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索宇
- 作品数:51 被引量:337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氯硝西泮、氟哌啶醇及其联合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激越症状疗效的比较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比较氯硝西泮、氟哌啶醇及其联合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激越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活性对照研究,共分3组。氯硝西泮组15例,剂量范围(2-6)mg/d;氟哌啶醇组15例,剂量范围(5-15)mg/d;氟哌啶醇+氯硝西泮组15例,氯硝西泮剂量范围(2-6)mg/d,氟哌啶醇剂量范围(5-15)mg/d。3组均以简明精神症状评定量表(BPRS)总分、BPRS兴奋激越项目分数、BPRS阳性症状项目分数及按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标准评定观察24小时。结果3组的总体疗效大致相当,24h治疗后BPRS兴奋激越项目评分与基线分比较均具显著性差异(P〈0.01),但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BPRS阳性症状项目评分与基线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之间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氯硝西泮肌注对精神分裂症兴奋激越症状的疗效与氟哌啶醇或氟哌啶醇加氯硝西泮相当。
- 李朝诸索宇王慧芳陈华余一旻刘登堂王飙张明园
- 关键词:氯硝西泮氟哌啶醇精神分裂症
-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研究被引量:33
- 2004年
- 目的 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治疗前后认知功能激发图像的特点。方法 1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进行倒背数字作业的fMRI检查,经利培酮[(3.8±0.9)mg/d]治疗(57±9)d后复查fMRI(16例)。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评价精神症状的严重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 (1)利培酮治疗后的PANSS减分率为(50±22)%,有效率为72%。(2)治疗前倒背数字作业激活范围较广泛,包括额叶、顶叶及颞叶等脑区。(3)左侧额上回治疗前激活脑区计数为4,治疗后计数为12,治疗前后激活脑区计数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9);左侧额叶腹外侧面治疗前激活平均体积为(15±38)个体素,治疗后激活平均体积为(67±76)个体素,治疗前后的差异有显著性(P=0.046)。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发病初期就存在工作记忆缺陷,这种缺陷可能与左侧额上回及额下回激活低下有关,利培酮治疗可改善患者的工作记忆缺陷。
- 刘登堂江开达徐一峰诸索宇施慎逊刘含秋黎元冯晓源
- 关键词:首发症状精神分裂症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利培酮
-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D4受体基因相关因素的研究被引量:2
- 2000年
- 目的探讨D4受体基因与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易感性、患者的性别及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用PCR技术测定104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和76例正常人的D4受体基因。结果发现D4受体基因与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易感性相关联,其基因频率分布有性别差异。结论D4受体基因可影响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易感性,D4受体基因多态性的频率分布受患者的性别影响。
- 罗星光江开达江三多顾牛范杨晓敏诸索宇张永华薛根康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多态性
- 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效血药浓度的研究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究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血药浓度,并观察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单臂、开放、前瞻性研究。共纳入3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单用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观察期8周,完成30例。通过PANSS量表评价疗效;安全性评估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指标、心电图及不良反应记录表。采用HPLC-MS方法测定治疗1周末、2周末、4周末及8周末帕利哌酮的血药浓度。结果:治疗有效率达76.67%(23/30)。治疗有效患者的帕利哌酮治疗剂量为(9.52±2.15)mg·d-1,平均有效血药浓度为(49.14±26.38)ng·m L-1,有效血药浓度范围为13.5-93.7 ng·m L-1,治疗剂量与有效血药浓度存在正相关(r=0.396,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锥体外系反应和高催乳素血症。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好,安全性高,有效血药浓度范围为13.5-93.7 ng·m L-1。
- 闻晖盛建华诸索宇乔颖乔屹杨福中季曹珺张蕾
- 关键词:帕利哌酮缓释片精神分裂症血药浓度安全性
- 临床治愈及未治愈抑郁症患者的脑灰质体积差异
- 背景获得临床治愈是抑郁症患者治疗的理想目标。但许多患者虽然经过恰当抗抑郁药物治疗,依然不能获得临床治愈。有研究显示,某些大脑结构的异常可能与不佳的临床结局有关。目的比较临床治愈及未治愈抑郁症患者的脑灰质体积是否存在差异。...
