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峰明

作品数:87 被引量:377H指数:12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8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5篇经济管理
  • 38篇哲学宗教
  • 2篇政治法律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9篇主义
  • 27篇资本论
  • 24篇《资本论》
  • 20篇唯物
  • 15篇资本
  • 12篇《资本论》及...
  • 11篇唯物史观
  • 10篇马克思主义
  • 9篇哲学
  • 9篇唯物主义
  • 9篇历史唯物主义
  • 9篇经济学
  • 9篇剥削
  • 8篇生产力
  • 8篇资本主义
  • 8篇产力
  • 6篇社会主义
  • 6篇劳动价值论
  • 6篇辨析
  • 5篇政治经济

机构

  • 82篇清华大学
  • 15篇北京农学院
  • 1篇中央财经大学
  • 1篇青海大学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中共北京市委...

作者

  • 84篇王峰明
  • 14篇牛变秀
  • 4篇何海燕
  • 2篇莫小丽
  • 2篇项荣建
  • 1篇刘新刚
  • 1篇田磊

传媒

  • 12篇马克思主义研...
  • 7篇当代经济研究
  • 7篇教学与研究
  • 5篇马克思主义与...
  • 5篇哲学研究
  • 5篇天津社会科学
  • 4篇思想理论教育...
  • 4篇学习与探索
  • 4篇高校理论战线
  • 4篇上海财经大学...
  • 3篇学术界
  • 3篇学术研究
  • 3篇现代哲学
  • 3篇北京行政学院...
  • 2篇浙江大学学报...
  • 2篇高校马克思主...
  • 1篇哲学动态
  • 1篇国外理论动态
  • 1篇中国特色社会...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年份

