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凯华

作品数:30 被引量:64H指数:5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卫生厅科研基金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细胞
  • 10篇肺癌
  • 8篇细胞肺癌
  • 8篇小细胞
  • 8篇小细胞肺癌
  • 8篇非小细胞
  • 8篇非小细胞肺癌
  • 6篇P14
  • 5篇糖尿
  • 5篇糖尿病
  • 5篇ARF
  • 4篇肿瘤
  • 3篇代谢
  • 3篇蛋白
  • 3篇胸外
  • 3篇胸外科
  • 3篇手术
  • 3篇术后
  • 3篇外科
  • 3篇腺癌

机构

  • 16篇青岛大学医学...
  • 11篇青岛大学
  • 4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泰山医学院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泰安市泰山区...
  • 1篇青岛市市立医...
  • 1篇青岛市第八人...
  • 1篇潍坊市寒亭区...
  • 1篇沈阳市和平区...
  • 1篇济宁市第二人...

作者

  • 30篇田凯华
  • 7篇贾兆通
  • 6篇沈毅
  • 4篇罗宜人
  • 4篇林乐胜
  • 4篇张林
  • 3篇李川
  • 3篇王勇杰
  • 3篇矫文捷
  • 2篇姬广福
  • 2篇王明钊
  • 2篇于富华
  • 2篇刘玉洪
  • 2篇江海源
  • 2篇赵惠儒
  • 2篇韩成河
  • 2篇马勇
  • 1篇王耀鹏
  • 1篇矫文杰
  • 1篇郭晓静

