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建

作品数:12 被引量:76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虹口区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卒中
  • 7篇脑梗
  • 7篇脑梗死
  • 7篇梗死
  • 6篇脑梗死患者
  • 6篇急性
  • 5篇急性脑梗死
  • 4篇急性脑梗死患...
  • 3篇蛋白尿
  • 3篇微量白蛋白
  • 3篇微量白蛋白尿
  • 3篇相关危险因素
  • 3篇白蛋白
  • 3篇白蛋白尿
  • 2篇预后
  • 2篇溶栓
  • 2篇近期预后
  • 2篇健康
  • 2篇健康教育
  • 2篇肺炎

机构

  • 11篇上海市第一人...
  • 4篇苏州大学附属...
  • 3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交通大学

作者

  • 12篇高建
  • 10篇王少石
  • 9篇郑天衡
  • 6篇朱鑫璞
  • 5篇郝俊杰
  • 3篇周晓宇
  • 2篇张会军
  • 2篇黄海侠
  • 1篇杨建道
  • 1篇刘春风
  • 1篇唐春雷

传媒

  • 3篇中国卒中杂志
  • 1篇上海医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华临床感染...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龄脑梗死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探讨高龄脑梗死患者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 -PA)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96例,根据患者年龄分为<80岁组141例和≥80岁组55例,发病<4.5 h的患者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溶栓前、溶栓后14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观察溶栓后颅内出血(ICH)和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的发生率。90 d随访时,采用改良Rankin's评分评定临床结局。结果 2组溶栓后14 d的NIHSS评分都较溶栓前显著降低(P<0.01),<80岁组较≥80岁组NIHSS评分降低更明显(P<0.01)。≥80岁组的病死率显著高于<80岁组(P<0.05);<80岁组和≥80岁组预后良好的比例分别为57.5%和45.5%(P>0.05),ICH发生率分别为16.3%和21.8%,sICH发生率分别为6.4%和14.5%(P>0.05)。结论高龄脑梗死患者应用rt-PA静脉溶栓和年龄<80岁者同样是安全有效的。
郑天衡郝俊杰高建朱鑫璞周晓宇杨建道张会军王少石
关键词:脑梗死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内血栓溶解疗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微量白蛋白尿(microalbu-minutia,MAU)与急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及其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连续收集2011年7月~2013年7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神经内科住院且发病时...
郑天衡高建朱鑫璞黄海侠王少石
关键词:微量白蛋白尿脑梗死
H型高血压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结构和功能变化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结构和功能变化与H型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将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神经科住院的24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斑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根据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检测结果和有无高血压病史,将患者分为H型高血压组、非H型高血压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H型高血压组与其他三组患者颈动脉结构和功能指标的差异性。以斑块组和对照组分组为因变量,以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结构和功能变化的可能危险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交互作用分析相加模型分析高血压和HHcy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结构和功能变化的联合作用。结果斑块组与对照组危险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年龄、高血压病史、吸烟史、Hcy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其他危险因素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H型高血压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59±0.09)mm]较非H型高血压组[(1.08±0.05)mm]、HHcy组[(0.58±0.09)mm]和正常对照组[(0.47±0.07)mm]明显增加(P<0.05)。H型高血压组患者斑块指数(4.89±1.28)较非H型高血压组(2.81±1.43)、HHcy组(1.20±0.96)和正常对照组(1.12±0.86)明显升高(P<0.05)。H型高血压组患者颈动脉扩张性和顺应性(0.28±0.14,712.10±129.31)较非H型高血压组(0.45±0.12,507.20±122.14)、HHcy组(0.96±0.11,203.11±121.01)和正常对照组(0.87±0.18,197.31±98.17)均明显下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病史、LDL水平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结构和功能变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交互作用分析显示:高血压和HHcy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结构和功能变化中发挥协同作用,其效应大于二者之�
吴卓丽郑天衡高建王少石
关键词:H型高血压急性脑梗死颈动脉
急性脑梗死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微量白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MAU)与急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及其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连续收集2011年7月013年7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神经内科住院且发病时间72h内...
郑天衡王少石高建朱鑫璞
文献传递
健康教育对上海社区居民卒中知晓率影响的调查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虹口区社区居民对卒中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探索健康教育对社区居民卒中相关知识知晓率的影响。方法参考美国社区卒中预警症状和危险因素知晓率调查研究的内容设计调查问卷,讲座前使用问卷调查上海市虹口区志愿参加本研究的390名社区居民对卒中预警症状和相关危险因素的知晓情况。针对这些人群开展卒中相关知识讲座,发放宣传手册,3~5个月后采用相同方式再次调查其对卒中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结果①第一次调查发现被调查者对1 0项卒中危险因素的知晓率分别为2%~80%;被调查者对5项卒中预警症状的知晓率分别为51%~63%。②开展健康教育后,被调查者中了解≥2、≥3和≥4项卒中危险因素的比例与第一次调查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值均<0.0001),了解≥3和≥4项预警症状的被调查者比例与第一次调查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025和0.0227)。结论目前上海市虹口区社区居民对卒中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不佳;健康教育是提高卒中相关知识知晓率的有效途径。
