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育超
- 作品数:14 被引量:67H指数:5
- 供职机构: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卡培他滨联合放疗治疗直肠癌疗效观察及评价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研究卡培他滨联合放射治疗(放疗)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68例直肠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仅应用放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远处转移率和毒副反应情况。结果经过4个周期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55.9%,高于对照组的23.50%(P<0.05);观察组远处转移率为5.88%,低于对照组的23.5%(P<0.05);两组毒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卡培他滨联合放疗治疗直肠癌疗效理想,而且安全可靠,毒副作用少,能明显降低远处转移率,值得推广应用。
- 邹育超
- 关键词:卡培他滨放疗直肠癌疗效
- 鼻咽癌调强放疗后腮腺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鼻咽癌是我国南方最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是主要治疗手段。随着调强放疗(IMRT)技术的应用,鼻咽癌5年局控率超过90%,但仍有局部失败,其中以鼻咽、颅底或颈淋巴结复发为主,出现腮腺淋巴结转移失败的罕见。现报道总结我院7例鼻咽癌调强放疗后发生腮腺淋巴结转移病例。
- 邹育超
- 关键词:鼻咽癌腮腺调强放疗头颈部恶性肿瘤局控率颅底
- 调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同期化疗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残留病灶的近期疗效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观察调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同期化疗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残留病灶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32例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有残留病灶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7例和试验组15例,对照组术后行调强放疗,试验组行术后调强放疗的同时口服替莫唑胺化疗(75mg·m-2·d-1),疗程结束后评价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73.3%(11/1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3.5%(4/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两组毒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调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同期化疗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残留病灶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 刘桂超胡学锋黄国森吕志倩邹育超苏建淳闵燕飞
-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调强适形放疗替莫唑胺
- COX-2及Her2/neu在结直肠癌旁组织中表达意义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和旁癌组织中的COX-2及Her2/neu的表达情况,探究COX-2及Her2/neu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各指标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结直肠癌患者200例,收集各研究对象的结直肠癌病理标本和癌旁正常组织各一份,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COX-2及Her2/neu蛋白质表达。结果结直肠癌中Her2/neu表达情况:蛋白质表达阳性占86.0%,明显高于对照组Her/neu阳性表达(24.0%)(P<0.05)。结直肠癌中Her2/neu表达与Dukes分期和肝转移相关(P<0.05)。结直肠癌中COX-2表达阳性率为89.0%,而癌旁正常组织中其阳性表达率为32.0%,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表达与肿瘤肝转移和Dukes分期有关(P<0.05),与Her2/neu表达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探究蛋白质的表达,结肠癌COX-2及Her2/neu蛋白质的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COX-2及Her2/neu蛋白质的表达与肝转移和Dukes有关,而且它们之间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P<0.05)。
- 周菲菲黄荣蒋军曾晓红何瀚邹育超陈默闵燕飞
-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结直肠癌HER2/NEUCOX-2
- 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和容积调强放疗在宫颈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20
- 2020年
- 目的比较三维适形放疗(3D-CRT)、调强放疗(IMRT)和容积调强放疗(VMAT)技术在术后伴有中、高危因素的早期宫颈癌患者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探讨术后伴有中、高危因素的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后辅助放疗的最佳治疗模式。方法接受术后辅助放疗的120例具有中、高危因素的早期宫颈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3组,其中3D-CRT、IMRT及VMAT各40例,比较观察3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3组1、2、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使用IMRT和VMAT技术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P>0.05);急性胃肠道反应和泌尿道反应发生率,IMRT和VMAT技术优于3D-CRT技术(P<0.05);放射性肠炎及膀胱炎的发生率,3D-CRT、IMRT和VMAT技术未发现差异(P>0.05)。结论具有中、高危因素的早期宫颈癌术后患者,采用IMRT、VMAT和3D-CRT技术放疗,其短期生存率相似,IMRT和VMAT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3D-CRT;IMRT和VMAT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 蒋军张利文廖珊陈默曾晓红何翰周菲菲闵燕飞邹育超黄荣
- 关键词:宫颈癌术后辅助放疗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
- 适形调强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适形调强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间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适形调强放疗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2.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32.5%;观察组患者治疗半年后生存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半年内的生存率为77.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2.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适形调强放疗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临床效果好,有助于延长生存时间,改善生存质量,在肿瘤放疗治疗中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邹育超蒋军何瀚曾晓红
- 关键词:适形调强放疗三维适形放疗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预测宫颈癌早期放化疗疗效及预后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预测宫颈癌患者早期放化疗效果及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住院并接受同期放化疗的宫颈癌患者共74例,于放化疗前、放化疗中、放化疗结束时进行磁共振(MR)扫描及DWI检查。记录不同时间段的肿瘤体积和宫颈癌表观弥散系数(ADC)变化,依据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标准比较放化疗前后不同疗效组ADC值及其变化率。对患者进行18个月的随访,以病理切片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DWI对宫颈癌复发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放化疗前、中、结束时患者的肿瘤体积和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放化疗前相比,不同疗效组放化疗后的ADC值均明显升高(P〈0.05),且放化疗后各组ADC值和ADC变化率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WI对宫颈癌复发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83%和95.45%。结论:DWI可以预测宫颈癌早期放化疗临床疗效,并对患者预后评估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曾晓红黄荣蒋军何瀚邹育超周菲菲闵燕飞陈默
- 关键词:宫颈癌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放化疗
- EB病毒DNA拷贝数在鼻咽癌转移患者化疗监测中的意义
- 2017年
- 目的探讨血浆EB病毒DNA(EBV DNA)拷贝数监测鼻咽癌转移患者化疗疗效的临床意义。方法我院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确诊的42例鼻咽癌转移患者进行6个疗程的化疗,每2个疗程化疗后抽取外周血进行疗效评价,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浆EBV DNA水平。结果 EBV DNA降低者和升高者化疗疗效与EBV DNA变化基本一致,PR、SD、PD组化疗前后EBV DNA对数值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检测血浆EBV DNA水平可以准确评价鼻咽癌转移患者的化疗疗效。
- 邹育超蒋军何瀚曾晓红
- 关键词:鼻咽癌EB病毒DNA
- 胃癌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放疗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观察胃癌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放疗的疗效。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胃癌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患者5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实施单纯的SOX(替吉奥+奥沙利铂)化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步实施三维适形放疗方案,对比2组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P<0.05);2组在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放疗治疗手段对胃癌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限,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曾晓红黄荣蒋军何瀚邹育超周菲菲闵燕飞陈默
- 关键词:胃癌腹腔淋巴结转移三维适形放疗
- 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评价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放疗科住院的脑转移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单纯放疗组(包括全脑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A组)、替莫唑胺联合放疗组(B组)每组30例。采用WHO实体瘤评价标准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并计算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同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头痛、恶心、呕吐、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等)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1)两组患者年龄、体重、身高、性别比以及原发肺癌病理类型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2)B组治疗后完全缓解率、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均比A组明显改善(P<0.05),1年死亡病例也比A组明显减少(P<0.05);(3)B组治疗期间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均比A组明显增高(P<0.05),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两组在头痛、肝功能损害和肾功能损害方面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替莫唑胺联合放疗在脑转移瘤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邹育超
- 关键词:脑转移瘤替莫唑胺化疗放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