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治国 作品数:72 被引量:216 H指数:8 供职机构: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采用组织芯片技术研究APE/Ref-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检测APE/Ref-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60例胃癌和27例癌旁5 cm胃黏膜,用组织芯片(tissue m icro-array)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PE/Ref-1基因的表达,并分析APE/Ref-1与胃癌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APE/Ref-1在胃癌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呈胞核、胞质或核质共表达。在胃癌组织中,胞核阳性率为91.7%,胞质阳性率为21.7%,核质阳性率为20%;在胃正常黏膜组织中,胞核阳性率为92.6%,胞质阳性率为78%,核质阳性率为63%。胃癌和胃正常黏膜组织相比,胞核阳性率变化不明显(P>0.05),但胞质阳性率和核质阳性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PE/Ref-1在胃黏膜组织中普遍表达,以胞核表达为主。APE/Ref-1在胃癌胞质表达水平的降低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高艳红 郭丽娟 赵治国关键词:胃癌 组织芯片 免疫组化 基因表达 新型过氧乙酸溶液消毒消化内镜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重点研究和探讨新型过氧乙酸溶液消毒消化内镜的效果。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总结我院于2012年1月1日~2013年12月3日天这段时间使用的总计138例消化内镜消毒情况,将其按照消毒方法不同随机分配成2个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为69例均采用2%戊二醛进行消毒;观察组患者为69例均采用新型过氧乙酸溶液进行消毒。然后将2组消化内镜消毒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探讨2组消化内镜的消毒合格率。结果:观察组消化内镜消毒后总合格率为100.00%,对照组消化内镜消毒后总合格率为94.20%,观察组消化内镜消毒后总合格率好于对照组消化内镜消毒后的总合格率,2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新型过氧乙酸溶液消毒消化内镜具有显著的效果,而且显著提高了消化内镜的消毒合格率,为使用消化内镜治疗的患者提供更高的保障,对我国消化内镜的使用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借鉴和推广。 于泳 崔静 刘霞 李振峰 赵治国关键词:消毒 消化内镜 戊二醛 胃食管结合部早期癌53例内镜特征分析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研究53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胃食管结合部(GEJ)早期癌患者的内镜下特征,探讨提高内镜下GEJ早期癌的诊断方法和技巧。方法对2011年11月至2015年7月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和解放军第152中心医院消化内镜室检查时发现、并经病理证实的53例GEJ早期癌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普通白光内镜下特征、窄带放大内镜下特征及病理学特征进行汇总分析。结果GEJ早期癌中,以Siewert2型为主,占67.9%(36/53),其中58.3%(21/36)位于贲门下区后壁,发生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内镜下形态以0-Ⅱ型病灶为主,占94.3%(50/53),Siewert2型病变中0-Ⅱ型占97.2%(35/36),多需倒镜观察其全貌,少部分需结合正镜观察。普通白光胃镜下表现为黏膜潮红者90.6%(48/53),粗糙79.2%(42/53),糜烂35.8%(19/53)。获得窄带放大内镜图片者30例,窄带放大内镜见病灶黏膜下微血管不规则或消失96.7%(29/30),上皮微细结构和腺管开口不规则或消失90.0%(27/30),病灶边界线清晰86.7%(26/30)。Siewert1、2、3型伴Barrett食管分别为83.3%(5/6)、11.1%(4/36)和9.1%(1/11),均为短段或超短段Barrett食管,Siewert1型与2型(P=0.001)或3型(P=0.011)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iewert1、2、3型伴肠上皮化生分别为16.7%(1/6)、75.0%(27/36)和63.6%(7/11),1型与2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结论GEJ早期癌多见Siewert2型,形态以0-Ⅱ型病灶为主,贲门下区后壁多见,往往需要正镜结合翻转胃镜才能观其全貌;普通白光下病变多表现为黏膜潮红、粗糙、糜烂;窄带放大内镜多见黏膜微细结构、腺管开口及黏膜下微血管不规则或消失,病灶边界线清晰;Siewert1型多伴Barrett食管,Siewer 曹智博 赵治国 申民强 崔静 刘超 刘霞 李贵 黄艳玲 任景丽 胡桂明 李从洋关键词:内窥镜检查 食管胃接合处 早期癌 窄带成像 兰索拉唑与莫沙必利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观察兰索拉唑与莫沙必利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效果。方法 89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两组 ,治疗组 5 0例用兰索拉唑和莫沙必利 ,对照组 3 9例用盐酸雷尼替丁胶囊加用加斯清 ,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 4、8周的临床症状改善和内镜变化。结果 用药 4周时 ,治疗组返酸、烧心及胸骨后疼痛明显好转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用药 8周结束时 ,治疗组返酸、烧心及胸骨后疼痛全面改善 ,总有效率分别是 98 0 %、97 8%和 93 %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64 1%、81 1%和 73 3 % ,P <0 0 5 ) ;内镜 4周、8周复查治疗组与对照组食管粘膜病损愈合率分别为 84 0 %和 61 5 % ,96 0 %和 76 9%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结论 兰索拉唑、莫沙必利联合用药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安全。 唐芙爱 李健 赵治国 李振锋 徐志林 段芳龄关键词:兰索拉唑 莫沙必利 反流性食管炎 中期因子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中期因子(midkine,MK)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肿瘤组织血管生成?