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晓红
- 作品数:26 被引量:111H指数:6
- 供职机构: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佛山市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佛山市卫生局医学科研立项课题佛山市医学科学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直肠癌PPAR γ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研究直肠癌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40例直肠癌组织、10例直肠腺瘤组织和10例直肠旁正常组织切片中的PPARγ的表达,结合病理学分型、临床分期、放疗敏感性、淋巴结转移、生存期探讨其意义。结果 PPARγ在直肠癌中含量明显高于腺瘤组织及直肠旁正常组织(P<0.05);PPARγ在直肠癌中的表达与直肠癌分期、放疗敏感性、淋巴结转移、5年生存期密切相关(P<0.05)。结论直肠癌组织中PPARγ表达与临床相关因素关系密切,对直肠癌预后的判断和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梁少强黄荣蒋军曾晓红何瀚周菲菲陈默
- 关键词:直肠癌放疗敏感性
- 核素骨显像与MRI对骨转移癌的诊断比较
- 2009年
- 目的评价骨显像与MRI在诊断骨转移瘤中的价值。方法对64例可疑骨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行核素骨显像与MRI检查(两种检查间隔时间不超过2周),凡骨显像表现为明显的放射性聚集或缺损和(或)MRI的T1加权像表现为低信号强度且T2加权像表现为高低混杂或高信号强度和(或)骨质破坏的椎体均认为是肿瘤骨转移。结果核素骨显像能有效地检出全身骨转移癌灶;MRI对扫描范围内骨转移癌检出的病灶数高于核素骨显像;核素骨显像单发病灶有一定的假阳性(3/9),MRI单发病灶假阳性较少(0/7),但部分病例(3/7)经核素骨显像检查证实为多发骨转移;MRI能了解局部病灶的准确位置及周围软组织情况。结论核素骨显像较MRI能更有效地检出全身骨转移癌灶,是早期诊断转移癌的首选方法;MRI特异性更高,解剖定位明确,并能显示软组织病灶,两种检查方法相互结合,对骨转移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 黄泽黎张宁张洋罗伟军曾晓红梁少强孙宗文
- 关键词:核素骨显像MRI骨转移癌
- 早中期鼻咽癌放疗晚期损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早中期鼻咽癌长期生存者正常组织晚期损伤的相关因素,探讨常规放疗条件下减少晚期损伤的方法。方法:收集在门诊复查的2000-03-06-2002-12-20本院收治的Ⅰ~Ⅱ期初治鼻咽癌患者183例,为非连续病例。全组病例均用6MVX射线行外照射。鼻咽部设野采用面颈联合野照射103例,耳前野照射80例,颈部采用切线野照射。鼻咽部照射剂量≤70Gy150例,>70Gy33例,中位剂量70Gy(64~82Gy)。颈部照射剂量≤50Gy45例,>50Gy138例,中位剂量68Gy(49~85Gy)。结果:当鼻咽部照射剂量≤70Gy或>70Gy时,晚期损伤分别为口干91.3%(137/150)、100.0%(33/33),张口困难48.0%(72/150)、81.8%(27/33),放射性颞叶损伤14.7%(22/150)、36.4%(12/33),后组颅神经损伤17.3%(26/150)、42.4%(14/33)。当颈部剂量≤50Gy或>50Gy时,晚期损伤分别为:颈纤维化22.2%(10/45)、63.8%(88/138),后组颅神经损伤11.1%(5/45)、25.4%(35/138)。照射剂量与晚期损伤呈明显正相关。结论:二野照射方法剂量分布不合理,是造成早中期鼻咽癌正常组织迟发反应的主要原因。采用后装腔内放疗、鼻前野或鼻前面颈联合野等的方法有望减少危及器官的损伤。
- 张宁卫光宇梁少强谭以昶张洋曾晓红
- 关键词:放射治疗剂量
- 40例鼻咽癌高剂量放疗后咽旁感染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继发咽旁感染的临床诊断与影像学特点。方法1997年1月至2008年8月共收治鼻咽癌放疗后咽旁感染40例患者,多以颞侧头痛(62.5%)和咽部疼痛(22.5%)为首发症状。鼻咽纤维镜检查其中35例鼻咽黏膜呈不同程度感染、溃疡或坏死样改变(87.5%),5例见结节状肿物。CT与MRI误诊为鼻咽部复发或疑诊复发共14例(35.0%)。全部病例给予抗炎治疗。结果所有病例经抗炎治疗后疼痛症状消失。影像学复查1例鼻咽及咽旁肿物完全消退,30例黏膜感染、溃疡及咽旁软组织增厚范围稍有缩小或变化不大。随访10~150个月,36例无瘤存活至今,4例死于肺炎呼吸衰竭。结论鼻咽癌放疗后咽旁感染,其临床和影像学均易与鼻咽肿瘤复发相混淆。其特点为慢性发病、曾有高剂量放疗史、颞侧或咽部疼痛、鼻咽黏膜感染、溃疡或坏死等。CT与MRI见咽旁可疑肿块影。抗炎治疗效果好。
- 张宁卫光宇曾晓红谭以昶
- 关键词:咽旁
- 卡培他滨联合放疗治疗消化道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联合放疗治疗消化道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接受放射治疗的66例消化道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试验组采用卡培他滨联合放疗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放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1年和2年生存率等。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和2年生存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培他滨联合放疗治疗消化道肿瘤患者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病症,延长患者寿命,在临床治疗中值得借鉴应用。
- 曾晓红
- 关键词:卡培他滨放疗消化道肿瘤疗效