- 邵春红诸索宇王志阳蔡亦蕴施慎逊
- 关键词:临床治愈抑郁症患者
- 文献传递
- 利培酮口服液合用氯硝西泮与氟哌啶醇针剂肌内注射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状疗效和安全性的研究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比较利培酮口服液合用氯硝西泮与氟哌啶醇针剂肌内注射(以下简称肌注)对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由氟哌啶醇肌注换利培酮口服(以下简称换药组)对急性期疗效的影响。方法205例伴有急性激越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利培酮口服液组(104例)和氟哌啶醇肌注组(101例)。研究分为急性激越症状疗效评价(治疗前5d)和换药后急性期疗效评估(治疗6周)2个阶段。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兴奋因子(PANSS-EC)及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作为主要疗效评价指标。安全性评估采用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Simpson-Angus Rating Scale,SAS)和静坐不能评定量表(Barnes Akathisia Scale,BAS)评定锥体外系症状、记录不良事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前5d利培酮口服液组和氟哌啶醇肌注组的急性激越症状都有明显改善(P〈0.01),2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口服液组合作程度好于氟哌啶醇肌注组(P〈0.05),锥体外系不良反应低于氟哌啶醇肌注组(P〈0.05)。由氟哌啶醇肌注换利培酮口服后,治疗6周末口服组和换药组疗效及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换药组高于口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口服液合用氯硝西泮口服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状与氟哌啶醇肌注疗效相当,但利培酮口服液合作程度好,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由氟哌啶醇肌注换利培酮口服对急性期疗效无明显影响。
- 房茂胜赵靖平李乐华陈红辉李毅刘连忠叶萌黄继忠诸索宇王刚张庆娥郑洪波张璐璐汪波周建初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利哌立酮氟哌啶醇
- 不同性别海洛因依赖者低频振幅的差异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在静息状态下,观察不同性别海洛因依赖者默认模式网络(DMN)低频振幅的变化。方法:被试者包含26名海洛因依赖者(HD组)和20名健康对照者(HC组)。其中,HD组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理咨询门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临床心理科门诊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男性14名,女性12名。HC组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体检中心。所有被试者完成一般人口学和成瘾相关资料后,进行功能磁共振扫描获取静息态磁共振数据。一般人口学及成瘾相关资料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fMRI数据使用SPM8软件分析。结果:HD组和HC组被试者均完成一般人口学和成瘾相关资料的评估。因为明显头动,HD组2例和HC组1例磁共振数据被剔除。两组被试者的年龄、受教育年限及性别构成比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静息态低频振幅的结果显示,与HC组相比,HD组患者的左侧扣带回后部、右侧中央旁小叶、双侧额上回内侧、双侧颞中回及右侧楔前叶的低频振幅活动明显减弱。与女性相比,男性HD患者的缘上回、角回及额上回内侧脑区的低频振幅活动增强;但右侧楔前叶、左侧颞上回、左侧颞中回和左侧中央旁小叶的ALFF活动则减弱。结论:海洛因依赖改变了大脑DMN的功能,这种变化存在着性别差异。
- 邵春红彭毅华诸索宇江海峰王志阳施慎逊林国珍
- 关键词:海洛因依赖静息态功能磁共振低频振幅
- 利培酮合并氯硝西泮口服与氟哌啶醇肌注后换利培酮口服治疗精神分裂症兴奋激越症状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比较利培酮口服液合并氯硝西泮片与氟哌啶醇肌注控制精神分裂症兴奋激越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在兴奋激越控制后以利培酮口服液替换氟哌啶醇肌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33例兴奋激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8例随机分入利培酮组,利培酮口服液(2~6ml/d)合并氯硝西泮(4~8mg/d),第6天起氯硝西泮逐渐减量,共观察47d;15例分入氟哌啶醇组,前5天氟哌啶醇肌注(10~20mg/d),第6天起逐渐替换为利培酮口服液(2~6ml/d),共观察47d。以阳性与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Barnes静坐不能量表(BAS),类帕金森综合征量表(SA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第5天末利培酮组和氟哌啶醇组PANSS兴奋激越因子分的平均(标准差)减分值分别为6.9(3.8)分,8.2(4.7)分,t=0.85,P=0.403,PANSS总分平均减分值分别为41.1(13.5)分,47.7(14.2)分,t=1.31,P=0.199。第5天末利培酮组的SAS评分低于氟哌啶醇肌注组[分别为0(0)分,2(9)分,Z=2.72,P=0.006]。结论利培酮口服液合并氯硝西泮片剂可有效安全地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兴奋激越。用氟哌啶醇肌注控制兴奋激越后直接换利培酮口服液,也能保持疗效。
- 陈正诸索宇闻晖乔颖吴彦徐筠李朝彭代辉黄继忠
- 关键词:利培酮氟哌啶醇精神分裂症
- 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继发抑郁被引量:6
- 1998年
-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继发抑郁的疗效。方法:使用“旧金山预防抑郁研究”教材录制的录像带,对23例伴有抑郁症状,且符合DSM-Ⅳ有关精神分裂症和分裂样精神障碍诊断标准患者,通过看录像进行认知行为疗法,每周一次,8周为一疗程。治疗前后用HAMD、CES-D、HAMA、BPRS、GAS量表评定。结果:认知行为治疗后HAMD、CES-D、HAMA评分均有逐渐下降趋势、GAS评分有逐渐上升趋势(P<0.05),而BPR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6周及8周HAMD减分率与BPRS减分率、GAS变化值之间均呈密切相关(P<0.01)。结论:认知行为疗法能改善精神分裂症的抑郁和焦虑症状。
- 江开达王志阳张守杰王志阳张守杰诸索宇李冠军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抑郁焦虑认知行为疗法
- 广泛性焦虑障碍和惊恐障碍患者情绪Stroop任务功能磁共振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广泛性焦虑障碍(GAD)和惊恐障碍(PD)患者情绪Stroop任务时的脑功能状态及其差异。方法:对经过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修订版(DSM-IV-TR)轴I障碍定式临床检查病人版(SCID-I/P)确诊的5例GAD患者(GAD组)、10例PD患者(PD组)及9名正常对照(正常对照组)完成相关的心理评估,并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功能磁共振扫描。结果:功能磁共振结果显示,处理一般焦虑信息干扰时,PD患者和GAD患者均表现出皮质功能不足和皮质下反应增强;处理惊恐/恐惧相关信息干扰时,PD患者仍表现出皮质功能不足。正性词任务时PD患者皮质功能不足,而GAD患者皮质及皮质下激活均增加。结论:GAD与PD患者均存在不同的脑功能差异。
- 陈静施慎逊汤伟军王志阳诸索宇蔡亦蕴苏亮沈一峰
- 关键词: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功能磁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