高建郑天衡朱鑫璞黄燕周晓宇王少石
关键词:卒中健康教育知晓率
健康教育与卒中二级预防的依从性
2012年
卒中已成为当今社会和家庭的沉重负担,积极的二级预防可以有效减少卒中再发,降低卒中死亡率。但目前卒中二级预防依从性差,患者会因各种原因终止二级预防。健康教育针对不同目标人群,通过社区宣传等方式,宣传卒中相关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可以影响目标人群的行为,提高卒中患者对二级预防措施执行的依从性。
高建王少石
关键词:卒中健康教育用药依从性
急性卒中后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急性卒中后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对2009年7月1日-2011年6月30日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和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住院治疗的545例急性卒中患者进行肺炎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先做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急性卒中后肺炎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及相关专业知识,拟合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相关的混杂因子,找出影响急性卒中后肺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急性卒中后肺炎的发生率为11.0%(60/545)。年龄≥80岁(OR=6.024,95%CI:1.923~18.868,P=0.002)、出血性卒中(OR=3.546,95%CI:1.266~9.901,P=0.016)、卧床(OR=4.295,95%C1:1.642~11.233,P=0.003)、基线Glasgow昏迷量表48分(OR=5.127,95%CI:1.377~19.090,P=0.015)、基线Ba^hel指数〈50分(OR=8.403,95%CI:1.468~47.619,P=0.017)、营养不良(OR=10.625,95%CI:3.260~34.631,P=0.000)和基线空腹血糖≥7.0mmol/L(OR=10.000,95%CI:3.115~32.258,P=0.000)为急性卒中后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早期康复治疗是急性卒中后肺炎的保护因素(OR=0.159,95%CI:0.055~0.466,P=0.001)。结论急性卒中后肺炎发生率高,危险因素多,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有助于早期识别及防治惫件卒中后肺炎.
郝俊杰郑天衡高建王少石
关键词:卒中肺炎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评估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GM1)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7年3月至2011年4月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3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和对照组(65例)。治疗组除接受常规治疗外,加用100mgGM1静滴,每天1次,连用2周。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治疗。分别在入院时及2周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同时观察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组内治疗前后NIHSS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入院后2周NIHSS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685),对照组的中重度患者和老龄患者的NIHSS评分与入院时无显著差异。但治疗组的中重度患者(NIHSS>12)和老龄患者(>70岁)的NIHS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GM1能够改善中重度及老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安全性好。
吴霖浦郑天衡高建
关键词:脑梗死神经节苷脂钠有效性安全性
高龄脑梗死患者经静脉溶栓后早期颅内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研究高龄脑梗死患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后早期颅内出血(ICH)的相关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06年7月—2011年10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神经科于发病4.5 h内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75例。根据患者年龄分为年龄<80岁组(121例)和年龄≥80岁组(54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溶栓后24 h内颅内出血(ICH)和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的例数。采用改良Rankin(mRS)评分对存活的ICH患者进行随访。结果①共31例(17.7%)患者于溶栓后24 h发生ICH,年龄<80岁组和年龄≥80岁组的ICH发生率分别为15.7%和22.2%,SICH发生率分别为5.8%和14.8%,两组患者ICH和SICH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脑白质疏松(LA)患者中,年龄<80岁组的ICH发生率(16.7%)低于年龄≥80岁组(3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43,P=0.031);其余可能的危险因素,年龄<80m岁组与≥80岁组的ICH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共23例ICH患者好转出院。出院后90 d随访显示,年龄<80岁组患者的基本痊愈和轻中度残疾的比例高于年龄≥80岁组,重度残疾的比例低于年龄≥80岁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A可能与高龄患者溶栓后早期ICH具有相关性。
郑天衡郝俊杰周晓宇高建朱鑫璞张会军王少石
关键词:脑梗死年龄因素颅内出血脑白质疏松
急性卒中后肺炎对卒中近期预后影响的前瞻性研究被引量:22
2011年
目的探讨急性卒中后肺炎对卒中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神经内科自2008年1月113至2010年6月30日住院治疗的急性卒中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观察,比较肺炎组与非肺炎组入院时和入院后21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残障程度(mRS)及13常生活能力(BI),比较2组患者其他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结果(1)入院后21d,肺炎组NIHSS改善程度明显低于非肺炎组[改善值-(1.04±1.20)vs-(1.37±2.4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663);mRS、BI改善程度明显低于非肺炎组[改善值-(0.12±0.33)VS-(0.64±0.82);3.00±6.55vs14.70±19.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肺炎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明显高于非肺炎组(80.0%vs19.0%;16.7%vs2.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俨〈0.05)。(3)肺炎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非肺炎组[(35±17)vs(23±11)d],住院总费用及药物费用均明显高于非肺炎组[(8509±4425)元vs(4867±1648)元;(4089±2709)元vs(2168±795)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卒中后肺炎是导致卒中病死率增加、近期临床预后不良、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的重要因素。
唐春雷郝俊杰高建
关键词:卒中肺炎并发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