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亮
- 作品数:10 被引量:55H指数:3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阑尾黏液性囊腺瘤并发肠套叠一例被引量:4
- 2012年
- 患者男,78岁,因间断腹痛腹胀10d,于2010年11月5日人院。查体:右下腹轻压痛,未触及明显包块。腹部超声示:回盲部见一直径5.3cm肿块回声,横切面呈“同心圆征”。CT提示阑尾腔扩张,突入盲肠腔内。壁环形增厚(图1,2)。结肠镜检:盲肠见一大小为4.0cm×5.0cm球形肿物,表面糜烂,阑尾开口显示不清。
- 曹雪源何亮金美善王权所剑姜晶
- 关键词:阑尾肿瘤肿瘤肠套叠
- 肿瘤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对胃肠间质瘤预后判断的意义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观察Ki-67、p5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环氧化物酶2(COX-2)在胃肠间质瘤(GIST)中的表达,分析其对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6例GIST中Ki-67、p53、EGFR和COX-2的表达,多因素分析其蛋白表达水平以及NIH风险分级和GIST预后的关系。结果 GIST中Ki-67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核分裂、NIH风险分级显著相关(χ2=13.34,P<0.001;χ2=20.31,P<0.001;χ2=18.81,P<0.001)。p53表达和核分裂、NIH风险分级明显关联(χ2=4.91,P=0.03;χ2=5.80;P=0.02)。Ki-67的阳性表达与不良预后显著相关(χ2=10.44,P=0.006),而p53、EGFR、COX-2表达与生存无关(χ2=4.744,χ2=1.271,χ2=1.679;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Ki-67表达水平可作为判断GIST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R=15.78,95%CI:4.25~59.37)。同时,伊马替尼辅助治疗可明显降低中高危GIST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延长生存期(中位生存时间:52vs.37个月,χ2=7.618,P=0.006)。结论 Ki-67蛋白表达水平可以作为独立因素判断GIST患者的预后。
- 姜晶金美善马洪喜所剑王银萍何亮曹雪源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肿瘤KI-67抗原肿瘤抑制蛋白质P53环氧化酶2
-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多方位集束治疗被引量:23
- 2013年
- 目的 探讨多方位集束治疗策略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胃结直肠外科2007年7月至2011年7月间收治的31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多方位集束治疗者13 例(治疗组),采用其他非手术方法治疗者18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4d好转率分别为76.9%(10/13)和44.4%(8/18),7d治愈率分别92.3%(12/13)和77.8% (14/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治疗后肠鸣音恢复时间[(2.3±1.5)d比(4.7±1.9)d]、肛门排气时间[(2.9±2.4)d比(5.1±3.7)d]、排粪时间[(3.5±2.7)d比(6.2±2.8)d]、腹胀消失时间[(4.6±2.3)d比 (9.1±3.4)d]、开始经口进食时间[(5.9±1.8)d比(10.2±2.7)d]、腹部CT肠管改善时间[(6.6±3.5)d比 (11.4±9.6)d]以及从治疗开始至出院时间[(7.3±2.9)d比(14.8±11.2)d]均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方位集束治疗策略可有效缩短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愈时间,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王大广张洋何亮陈岩于金海孙璇王立新所剑
- 腹膜后、肾周脓肿误诊为消化道穿孔一例
- 2013年
- 患者女,57岁,入院前2h进食后出现突发性腹痛,疼痛位于剑突下,呈持续性剧痛,遂就诊于我院急诊科,行腹部X线检查回报:左侧膈下可见游离气体,肠腔内气体不多,未见液气平面。急诊科以“消化道穿孔”收入我科,入院查体:体温38℃,脉搏110次/min,血压85/53mmHg,既往:自述患布氏杆菌病3年。
- 刘泽锋于金海何亮所剑
- 关键词:消化道穿孔肾周脓肿腹膜后误诊腹部X线检查突发性腹痛
- 胃脉管瘤病例报道一例被引量:2
- 2017年
- 患者男性.28岁。因“进食后上腹胀痛1年余”于2016年7月29日人院。既往无肝炎病史,无手术史。体格检查及直肠指检未见异常。行胃镜检查示:浅表性胃炎伴糜烂,胃窦部肿物,见图1。超声内镜示:胃窦部可见隆起性肿物,大小为3.0cm×2.0cm,肿物起源于固有肌层,见图2。胃多排三期增强CT示:胃窦部见类圆形低密度影向胃腔内突出,边界清晰,大小为2.6cm×2.0cm,边缘见稍高密度影环绕,似与邻近胃黏膜相延续,强化程度相仿。
- 张厚君何亮闫旭侯振索岳尔曹雪源
- 关键词:浅表性胃炎病例报道脉管瘤胃窦部上腹胀痛直肠指检
- 胃癌合并胃间质瘤6例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胃癌同时合并胃间质瘤的病例少见,我院自2004-2010年共收治6例,现报道如下.
