier法、Log-rank检验及Cox模型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对肿瘤是否复发进行随访。结果:尿找瘤细胞阳性(P=0.036)及病理高级别(P=0.011)是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对浸润型肿瘤(pT_2、pT_3)及并发脉管瘤栓者,术后行局部放疗不能降低复发风险(P=0.660)。对具有复发危险因素者,术后行膀胱灌注能降低复发风险(P=0.037)。对于肿瘤位于输尿管远端需行输尿管膀胱再植者,术中打开膀胱与未打开膀胱相比,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5)。结论:临床应提高对术前尿找瘤细胞检查的重视程度,因为它既是明确上尿路肿瘤诊断的常用方法,也是判断预后的重要依据。对具有病理高级别及尿找瘤细胞阳性等复发危险因素者,术后应行膀胱灌注治疗。
- 刘可王惠君李汉忠
- 关键词:尿路上皮癌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