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德文
- 作品数:4 被引量:48H指数:3
- 供职机构: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黑龙江省雷电活动特征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1引言
雷电是发生在大气中的声、光、电物理现象,被"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确定为世界最严重的十大自然灾害之一。由于雷暴活动对全球水物质的重新分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近几年,有关雷暴和闪电活动及其对气候变化影响与响应的研究日益增多,闪电在气候变化研究中的重要性也正被越来越多的认识。
- 高原李永生邓德文
- 关键词:雷电气候变化影响雷暴活动闪电活动物理现象
- 全球雷电活动研究进展被引量:23
- 2011年
- 雷电是发生在大气圈中伴随雷暴天气出现的一种瞬时高电压、大电流、强电磁辐射的灾害性天气现象。雷电活动对航空、航天、石油、化工、通讯等关系着国计民生的行业有着重要影响,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是关于近年来全球雷电专家对雷电活动研究成果的总结与归纳,主要是对雷电活动的探测手段、全球雷电活动特征、各种天气背景条件下(台风及中尺度对流系统等)雷电活动特征、雷电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尽量完整及时的呈现出学界对雷电活动的最新研究进展。
- 邓德文周筠珺
- 关键词:雷电气候变化MCSTRMM
- 雷暴微物理过程对电活动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在一维时变雷暴云起电放电模式的基础上,分别利用对流降水试验合作计划(CCOPE)和夏季雷暴放电与降水研究(STEPS)一次雷暴的实测探空资料进行了初步模拟,并通过敏感性试验研究了软雹垂直通量、地面温度和反转温度对雷暴云起电放电过程的影响。模式考虑的冰晶生成机制为Fletcher和H—M冰晶生成机制。对比CCOPE和STEPS雷暴个例的模拟与观测结果,发现垂直电场正负极大值出现的位置与实测结果较接近,但电场极值差异较大,模拟结果明显大于实测结果。敏感性试验表明,当软雹垂直通量增加时,雷暴云首次放电时间降低,而单位时间内发生闪电的次数(闪频)随之增大。当地面温度较高时,雷暴云中负电荷的垂直厚度较小,雷暴云的正、负电荷最大密度较大。当反转温度较低时,冰晶所带负电荷的垂直范围较大。在敏感性试验中,当模式中地面温度为32℃,反转温度<-26℃时,雷暴云出现反极性电荷结构。该模式能较直观地模拟雷暴发展过程中的电荷结构和电场时空分布等。
- 赵鹏国周筠珺邓德文刘畅
- 关键词:地面温度电荷结构
- 中国典型区域雷电活动气候特征及其机制分析被引量:18
- 2013年
- 选取不同纬度不同下垫面的四川省、山东省和黑龙江省,利用2005—2010年地闪资料,研究了三个典型区域雷电活动气候特征及其物理机制。在不同时间尺度上,三省地闪变化呈现不同的年际、月际及日际变化特征。地闪极性上,四川省西部高原及黑龙江省正地闪比例较四川省东部盆地和山东省高,这是由于高海拔、高纬度地区雷暴云顶高度及南北方雷暴云电荷结构差异造成的。地面盛行风系与地形对雷电活动影响很大,迎风坡为雷电活动频发区域,且直接热力环流圈迎风坡地闪比例较间接热力环流圈高。雷电活动具有较大的区域性,其对气温及不稳定参量有较好的响应,雷暴过程中黑龙江省北部对流有效位能(CAPE)及对流抑制能量(CIN)远小于四川省东部及山东省中部,中层相对湿度及700 hPa相当位温四川省东部最大,山东省中部次之,黑龙江省北部最小。
- 邓德文周筠珺赵鹏国苏科学刘畅
- 关键词:雷电活动气候变化CAPELP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