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克容
- 作品数:46 被引量:220H指数:9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166例癫痫儿童停药后随访分析被引量:1
- 1994年
- 本文分析我院小儿神经专科随访的166例癫痫儿童,停药后的复发率及影响复发的因素。所有病人临床均达到完全控制一定时期后递减至停用抗痫药。停药后随访期最长15年,最短1年,平均6 6/12年。有16例复发(9.64%)。影响复发的危险因素有:(1)起病年龄在2岁以内;(2)治疗前发作频率高;(3)达控时间长;(4)控制期<2年即停药;(5)伴有精神神经功能障碍;(6)发作类型。复发与性别、癫痫家族史、抗痫治疗早晚、停药年龄及停药前EEG改变等因素无显著关系。
- 许燮萍叶祥枝鲍克容汪梅先
- 关键词:癫痫药物疗法停药儿童
- 小儿头痛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18
- 2001年
- 夏经叶露梅匡培根吴保敏吴家骅邹丽萍蔡方成鲍克容
- 关键词:儿童头痛论断偏头痛
- 婴儿痉挛治疗回顾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04年
- 吴洁鲍克容蔡嘉琳鲍为群
- 关键词:婴儿痉挛预后脑电图
-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诊治变迁:附30例报告被引量:5
- 1997年
- 本文对3c例小儿结脑诊治过程进行回颐分析.总结十年间结脑的诊冶变迁和经验,认为:(1)近年来四联方案对中晚期结脑的治疗育效率(治愈受好转)达83,3%.并未发现严重肝损害;(2)对部分伴有脑积水的重症病例恰当地应用鞘注治疗,有助缓解症状,部分病例可避免行脑脊液转流术;(3)激素的疗程直视个体病情需要而异.部分甚至需超长期应用。
- 吴洁鲍克容许燮萍王治平
- 关键词:结核性脑膜炎药物疗法病例报告
- 先天性无症状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近期随访观察被引量:25
- 1998年
- 目的探讨先天性无症状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患儿的近期生长发育情况,评价头颅B超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s)在早期监测病情中的作用。方法对24例感染婴儿及13例对照婴儿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前瞻性随访。检查内容包括体格测量、Bayley婴幼儿发育量表、头颅B超和ABRs等。结果感染组婴儿体格、智力发育迟缓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感染组出生及3个月时的头颅B超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1,P=0.032);12个月时的头颅B超异常率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意义。主要异常表现有颅内出血、神经胶质反应、室管膜下囊肿等。感染组ABRs的异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3)。结论先天性HCMV感染对新生儿及婴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可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有必要加强头颅B超和ABRs的早期监测,以便尽早采取干预措施。
- 何稼敏敖黎明鲍克容鲍克容张伟利
-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感染精神发育迟滞
- 深低温低流量灌注心脏直视手术中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变化
- 1996年
- 为了解心脏直视手术时深低温低流量灌注对脑功能的影响,对6例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手术时进行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监测。结果显示:(1)BAEP的各波峰和峰间潜伏期在体外循环前均正常;(2)肛温降至35℃~25℃以下BAEP波形全部消失;(3)流量恢复后在升温过程中V波首先复出;(4)肛温恢复35℃时波形恢复至深低温低流量灌注前,在体外循环前后BAEP的波峰和各峰间潜伏其无明显差异(P>0.05)。本文结果提示:深低温低流量灌注过程对病儿的听神经。脑干中枢通路无明显损害,可作为心脏直视手术期间的脑监护手段。
- 刘晓青徐志伟鲍克容
- 关键词:深低温低流量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 低血糖住院病儿的临床表现及病因诊断被引量:5
- 1995年
- 本文对40例低血糖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并着重讨论了低血糖反应和低血糖的病因诊断。本文资料提示:不同年龄组低血糖的发生率和表现形式不同,不同个体的临床表现率不同,血糖水平与症状出现频率之间无一定相关关系(P>0.05)。部分可表现为无症状性低血糖,预后良好;而重症低血糖可产生不可逆性的神经系统损害。低血糖病因在新生儿主要是感染和窒息,婴幼儿及儿童则以肝病居多。
- 周云芳鲍克容
- 关键词:低血糖病儿童病因
- 儿童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误诊及预警分析
- 目的:通过分析儿童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误诊原因,找出预警因素,降低临床的误诊率,提高儿童肝豆状核变性的疗效,改善预后。方法:按明确诊断、正规治疗之前有无临床误诊分为及时诊断和临床误诊二组,并对二组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提...
- 王廉文吴洁葛欣鲍克容冯秀艳
- 关键词:儿童肝豆状核变性HLD临床误诊预警分析
- 儿童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神经根神经病5例报告
- 1993年
- 本文介绍5例儿童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神经根神经病(CIDP)。病期平均5个月以上。发病前分别有上感、腹泻和狂犬病疫苗注射史。症状以两下肢肌无力为主。脑脊液细胞—蛋白分离及蛋白含量明显持续增高为实验室特征性表现。经以激素强的松为主的治疗后,5例患儿临床及脑脊液情况均相应好转。随访4个月至一年以上未复发。本文并对本症的诊断标准、临床及治疗进行讨论。
- 鲍克容吴洁汪梅先
- 关键词:神经病脱髓鞘性儿童
- 磁共振成像在儿童肝豆状核变性临床各期中的变化被引量:3
- 2001年
- 目的 了解儿童肝豆状核变性 (hepatolenticulardegeneration ,HLD)临床各期中的磁共振成像 (MRI)表现 ,以评价MRI在肝豆状核变性疗效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临床确诊为HLD的 3 0例未治和初治患者及 2 7例随访患者应用荷兰Philips 0 5T超导MRI系统进行脑及肝常规序列扫描 ,并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结果 5 7例患者中 3 7例 ( 64 9%)MRI显示脑和 (或 )肝异常信号 ,18例 ( 3 1 6%)脑和肝同时受累。脑部异常者 ,基底节是最常见的受累部位 ,其次是丘脑 ,多表现为双侧对称性T2 W高信号或 (和 )T1W低信号。肝脏异常者 ,表现为多发性弥漫性圆型T1W高信号 ,T2 W低信号。未治及初治患者首次MRI异常率 (脑、肝 )明显高于随访患者 ( χ2 =12 5 ,P <0 0 1) ,疗程与MRI异常率成反比。 2 8例正规治疗患者 ( 19例的随访患者及 9例初治患者 )的随访MRI异常率与治疗前病程 (均在 5年以内 )无关 ,( χ2 =2 44,P >0 0 5 )。未治、短程或不规则治疗与MRI异常明显相关。多数病灶经合理治疗后可随临床好转而逐渐消失或减少。治疗不当且总病程超过 10年者 ,MRI呈脑软化、肝内巨大结节等严重异常信号 ,并伴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复治后临床及MRI改善缓慢。结论 肝豆状核变性经合理治疗 ,肝及脑部MRI异常信号可?
- 张建明汪梅先鲍克容高煜
-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儿童预后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