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裴仁治

作品数:36 被引量:127H指数:6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宁波市医学科技计划项目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2篇细胞
  • 20篇白血
  • 20篇白血病
  • 17篇急性
  • 9篇粒细胞
  • 8篇淋巴
  • 8篇干细胞
  • 8篇干细胞移植
  • 7篇造血
  • 7篇造血干
  • 7篇造血干细胞
  • 7篇造血干细胞移...
  • 7篇髓系
  • 7篇髓系白血病
  • 7篇急性髓系
  • 7篇急性髓系白血...
  • 6篇早幼粒细胞
  • 6篇早幼粒细胞白...
  • 6篇粒细胞白血病
  • 6篇疗效

机构

  • 36篇宁波大学
  • 3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宁波市第一医...

作者

  • 36篇裴仁治
  • 23篇陆滢
  • 23篇刘旭辉
  • 22篇陈冬
  • 21篇张丕胜
  • 19篇杜小红
  • 19篇曹俊杰
  • 13篇李双月
  • 11篇沙科娅
  • 10篇马俊霞
  • 9篇叶佩佩
  • 9篇唐善浩
  • 8篇陈列光
  • 6篇吴静怡
  • 5篇范峥
  • 5篇林丽
  • 4篇张碧波
  • 3篇史晓薇
  • 3篇周剑峰
  • 3篇金洁

传媒

  • 4篇浙江医学
  • 4篇中国现代医生
  • 3篇现代实用医学
  • 3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中国临床药理...
  • 2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中华危重症医...

