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万仕全

作品数:9 被引量:98H指数:5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气候
  • 3篇气候变化
  • 3篇全球气候
  • 2篇突变
  • 2篇气候事件
  • 2篇全球气候变化
  • 2篇小冰期
  • 2篇极端气候
  • 2篇极端气候事件
  • 2篇降水
  • 2篇冰期
  • 1篇订正
  • 1篇中国降水
  • 1篇中国气候
  • 1篇中国气候变化
  • 1篇涛动
  • 1篇暖期
  • 1篇气候特征
  • 1篇气候系统
  • 1篇球谐函数

机构

  • 5篇扬州大学
  • 4篇兰州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作者

  • 9篇万仕全
  • 4篇封国林
  • 3篇李建平
  • 2篇龚志强
  • 2篇何文平
  • 1篇董文杰
  • 1篇钱忠华
  • 1篇孙杨青

传媒

  • 4篇物理学报
  • 1篇高原气象
  • 1篇扬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6
  • 3篇200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中国降水与温度极值的时空分布规律模拟
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越来越频繁,气象灾害越来越严重,社会环境受到的破坏越来越大。气候极值作为发生极端事件的必要条件,其时空分布规律是预测气象灾害的重要依据。这种规律包括极值变率与破纪录率在空间尺度上的区域性,在时...
万仕全
关键词:中国降水极端气候事件可预测性
文献传递
基于启发式分割算法检测华北和全球气候变化的特征被引量:50
2006年
全球变化已成为当代科学界瞩目的新领域,气候变化是其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受到各国政府的极大重视.气候突变是气候变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目前对气候突变的研究主要针对代用资料,运用传统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尽管取得了不少进展,但气候系统的非线性、多层次性和非平稳性对分析和检测气候突变的方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众所周知,气候系统可能是由多个不同区域气候子系统构成的复杂体系,因而局地和全球气候变化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但目前关于这方面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还较少.介绍了一种适合非线性和非平稳时间序列的突变检测新方法———启发式分割算法(BG算法),运用该方法对北半球树木年轮宽度和北京石花洞石笋微层厚度距平序列分别基于高频和低频进行处理,试图区分不同性质的突变,揭示其变化的物理机理.定义了新的物理量———突变密度,对比前后千年内突变的疏密分布特点,就人为因素对气候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作初步探讨.对树轮和石笋资料的高频序列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检测和分析,进而以华北气候变化的特征为例,研究局地和全球气候变化之间的内在的联系.
龚志强封国林万仕全李建平
关键词:突变小冰期全球变化
数值模式误差订正方法初探被引量:10
2014年
鉴于大气系统的复杂性,实际的大气运动方程包含许多数学简化。这些简化的方程组虽能模拟大气运动的主要特征,但无法揭示天气演变的所有细节,这将导致数值模式的预报能力受到极大限制。只有完善大气运动方程本身的确定性框架,才能从根本上减少预报误差。若无其他手段的帮助,仅依靠推导方法获取大气运动过程中的所有微分表达式将十分困难。演化算法具有自适应、自组织特征,它能处理复杂的数学问题,可从观测资料所蕴含的丰富信息中挖掘系统的动力学。本文结合演化建模的智能算法,提出了一种数值模式的误差订正方案,并以一维典型混沌系统Logistic模型为例,探讨了误差订正方案的有效性。数值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模式误差有较强的反演能力,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万仕全何文平封国林李进
关键词:误差订正
基于启发式分割算法检测华北和全球气候变化的特征
<正> 全球变化已成为当代科学界瞩目的新领域,气候变化是其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受到各国政府的极大重视。气候突变是气候变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目前对气候突变的研究主要针对代用资料,运用传统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尽管取得了...