- 曹雪源金美善何亮所剑王权姜晶
- 关键词:胃间质瘤胃癌
- 全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腔内吻合术被引量:1
- 2020年
- 腹腔镜辅助结肠癌根治术已被大家所接受。近年来,全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后腔内吻合术的应用逐渐增多。该方法具有小切口、疼痛轻和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并且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已被临床医生逐渐接受,各种腔内结肠吻合的方式也不断涌现。目前,腔内结肠吻合可采用手工端端缝合,也可借助吻合器端侧或端端吻合,尚无统一意见及标准。从文献来看,主流方式是直线切割闭合器行侧侧吻合,而术者应根据个人技术特点、肠管具体情况、患者客观经济状况灵活选择,制定个体化的吻合方式。
- 何亮陈岩王权
- 关键词:结肠肿瘤
- 应用肠梗阻导管术中小肠内排列治疗粘连性肠梗阻被引量:20
- 2012年
- 目的探讨肠梗阻导管经由自然孔道行小肠排列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和预防梗阻复发的适应证、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7年7月至2011年9月,共纳入需手术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21例。术前诊断:肠粘连松解术后15例,宫外孕术后1例,直肠Dixon术后1例,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1例,腹茧症1例,阑尾穿孔切除术后2例。手术方式:肠粘连松解术9例,肠粘连松解+小肠部分切除术10例,肠粘连松解术及横结肠造口术1例,末端回肠造口术1例。术中同时置入肠梗阻导管经鼻行小肠内排列,术中引导至末端回肠。患者常规治疗包括:禁食、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营养治疗,支持治疗等。结果术中成功置管20例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1例置管未成功。平均置管时间(15±9)min。平均胃肠减压量为:(502±114)ml/d;全组患者术后平均(4.4±3.2)d排气,术后(6.2±2.2)d开始带管进流食。术后平均(14.7±7.6)d拔管,术后均顺利拔管。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15.0%(3/20):2例切口感染;1例鼻咽炎。术后随访20例5~40个月,2例(10.0%)在术后6个月内出现间断腹胀,经对症治疗后缓解。治愈率为90.0%,无因肠梗阻而再手术病例。结论在肠粘连松解和肠切除的基础上,应用肠梗阻导管进行小肠内排列术,操作简单,微创,疗效可靠。可明显改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症状,降低肠梗阻的复发率。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可作为小肠内排列的选择术式之一。
- 曹雪源所剑王权何亮张路遥姜晶
- 关键词:肠梗阻消化系统外科手术肠排列术
- Degos病致小肠多次穿孔1例被引量:1
- 2018年
- 1临床资料患者,男,41岁,3年前因皮肤斑片状丘疹于北京协和医院经皮损活检后确诊为恶性萎缩性丘疹(Degos病),未行特殊治疗;2015-9-02因消化道穿孔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回盲部约30cm小肠处可见一大小约0.5cm×0.5cm穿孔,小肠及结肠可见散在多发大小不一斑点状黄色结节,行肠切除肠吻合术,术后第9天顺利出院。
- 徐仲航何亮王贺雷刘志成
- 关键词:DEGOS病消化道穿孔小肠剖腹探查术
- 十二指肠Brunner腺瘤致上消化道出血二例被引量:1
- 2012年
- 患者女。50岁。因上腹部不适伴黑便15d入院。实验室榆查:红细胞3.98×10^12/L.血红蛋白106g/L.血小板203×10^9/L。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球部前擘可见2.Ocm×1.5cm大小的黏膜隆起.黏膜表丽粗糙。cT检查示,十二指肠降段腔内见2.4cm×3.2cm大小的结节样高密度影.其内可见脂肪密度影(图1)。
- 曹雪源何亮金美善所剑姜晶
- 关键词:十二指肠BRUNNER腺瘤上消化道出血十二指肠球部上腹部不适胃镜检查脂肪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