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4例胃癌组织,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MK蛋白表达情况,并用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以测定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在胃癌组织中MK高表达;而在癌旁正常组织中,MK无表达或微量表达。MK表达阳性组的MVD值(31.745±8.592)高于MK表达阴性组的MVD值(24.680±8.938)?P<0.05?。随着MK蛋白表达增强,MVD增高。MK表达与胃癌组织的浸润深度、淋巴结有无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结论胃癌组织中MK蛋白表达水平增加,并可能促进肿瘤血管的生成,参与胃癌的侵袭和转移。 史飞涛 赵治国 付刚 崔静 刘占举关键词:胃癌 免疫组织化学 血清胃蛋白酶原和IL-23用于胃癌早期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和IL-23用于胃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40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38例单纯慢性萎缩性胃炎、3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30例异型增生及36例胃癌患者的空腹外周血,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PG亚群PGⅠ、PGⅡ的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23的水平。分析患者血清PGⅠ和IL-23的相关性。采用ROC分析血清PGⅠ、PGⅠ/PGⅡ(PGR)及IL-23对胃癌早期诊断的价值。结果:人胃黏膜癌变过程中血清PGⅠ、PGR下降,IL-23升高。血清PGⅠ与IL-23水平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和胃癌组呈负相关(r=-0.87、-0.73,P<0.001)。ROC结果显示血清PGR、PGⅠ、IL-23诊断胃癌的AUC值依次为0.99、0.94、0.86。结论:血清PGⅠ、PGR、IL-23可用于胃癌及胃癌癌前病变的大规模筛查。 贾萌萌 周英发 赵治国 刘超 郑紫恒 黄艳玲 温静 任景丽关键词:胃蛋白酶原 IL-23 幽门螺杆菌 胃癌 中期因子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中期因子(midkine,MK)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肿瘤组织血管生成、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4例胃癌组织、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 MK 蛋白表达情况,并用 CD34标记血管内皮... 史飞涛 赵治国 崔静 刘占举 付刚文献传递 食管癌高发区重度不典型增生人群γ-谷氨酰转肽酶的随访观察 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探讨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在食管癌防治中的应用价值,寻找降低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方法。方法分析食管癌高发区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451例3年随访的病理学、细胞学和γ-GT反应的结果。结果随访1年后,γ-GT阳性231例患者中17例(7.4%)癌变,γ-GT阴性95例患者中无癌变。随访3年的215例中,γ-GT阳性伴重度不典型增生Ⅰ级和Ⅱ级患者的癌变率分别为5.7%和14.3%。,γ-GT阴性患者或40岁以下伴γ-GT阳性的患者未发生癌变。结论γ-GT可作为食管癌高发区食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癌变风险的分类指标,仅对γ-GT阳性伴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进行干预,可明显提高食管癌防治中的效价比。 李健 赵治国 白经修 刘韵源关键词:食管癌 Γ-谷氨酰转肽酶 咪唑地西泮和异丙酚联用于胃镜检查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咪唑地西泮和异丙酚在胃镜检查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联合应用咪唑地西泮和异丙酚镇静剂进行胃镜检查500例,并与普通胃镜检查200例对照,观察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呼吸抑制,心跳骤停的发生率。结果:镇静剂组胃镜检查时血压,心率有所下降,对照组血压,心率有所上升,呈一过性,检查结束后自行恢复正常。镇静剂组和对照组血氧饱和度有所下降,但与检查前差异均无显著,P>0.05。两组均未发现呼吸抑制和心跳骤停。镇静剂组患者满意率100%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60%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在胃镜检查中联合应用咪唑地西泮和异丙酚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吴干斌 李振峰 赵治国 陆敏 尚敏杰关键词:异丙酚 胃镜检查 咪唑安定和异丙酚在胃镜检查中的镇静效果 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观察咪唑安定和异丙酚联合应用在胃镜检查中的镇静效果。方法 应用咪唑安定和异丙酚进行胃镜检查 5 0 0例 (镇静组 ) ,常规胃镜检查 2 0 0例 (对照组 ,不给镇静药物 ) ,观察两组病人在胃镜检查时的反应 (头部晃动、胃食管反流、食管裂孔疝、胃体胃窦蠕动、幽门口开放 ) ,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检查操作时间 ,检查后病人的遗忘情况和满意度。结果 镇静组 ,95 %病人检查中保持安静 ,无不适 ;对照组 ,88%病人出现痛苦表情 ;镇静组检查时头动、胃食管反流、食管裂孔疝的发生率及胃体胃窦蠕动的次数分别为 0 0 %、7 4%、1 8%和 2 1± 1 2次 /min ,明显低于对照组 (分别为 3 7 5 %、85 5 %、16 0 %和 5 4± 3 2次 /mm ,P <0 0 5~ 0 .0 1) ;镇静组检查时幽门口开放率 5 2 2 % ,对照组为 2 8 0 % (P <0 0 1) ;镇静组胃镜操作时间 4 4± 1 4min ,短于对照组 5 4± 1 6(P <0 0 1) ;镇静组检查时血压、心率有所下降 ,对照组血压、心率有所上升 ,呈一过性 ,检查结束后自行恢复正常 ;镇静组 1% ( 5 / 5 0 0 )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至 75 %~ 80 % ,给予吸氧后恢复正常 ,对照组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 ;镇静组检查结束后 97%病人完全遗忘 ,3 %部分遗忘 ;95 %病人很满意 ,5 %病人满意 ,满意率 赵治国 李振锋 李健 唐芙爱 冯常炜 陆敏 尚敏杰 段芳龄关键词:病人 胃镜检查 咪唑安定 异丙酚 血氧饱和度 胃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