- 宫颈癌中PPARγ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研究宫颈癌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40例宫颈癌组织、10例宫颈炎组织和10例非典型增生宫颈组织切片中的PPARγ的表达,结合病理学分型、临床分期、放疗敏感性探讨其意义。结果 PPARγ在3组中均有一定程度的表达,但宫颈癌组织中PPARγ的表达明显高于宫颈炎组织及非典型增生宫颈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ARγ分别与宫颈癌临床分期、放疗敏感性和骨、肺、肝等远处转移和5年生存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组织中PPARγ的表达均显著增高,对判断宫颈癌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梁少强涂青松黄荣蒋军姜武忠袁君曾晓红何瀚周菲菲
- 关键词:宫颈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免疫组织化学法
- COX-2及Her2/neu在结直肠癌旁组织中表达意义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和旁癌组织中的COX-2及Her2/neu的表达情况,探究COX-2及Her2/neu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各指标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结直肠癌患者200例,收集各研究对象的结直肠癌病理标本和癌旁正常组织各一份,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COX-2及Her2/neu蛋白质表达。结果结直肠癌中Her2/neu表达情况:蛋白质表达阳性占86.0%,明显高于对照组Her/neu阳性表达(24.0%)(P<0.05)。结直肠癌中Her2/neu表达与Dukes分期和肝转移相关(P<0.05)。结直肠癌中COX-2表达阳性率为89.0%,而癌旁正常组织中其阳性表达率为32.0%,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表达与肿瘤肝转移和Dukes分期有关(P<0.05),与Her2/neu表达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探究蛋白质的表达,结肠癌COX-2及Her2/neu蛋白质的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COX-2及Her2/neu蛋白质的表达与肝转移和Dukes有关,而且它们之间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P<0.05)。
- 周菲菲黄荣蒋军曾晓红何瀚邹育超陈默闵燕飞
-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结直肠癌HER2/NEUCOX-2
- 中晚期肺鳞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的临床研究
- 2010年
- 目的评价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肺鳞癌的放射副反应、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方法 125例中晚期肺鳞癌随机均分至2个组。常规分割放射治疗(CF)组62例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LCAF)组63例,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LCAF组高于CF组,2组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1、2年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LCAF组均高于CF组分,2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 郑镇和胡学锋陈露丝曾晓红邹育超
- 关键词:肺鳞状细胞癌
- EB病毒DNA拷贝数在鼻咽癌转移患者化疗监测中的意义
- 2017年
- 目的探讨血浆EB病毒DNA(EBV DNA)拷贝数监测鼻咽癌转移患者化疗疗效的临床意义。方法我院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确诊的42例鼻咽癌转移患者进行6个疗程的化疗,每2个疗程化疗后抽取外周血进行疗效评价,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浆EBV DNA水平。结果 EBV DNA降低者和升高者化疗疗效与EBV DNA变化基本一致,PR、SD、PD组化疗前后EBV DNA对数值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检测血浆EBV DNA水平可以准确评价鼻咽癌转移患者的化疗疗效。
- 邹育超蒋军何瀚曾晓红
- 关键词:鼻咽癌EB病毒DNA
- CBCT在盆腔肿瘤放疗摆位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应用Vrian Trilogy锥形束CT(CBCT)分析盆腔部调强放射治疗中的摆位误差,为设计放疗临床靶区(CTV)外放到计划靶区(PTV)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30例盆腔肿瘤患者均采用调强放疗技术,真空袋固定,首次治疗均需行CBCT扫描,以后每周扫描1次,将CBCT图像和计划CT图像进行自动及手动匹配,获得X(左右)、Y(头脚)、Z(前后)方向的偏移数据,以判断摆位的准确性。结果患者首次摆位后行CBCT扫描,其在X、Y、Z方向上的误差分别为(1.73±0.62)mm、(5.63±0.13)mm、(2.81±0.52)mm;经纠正后的误差明显降低,且与首次摆位后的误差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过程中的再次摆位误差较纠正后显著增加(P<0.05);根据MPTV的计算公式(M=2.5∑总+0.7总σ),纠正前X、Y、Z方向的MPTV分别为4.58 mm、11.82 mm、6.45 mm,纠正后X、Y、Z方向的MPTV分别为1.78 mm、2.84 mm、2.14 mm。结论使用CBCT扫描系统,能较准确、高效地修正摆位误差,提高治疗精确度,并为治疗单位准确设定计划靶体积(PTV)提供了依据。
- 梁少强黄荣石锦平蒋军曾晓红何瀚周菲菲
- 关键词:CBCT调强放疗计划靶体积摆位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