龚志强封国林万仕全李建平
文献传递
全球环流异常特征及其与中国气候变化的关系
2013年
采用球谐函数展开方法对1948—2009年NCEP/NCAR(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高度距平场再分析资料进行分析,通过"时间-高度"的二维坐标方式考察环流异常的立体结构特征,发现南、北半球大气环流在1980年前后发生了明显的正负位相(槽脊)突变.与中国冬季温度和夏季降水的相关分析表明:前期春、夏、秋季的北半球环流纬向正异常越强,华北地区的冬季气温越高,反之越低;前一年冬季环流异常与华北—河套地区的夏季降水呈现反相关,春季北半球均匀异常环流与华北及西南夏季降水呈现反相关;大气环流的纬向异常与华北—河套地区的夏季降水呈现正相关,而同期环流异常与华北东部、西南及江南北部的降水呈现负相关.
孙杨青万仕全钱忠华
关键词:环流异常球谐函数法温度降水
基于相空间重构技术的我国旱涝时空分布研究
本文通过时间延迟方法重构各站点降水动力空间,利用非线性分析方法-动力学自相关因子指数Q分析我国夏季风区旱涝的区域气候特征,得到了5个与传统'雨型'性质不同的动力学气候特征区.统计数据验证了每个特征区内具有共同的时空特征结...
万仕全
关键词:突变非线性时间序列旱涝相空间重构
文献传递
气候代用资料动力学结构的区域与全球特征被引量:22
2005年
介绍一种非线性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动力学相关因子指数Q(简称Q指数),是基于相空间重构技术的动力学指标,它能有效识别时间序列之间动力结构的异同性.利用该方法分析了几种典型代用资料的动力学结构,发现它们的演变特征基本相似,区域和全球范围的气候同步变化,区域气候受到全球气候系统制约.近2000年来的区域到全球气候系统有两个明显动力结构突变期:700—900a和1300—1700a,它们所对应的环境变化可能是中世纪暖期和现代小冰期事件.
万仕全封国林董文杰李建平
关键词:全球气候系统中世纪暖期
全球变暖对中国极端暖月事件的潜在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利用极值理论(extreme value theory,EVT)中的广义帕雷托分布(generalized Pareto distribution,GPD),结合空间参数估计方案研究了中国1960—2007年740站的月平均温度距平中极端暖月事件(extreme warm month events,EWME)的空间分布特征,给出了历史上典型EWME的重现时间估计,重点分析了区域气候变暖作为强迫因子对EWME分布的潜在影响.分析表明:1)中国EWME的性质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青藏高原西部、中国西南地区、华北平原以及华南沿海地区EWME的变率相对其他地区较小,北方高纬度区域变率最大;其他区域包括河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EWME的变率处于两者之间;同时,长江流域至塔里木盆地方向存在一个容易发生高分位数EWME的东西向分布带,呈现明显的纬向分布特征.2)对2002年2月典型EWME的重现期进行估计,得到正距平为3—5℃的EWME分布区的重现时间为10—50年,即每隔10年就很可能发生一次类似事件,最长间隔不超过50年.而5℃以上的EWME重现时间最小间隔为50年.3)气候变暖对EWME的变率和高分位数有明显影响,响应的空间分布集中在青藏高原中心区域和华北至东北南部方向的中国季风分界线附近,而其他地区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并不明显.
万仕全王令封国林何文平汪婵娟周国华
关键词:极端气候事件全球变暖
中国月极端高温对大气涛动的响应被引量:9
2010年
利用广义帕雷托分布(GPD)模型研究了中国1960—2007年740站月极端高温(monthly extreme high-temperature,MEHT)对大气涛动响应的分布特征.通过构建空间GPD模型,分别将北大西洋涛动(NAO)和南方涛动(SO)作为强迫因子引入模型,考察了9种情景下MEHT响应的区域规律.结果表明NAO和SO对MEHT分布有潜在强迫作用,MEHT产生响应的空间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北、青藏高原东部及长江、黄河流域和华南部分地区.具体表现为:1)MEHT明显依赖于NAO的敏感区为东北,其次为青藏高原东部;对SO有明显响应的中心区域集中在青藏高原东部、长江流和黄河流域.2)NAO与SO对MEHT的非线性叠加强迫不明显,各自的影响以单独传播为主,即两者同时作为强迫源时,MEHT受强迫的范围未出现明显减弱或增强.其原因可能与SO和NAO的时空分布差异有关.
万仕全顾承华康建鹏邹建新胡玉玲徐莎莎
关键词:大气涛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