年份

  • 3篇2024
  • 3篇2023
  • 7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2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组蛋白H3K27甲基化抑制剂EPZ005687对U937细胞和正常骨髓CD34^+细胞凋亡、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组蛋白H3K27甲基化抑制剂新药EPZ005687对白血病细胞系U937细胞和正常骨髓CD34+细胞的凋亡、增殖抑制和细胞周期的影响。以不同浓度的EPZ005687作用于U937细胞,在不同时间点采用Annexin V/PI法检测细胞凋亡,WST-1法检测细胞增殖,7-AAD流式细胞术检测法检测细胞周期,免疫化学法检测H3K27组蛋白甲基化活性。结果表明:EPZ005687显著诱导U937细胞的凋亡,在0.5、1、5和10μmol/L浓度下作用于U937细胞48 h后,其凋亡率分别为3.96%±0.79%、5.74%±0.73%、13.34%±1.77%和25.24%±2.55%,而EPZ005687对正常骨髓CD34+细胞的凋亡影响较小;在0.5、1、5和10μmol/L浓度下CD34+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64%±0.62%、4.28%±0.99%、6.18%±1.19%和7.56%±1.34%;0.5、1、5和10μmol/L浓度的EPZ005687分别作用于U937细胞12 h至96 h,作用CD34+细胞1至5 d,明显观察到EPZ005687显著抑制U937细胞的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而对正常CD34+细胞的增殖抑制并不明显。细胞周期分析显示,1μmol/L EPZ005687作用72 h可使U937细胞明显阻滞于G1期(64.18%±13.27%vs 49.43%±12.54%),S期细胞比例明显下降低(9.67%±2.61%vs 15.26%±5.58%),而正常CD34+细胞因多数细胞位于G1期,S期细胞较少而不受其影响。进一步的H3K27组蛋白甲基化检测分析显示,EZP005687可明显地降低U937细胞的H3K27组蛋白甲基化,而不降低正常CD34+细胞的H3K27组蛋白甲基化。结论:组蛋白H3K27甲基化抑制剂EPZ005687明显抑制U937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但对正常造血细胞CD34+影响较小,可作为一种潜在的血液肿瘤治疗药物应用于临床。
唐善浩裴仁治马俊霞张丕胜刘旭辉杜小红陈冬沙科娅曹俊杰李双月
关键词:U937细胞细胞凋亡细胞周期
急性早幼粒细胞患者治疗前后循环内皮细胞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患者治疗前后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CECs)数量、表面抗原及生物学特性的变化,并分析其与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免疫磁珠结合三色流式细胞仪分选计数APL患者初诊及治疗后CECs的数量;免疫荧光染色检测APL患者初诊及治疗后CECs表面CD146、CD31、CD144、VEGFR-2、CD45及CD133的表达水平。体外培养CECs进行血管生成实验及细胞集落形成率的测定。结果:APL患者CECs在外周血白细胞〉10×10^-9/L及CD34阳性患者中数量明显增多(P〈0.05),高危、低危及中危3组患者的CECs数量也呈现明显的差异(P〈0.05)。32例APL患者诱导化疗后均获得完全缓解,治疗后CECs数量及其表面CD133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同时治疗后APL患者CECs体外形成血管数目及细胞的集落形成率均明显减少(P〈0.05)。APL患者CECs数量治疗后/治疗前的比值与As_2O_3治疗1周后的尿砷浓度呈现明显负相关性(P〈0.05)。结论:精确计数并深入了解CECs生物学特性可能有助于评价APL的预后及设计治疗策略。
裴仁治吴静怡张丕胜刘旭辉杜小红陈冬沙科娅李双月曹俊杰陈列光庄贤栩叶佩佩范峥林丽唐善浩张碧波史晓薇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循环内皮细胞
一种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及其应用,是国际上首株由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白血病细胞建立起来的,被命名为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YYXY‑M6,于2023年7月24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武汉大学,中国...
陆滢陈冬李枫林裴仁治庄海慧林青青袁娇娇
一线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老年人初治中高危或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一线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巩固治疗老年人初治中高危/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8月在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接受auto-HSCT的国际预后指数(IPI)≥3分的初治老年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因素。结果全部31例患者中男18例、女13例,中位年龄65(60~75)岁;13例(41.9%)淋巴结外受累部位≥2处,13例(41.9%)骨髓累及,IPI中高危(3分)21例(67.7%)、高危(≥4分)10例(32.2%);移植前疾病处于完全缓解(CR)21例(67.7%)、部分缓解(PR)10例(32.3%)。所有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植入、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分别为10(9~16)d、12(8~58)d。移植后中位随访20.9(3.1~73.0)个月,100 d内移植相关死亡率为3.2%(1/31),2年总生存(OS)率、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77.2±8.4)%、(72.7±8.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移植前部分缓解状态[OS(HR=30.064、95%CI:2.231~405.209、P=0.010),PFS(HR=9.165、95%CI:1.926~43.606、P=0.005)]和移植物中CD34+细胞数<3×10^(6)/kg[OS(HR=12.004、95%CI:1.234~116.807、P=0.032),PFS(HR=6.115、95%CI:1.325~28.221、P=0.020)]是影响老年淋巴瘤患者OS及PF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结论auto-HSCT治疗可能改善经慎重选择的老年DLBCL患者的预后,移植前疾病状态和移植物中CD34^(+)细胞数是影响auto-HSCT疗效的重要因素。
叶佩佩陆滢胡佑倩曹俊杰陈列光张丕胜陈冬刘旭辉杜小红陈瑶裴仁治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与白介素-11治疗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对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与白介素-11在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中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参与此次研究的对象均为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共40例,均于2014年1月份到2015年12月份在本院接受治疗。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白介素-11治疗,实验组实施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预后显示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明显,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血小板情况差异明显,实验组的血小板恢复最大值、血小板<50×109/L的持续时间、血小板恢复至75×109/L、100×109/L的时间均比对照组理想,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实验组的安全性理想,不良反应率比对照组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其安全性和疗效比白介素-11理想。
陈列光裴仁治张丕胜陆滢刘旭辉吴静怡
关键词: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白介素-11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
rhTPO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临床研究
2022年
目的观察rhTPO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疗效分析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随机、对照的研究,分析2018年9月~2020年5月于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观察组30例,为应用rhTPO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对照组42例,为未应用rhTPO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反应、安全性、经济效益。结果观察组血小板植入时间为(11.23±3.38)d,对照组为(12.14±1.5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观察组白细胞植入时间为(11.00±1.20)d,对照组为(11.24±0.96)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0)。两组白细胞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因不良反应或不耐受而停药病例,应用rhTPO患者平均住院费用为(60107.19±17890.43)元,对照组平均住院费用为(62895.13±11765.42)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TPO应用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可缩短血小板植入时间,+5 d时应用有效、安全。rhTPO应用不影响白细胞植入时间,观察组平均住院费用更低。
王甜甜曹俊杰范峥刘旭辉裴仁治陆滢
关键词:RHTPO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恶性血液病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诱导治疗过程中继发弥漫性肺泡出血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一种特殊亚型,具有独特的细胞遗传学改变,且90%以上的患者有特异性染色体易位(t15;17)(q22;q21),其中t(15;17)易位可形成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蛋白(promyelocytic leukemia protein,PML)-维甲酸受体α(retinoic acid receptor alpha,
曹俊杰裴仁治刘旭辉杜小红陈冬沙科娅陈列光李双月庄贤栩乐静牧启田陆滢
关键词:弥漫性肺泡出血染色体易位维甲酸受体Α去甲氧柔红霉素
一种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及其应用,是国际上首株由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白血病细胞建立起来的,被命名为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YYXY‑M6,于2023年7月24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武汉大学,中国...
陆滢陈冬李枫林裴仁治庄海慧林青青袁娇娇
Bcl-2抑制剂Venetoclax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2022年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复杂的分子生物学和临床异质性疾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且年龄与预后存在相关性。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标准治疗方案没有发生重大的改变,老年AML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未见明显改善。近年来,以Venetoclax为基础的诱导化疗方案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因此,Venetoclax的出现可能改变老年患者AML治疗的格局。本文就Bcl-2抑制剂Venetoclax治疗老年AML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于朱若涵裴仁治
关键词: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联合化疗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IL-11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0
2014年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获得性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广泛的皮肤黏膜出血,也可出现危及生命的内脏出血。随着针对1TP发病机制新药物的出现,治疗有了更多选择。近年,国内外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利妥昔单抗及重组人IL-11(rhlL-11)单药治疗难治性ITP取得一定疗效,但部分患者仍无效,本研究拟报告两者联合治疗19例难治性ITP的疗效。
杜小红曹俊杰裴仁治张丕胜马俊霞刘旭辉陈冬沙科娅李双月林丽庄贤栩张碧波范铮
关键词: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利妥昔单抗IL-11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小剂量难治性ITP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