传媒

  • 3篇山东医药
  • 3篇临床医学进展
  • 2篇青岛大学医学...
  • 2篇济宁医学院学...
  • 2篇中国肺癌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齐鲁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全国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3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7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新型胸外科消毒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胸外科消毒器,具体涉及胸外科手术领域,包括储液箱,所述储液箱内腔设有挤压机构,所述储液箱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底端固定安装有止流箱,所述止流箱内腔设有止流机构,所述止流箱底部固定...
田凯华李川
文献传递
1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英文)
2014年
目的:观察1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108例1型糖尿病患者及106例非糖尿病人群腰椎1至4(L1、L2、L3、L4、、L1-4总体)及左侧髋部(股骨颈、大转子、ward's三角、股骨干及左髋总体)骨密度,同时测定受试者年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1型糖尿病患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利用多元回归分析1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相关因素。结果:L1-4总体BMD和左髋总体BMD与年龄、HbA1c呈负相关,与BMI呈正相关(P<0.05);左髋总体BMD与性别有关(P<0.05)。结论:1型糖尿病患者BMD低于对照人群,1型糖尿病患者的性别、年龄、BMI、HbA1c水平与BMD关系密切。
孙明霞贾兆通李长贵田凯华魏梅刘明娣
关键词:1型糖尿病骨密度影响因素
表观遗传修饰调控微小RNA表达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0年
肺癌是全世界癌症引起死亡中较常见的一种。近年来,参与肺癌发病的分子机制被逐步揭开,但是其发生发展的确切机制并未完全阐明。其中微小RNAs(microRNAs,miRNAs)是一种短小并且广泛存在于植物、病毒及人类等各种生物中的内源性单链的非编码RNA。miRNAs在正常肺组织中发挥着多种功能,它参与细胞生长、代谢、增殖和分化等众多生物学过程。而miRNAs的异常表达与肺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相关。因此,miRNAs可被视为一种新的生物标志物。与编码蛋白质的基因类似,miRNA的表达和功能受多种因素以及表观遗传网络(包括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机制)的调控。此外,miRNAs本身也能调控那些表观遗传修饰的关键酶来影响表观修饰。miRNA与表观基因学之间的相互联系将有助于我们研发以miRNA为导向的肺癌诊断、治疗和预后的方案。
胡锡麟田凯华
关键词:肺肿瘤MIRNA表观遗传修饰
非小细胞肺癌中p14^(ARF)杂合性缺失的研究
2004年
田凯华赵惠儒宗志红张林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P14^ARF蛋白表达
狗大脑中动脉阻断后急性脑梗塞早期CT、MRI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田凯华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CTMRI病理
YTHDF2抑制NSCLC发生、发展的相关分子机制
2025年
背景与目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是目前全球发病率最高和死亡人数最多的恶性肿瘤,而其具体的发病机制仍然未知。相关文献和既往实验研究发现m6A的阅读蛋白YTHDF2可能通过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抑制NSCLC的发生、发展。本研究拟通过对NSCLC患者肿瘤组织进行病理观察以及生信分析,探索NSCLC的发生发展机制,对未来产生更加有效的NSCLC治疗手段和改善NSCLC患者的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于青岛大学胸外科确诊肺癌并住院手术的64例NSCLC患者的肿瘤及癌旁组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形态学标准)。对上诉样本分别进行病理染色及生信分析。结果:64例标本的HE染色可见肿瘤组织中病理损伤明显,能明确采集样本的诊断并与癌旁组织区分。TUNEL染色可见:肿瘤组织细胞凋亡水平升高。qRT-PCR实验结果表明在肿瘤组织中YTHDF2和p14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 ARF蛋白的表达,达到延缓NSCLC发生、发展和改善NSCLC患者预后的作用。Background and objectiv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is currently the most prevalent and deadly malignancy worldwide. However, the precise mechanisms underlying its pathogenesis remain largely unknown. Previous literature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suggest that YTHDF2, an m6A reader protein, may inhibit the initiation and progression of NSCLC through molecular interactions.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s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NSCLC by conducting pathological observations and bioinformatic analyses of tumor tissues from NSCLC patients. The findings are expected to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re effective 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NSCLC and to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NSCLC patients. 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collected tumor and adjacent normal tissues from 64 NSCLC patients who were diagnosed and underwent surgery between May 2021 and May 2022 in the Depar
许浩然刘浩然徐汉林靳春昊温如然胡晔田凯华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5-氮杂-2脱氧胞苷去除p14启动子甲基化对人肺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2019年
目的探讨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DAC)去除p14ARF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状态对人肺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NMSP)检测spca1细胞系及beas2b细胞系p14ARF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情况,根据细胞类型及是否进行DAC处理将细胞分为4组:spca1 DAC处理组、spca1对照组、beas2b DAC处理组、beas2b对照组,每组设置6个复孔,Western blot检测各组p14ARF蛋白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进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 NMSP检测到spca1细胞p14启动子区域存在异常的甲基化状态,使用DAC去除p14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spca1细胞中ARF蛋白的表达恢复,细胞凋亡率spca1 DAC处理组(20. 69±1. 03)%显著高于spca1对照组(10. 63±0. 82)%(t=13. 17,P <0. 05);而在beas2b细胞系以上结果均无明显差异,其中细胞凋亡率beas2b DAC处理组(7. 38±0. 36)%与beas2b对照组(6. 98±0. 42)%无显著差异(t=1. 25,P> 0. 05)。结论 DAC去除p14ARF启动子区域异常甲基化后ARF蛋白表达恢复,诱导spca1细胞凋亡,对肺癌发生起到抑制作用。
贾炳阳田凯华
关键词:P14ARF肺癌
急性脑梗塞早期MRI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阻断狗大脑中动脉建立急性脑梗塞动物模型,观察早期MRI表现及其病理改变。材料与方法将16只成年狗随机分为实验组(10只)和对照组(6只)。经颞开颅阻断一侧大脑中动脉(MCA),造成其供应区急性缺血性脑梗塞,术后2,4,6,8,12小时行MRI薄层扫描;取出动物大脑观察病理改变,测定不同时相梗塞区T2时间和组织水含量。结果MRI最早2小时表现异常,T2加权像可见尾状核头部、豆状核信号增高;桓塞6小时,MRI可见尾状核、豆状核形成明确梗塞,并出现占位征象。梗塞2小时,电镜下已有缺血水肿改变,4小时光镜下出现脑缺血水肿改变,电镜下见血脑屏障受损。相关分析表明:病灶区T2时间变化与组织水含量变化在时序上有密切关系,经 t检验差别具显著意义(P<0.01)。结论本项实验结果表明,MRI可用于脑梗塞早期的诊断,在显示病灶方面,MRI T2加权像优于T1加权像。急性脑梗塞早期 MRI表现的病理基础是脑水肿。
于富华田凯华姬广福韩成河江海源马勇
关键词:梗塞磁共振成像
沙培林对胸部肿瘤术后患者早期免疫功能的影响
2013年
目的探讨沙培林对胸部肿瘤术后患者早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71例胸部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术中使用含有沙培林溶液的明胶海绵贴于手术创面,对照组35例术中不予沙培林处理。比较两组术后胸腔引流量以及外周血CD+4、CD+8和NK细胞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后胸腔引流量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外周血CD+4、CD+8、NK以及CD+4/CD+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胸部肿瘤手术中使用沙培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术后早期的免疫功能。
韩斌田凯华李川玄云鹏
关键词:胸部肿瘤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
残胃代食管治疗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中下段癌14例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残胃代食管治疗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6年2月至2012年7月手术治疗14例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1例,年龄57.2(49~65)岁;5例行弓上吻合,9例行弓下吻合。结果手术时间(2.3+0.4)h,术中失血量(270.0+60.0)ml;术后禁饮食时间(7.3+1.8)d,住院时间(13.7+3.1)d,无吻合口瘘和围术期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57%(4/14),以肺部炎症和心律失常为主。术后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5.7%、50.0%和21.4%。结论残胃代食管,将残胃连同脾脏、胰尾移至胸腔,行食管残胃吻合术,适用于治疗胃大部切除术后中下段食管癌,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杨荣华田凯华矫文捷韩斌沈毅林乐胜
关键词:食管肿瘤胃切除术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