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汝光

作品数:27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人工微结构与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电子电信历史地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5篇理学
  • 4篇电子电信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扫描隧道显微...
  • 4篇低能电子
  • 4篇低能电子衍射
  • 4篇衍射
  • 4篇石墨
  • 3篇原子
  • 3篇运动学
  • 3篇氨酸
  • 3篇半导体
  • 3篇STM
  • 3篇
  • 3篇LEED
  • 2篇电极
  • 2篇电子能量损失...
  • 2篇穴位
  • 2篇原子结构
  • 2篇扫描电子显微...
  • 2篇重入
  • 2篇显微镜系统
  • 2篇络穴

机构

  • 27篇北京大学

作者

  • 27篇赵汝光
  • 20篇杨威生
  • 5篇贾金峰
  • 4篇盖峥
  • 3篇赵学应
  • 3篇姜金龙
  • 3篇李文杰
  • 2篇杜文峰
  • 2篇季航
  • 2篇周立
  • 2篇张朝晖
  • 2篇刘锴
  • 2篇张云峰
  • 1篇方胜
  • 1篇王祖铨
  • 1篇陈永军
  • 1篇高山虎
  • 1篇黄向前
  • 1篇吕斯骅
  • 1篇吴思诚

传媒

  • 13篇物理学报
  • 3篇Journa...
  • 3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大学教学
  • 1篇电子显微学报
  • 1篇中国物理学会...
  • 1篇第五届全国S...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 3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4
  • 2篇1993
  • 5篇1992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i(111)3^(1/2)×3^(1/2)R30°-Ag表面结构的运动学低能电子衍射及数据平均方法的研究被引量:1
1993年
本文用运动学低能电子衍射(KLEED)及数据平均方法(CMTA)对Si(111)3^(1/2)× 3^(1/2)R30°-Ag表面结构进行了研究,经过彻底的优化,我们得到了和实验最相符合的模型。该表面最上层由Ag原子组成,它们排成“链式的蜂窝状三聚体”(honeycomb-chained-trimer)结构,在它们以下0.79A处是每个表面原胞中有三个Si原子的Si层,接下来的是形变很大的体状的Si双层。我们的分析还表明该表面存在深弛豫,这是该表面一个尚未被报道的重要特征。
贾金峰赵汝光杨威生
关键词:电子衍射
经络穴位特性信息提取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经络穴位特性信息提取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测量探头、信号处理模块、模数转换模块、恒流源模块和软件控制模块;所述测量探头包括两个电压电极、两个电流电极,所述测量探头中的电流电极连接恒流源模块;所述测量探头中的电...
张云峰杨威生赵汝光
一维石墨烯超晶格上的氢吸附被引量:1
2014年
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在一种典型的高指数面铜(410)-氧上制备出了一维石墨烯超晶格,并利用拉曼光谱(Raman)、低能电子衍射(LEED)、扫描隧道显微术(STM)等方法研究了氢原子在该超晶格上的吸附.实验结果揭示了由于超晶格的调制作用所引起的无缺陷石墨烯区域的选择性吸附,氢原子优先吸附在石墨烯超晶格一维周期中的相同部位.这一发现为进一步通过一维超晶格调控石墨烯的性质提供了更多可能.在石墨烯上的吸附氢原子除了单个或成对存在之外,实验还首次观察到一种新的三氢原子位型.
黄向前林陈昉尹秀丽赵汝光王恩哥胡宗海
关键词:扫描隧道显微镜石墨烯氢吸附
Pb/Si(001)系统界面反应的ELS研究
1992年
用可调探测深度电子能量损失谱(TRLS)及俄歇电子谱(AES)研究 Pb/Si(001)系统界面反应.结果表明:在室温下,Pb与Si发生相互作用、强烈互混,形成界面相,其厚度约(15±3)A,同时此相有确定的Pb/Si原子比,其根据是这个相有能量确定的、峰宽很窄的体等离激元峰,此峰能量为10.7eV,峰宽与Si的体等离激元峰相似.互混发生在氧污染很小的条件下,仅0.6ML 的氧就足以阻止互混的发生,形成陡变的无相互作用的 Pb/Si 界面.
赵汝光贾金峰杨威生
关键词:金属半导体肖特基势垒
稳定In/Si表面的LEED研究
2004年
利用LEED图形拟合的方法对大量不同取向In Si表面的稳定性和小面化进行了研究 ,新发现了In覆盖度在1 2单层原子以下的三个稳定表面 :Si(2 14 ) In ,Si(317) In和Si(4 36 ) In ,以及In覆盖度在 1单层原子左右的两个稳定表面Si(10 1) In和Si(313) In .此外还确定了In覆盖度在 1单层原子左右的 6个稳定In Si表面的家族领地以及In覆盖度在 1 2单层原子以下的 4个稳定In Si表面的家族领地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Si(10 3) In的家族领地相当大 ,甚至比最稳定的Si(111) 7×
李文杰姜金龙盖峥赵汝光杨威生
关键词:覆盖度低维结构
经络穴位特性信息提取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经络穴位特性信息提取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测量探头、信号处理模块、模数转换模块、恒流源模块和软件控制模块;所述测量探头包括两个电压电极、两个电流电极,所述测量探头中的电流电极连接恒流源模块;所述测量探头中的电...
张云峰杨威生赵汝光
文献传递
用可调探深的电子能量损失谱研究Sn/Si界面
1993年
用可调探测深度的电子能量损失谱辅以俄歇电子能谱和低能电子衍射,研究Sn/Si系统的界面反应。结果表明:当Sn蒸镀量大于两个原子单层,退火温度由400℃到700℃,在Sn/Si(111)界面Sn与Si发生互混,形成几个原子层厚的Sn/Si互混层,该互混层的特征体峰在15.5eV。在相同温度范围退火,Sn/Si(001)界面无可察觉的互混,仍有Sn岛存在,长时间在550℃退火低能电子衍射图形上出现(113)小晶面的衍射斑。
高山虎张云荀坤赵汝光杨威生
关键词:电子谱法
DDME分子在石墨(HOPG)表面吸附
2005年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 )研究了用真空沉积法在高定向有序石墨(HOPG)上制备的1,1dicyano -2 ,2 - (4 -dimethylaminophenyl)ethylene(DDME)薄膜。DDME在石墨表面形成十分平整的分子柱状堆积二维有序结构。还观察到了随覆盖度降低转变成为其他二维有序结构。
刘锴杜文峰季航赵汝光
关键词:STM物理吸附
色氨酸分子在石墨表面吸附的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
2005年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研究了室温下色氨酸分子(L- Tryptophane)在石墨(HOPG)表面的吸附行为。实验发现,在室温下色氨酸分子可以在石墨表面形成均匀的吸附层,并形成二维条状结构和二维单斜晶格两种有序结构。针对这2种结构给出了可能的吸附模型。这2种有序结构的形成原因被认为与相邻色氨酸分子侧链之间的π堆积相互作用有关。
杜文峰刘锴葛四平赵汝光
关键词:扫描隧道显微镜石墨色氨酸
周大爹、王老师在燕南园
<正> 从50年代初起,燕南园的孩子们就开始称呼周先生及夫人“周大爹”、“王老师”。40年过去了,当时的孩子都已年过半百,但仍亲切地称两位老人“周大爹”、“王老师”。追其源,恐怕要归到他们的次女——如雁身上。1949年初...
赵汝光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