  • 3篇2024
  • 5篇2023
  • 10篇2022
  • 5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8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济关系与分配正义——《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的“权利-正义观”辨析被引量:11
2019年
立足于《资本论》及其手稿,对《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的权利观和正义观进行互文性解读,就会发现:(1)从劳动时间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看,由于它依然是人们从社会获得生活资料的基础,所以,基于按劳分配的人的权利仍然是较为狭隘的。(2)从人所处其中的多重社会关系和由此决定的人的本质的多样性来看,由于按劳分配在确认一种关系(劳动关系)中人的平等权利的同时默认了其他关系中人的权利的不平等,所以,这种平等权利同一切权利一样,在内容上仍然是一种不平等的权利。(3 )从对社会总产晶的各项扣除来看,由于无论是生产资料的扣除还是消费资料的扣除,都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使然,所以,人的(分配)权利会受到经济结构和文化发展的制约。(4)如果说人性论是权利观和正义观的理论基础,那么,历史观就是人性论的理论基础。权利-正义观、人性论与社会-历史观是一致的。
王峰明
关键词:权利分配正义《哥达纲领批判》《资本论》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互联网+”时代的挑战与回应被引量:2
2016年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例指出:"互联网+"时代对理论研究提出的新要求,加之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具有的独特品质,使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诸多挑战。要应对之,就必须在理论的"深入"与"浅出"两个方面着力。前者要求重视和加强文本研究和比较研究,真正进入马克思的思想世界,深入理解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后者则要求立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种种现实问题作出有力剖析,并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最后,大众化不等于庸俗化,要防止和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的思想倾向。
王峰明莫小丽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经济学资本论
如何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资本观——与荣兆梓先生商榷被引量:1
2024年
在马克思看来,价值增殖即无偿占有剩余价值从而实现对工人的剥削,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目的,为此,资本必须与工人发生雇佣关系,这种单向度、不平等的权力-支配关系构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内容。决不能把价值增殖和雇佣劳动与资本剥削割裂开来。只追求价值增殖或只雇用劳动而不剥削的所谓“公有资本”概念并不成立。对于处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而言,由于资本是当今世界的“普照之光”,资本主义又建立在商品生产基础上,它迫使一切生产都采用商品生产形式;同时,由于吸收和借鉴资本的文明成果,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前提;这些都使得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不仅与市场经济联系在一起,而且与资本联系在一起。市场经济和资本之于公有制经济,都是一种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它们之间的联系因而是“外在的”,而非“内在的”和“有机的”。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两种具体实现形式,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采取股份公司形式,这些都是公有制经济利用市场经济和资本的具体表现形式,决不能由此把公有制经济变性为资本经济。所谓“国有资本”和“集体资本”概念同样难以成立。
王峰明
关键词:公有资本私有资本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马克思经济学假设的哲学方法论辨析--以两个“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问题为例被引量:7
2009年
把握"市场价值"范畴的多样性规定及其承前启后的枢纽作用,是理解马克思关于两种意义上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思想的关键,也是我们破解马克思经济学的假设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从马克思运用的各种前提性假设的变化来看,这实际上是其"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哲学方法论内在的组成部分,既包含了初始的"加"假设,同时也包含着后来的"去"假设。这一哲学方法为解决本质与现象中存在的一般与个别的矛盾问题提供了一把钥匙。从《资本论》辩证逻辑理性思维的行程来看,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升华,把整体混沌的表象作为精神上理解的具体再现出来。马克思经济学的任何前提性假设,都不是"自明"的和"自足"的,都需要在历史过程的社会实践基础上接受理性的剖析和探究。
王峰明
关键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中介环节
在延续与断裂之间——驳吉登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被引量:4
2014年
吉登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的观点是值得反驳的,不能把《形态》与《形式》割裂开来,认为前者是延续主义的历史观,后者则是延续主义和断裂主义的并存。不能把资本主义社会和此前的非资本主义社会割裂开来,认为前者是阶级社会,后者则是阶级分化社会;只有在前者那里,私有财产才是重要的,阶级关系和阶级剥削才侵入到生产过程中,经济和政治才出现制度性分离。不能把社会历史发展的延续性和断裂性割裂开来,既不存在无断裂的延续,也不存在无延续的断裂,坚持延续性和断裂性的辩证统一是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基本原则和立场。
王峰明
关键词:延续性历史唯物主义吉登斯
历史深处的漫步与遐思——陈先达先生的社会历史规律观述评被引量:2
2015年
围绕社会历史的本质和规律这一唯物史观的核心议题,陈先达先生从社会历史规律异于自然规律的特点,社会历史规律的表现形式和实现方式,社会历史规律与人的意志、目的和动机的关系,社会历史规律与人的自由和解放的关系,历史决定论与非决定论和反决定论的关系等多个侧面多种角度作了阐释。本文就此进行概述,希望以此推动这一重要问题的研究。
王峰明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
如何看待经济对宗教的决定作用?——评马克斯·韦伯对唯物史观“统一决定论”的批评
2022年
基于宗教起源和宗教信仰的具体性和多样性,韦伯对唯物史观的经济统一(或一元)决定论提出质疑和批评。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本原因,不仅在于韦伯只是关注宗教的现象特征,无意于揭示背后的本质和规律,以现象的多样性否定本质层面经济的统一决定作用;而且在于韦伯把经济对宗教的决定作用解读为一一对应的线性关系,而实际上,它所强调的是宗教必须适合于或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就宗教的起源而言,宗教的产生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充满了随机性、偶然性和不确定性;但在本质层面,宗教只有适合于和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才能生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就不同阶层的宗教信仰而言,相同的经济生活模式可以对应于不同的宗教信仰,相同的宗教信仰也可以对应于不同的经济生活模式,只要这种宗教信仰是同这种经济生活模式相适应的。在此意义上,韦伯的宗教社会学不仅不是对唯物史观经济决定论的否定,反而在经验层面提供了具体材料和实证支撑。
王峰明高少
关键词:宗教经济决定论唯物史观
《资本论》与历史唯物主义微观基础——以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为例被引量:14
2011年
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深入价值和剩余价值运动的经济(学)的层面,对物质生产和生产力的本质规定、具体形式和内在构成,对其在社会存在和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对这种决定性与人的能动性之间的关系等重要问题作了详尽阐释,从而使历史唯物主义的框架性宏观结论在微观层面上获得经验事实和实证材料的支撑。要具体地而不是抽象地理解和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范畴和基本原理,停留在《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不够的。要以《资本论》及其手稿为基础推进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就必须打破学科分割的局面,并切实注重文献学和文本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王峰明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理论资本论
历史视阈中的资本剥削与贫困问题——与何祚庥先生商榷被引量:2
2015年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具体历史进程中考察无产阶级的贫困问题,需要把"制度"和"社会"两个不同的层面区别开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消除贫困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一种"社会性"成就,而不是"制度性"成就。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反贫困政策和措施,是对资本本性和精神的扬弃,是给予资本剥削的自觉而有力的控制和限制,所以它们是"抑制"资本的结果,而不是"放任"资本的结果。在方法论上,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与资本主义欠发达国家的情况、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情况与其外部的情况、资本主义发展高涨时的情况与资本主义发展不景气时的情况综合起来进行考察,就会发现马克思的贫困理论并没有过时。
牛变秀王峰明
关键词:无产阶级贫困化马克思主义
剩余劳动·历史发展·唯物史观——《剩余劳动与唯物史观理论建构》一文观点的辨正
2006年
无论剩余劳动还是必要劳动,作为人的统一的劳动过程中的两个方面、两种属性,都既含有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含有人与人的关系。精神文化生产和精神文化生产力,无论多么重要,其历史地位和作用总是第二性的,要受物质生产和物质生产力的决定和制约。只有在雇佣劳动这种生产关系的高度,才能把握资本和资本主义的实质。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可以通过剩余劳动的“资本化”而实现共同富裕,是一种方向性的错误。
王峰明
关键词:历史发展唯物史观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