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强珍

作品数:14 被引量:78H指数:5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动脉
  • 4篇心病
  • 4篇介入
  • 4篇护理
  • 4篇冠心病
  • 3篇心肌
  • 3篇他汀
  • 3篇伐他汀
  • 3篇病患
  • 2篇动脉内
  • 2篇心肌梗死
  • 2篇术后
  • 2篇球囊
  • 2篇球囊反搏
  • 2篇主动脉
  • 2篇主动脉内
  • 2篇主动脉内球囊...
  • 2篇疗效
  • 2篇疗效观察
  • 2篇慢性

机构

  • 6篇南昌市第一医...
  • 6篇南昌大学第三...

作者

  • 12篇熊强珍
  • 5篇刘丽赟
  • 4篇李顺辉
  • 4篇李顺辉
  • 3篇涂颉洪
  • 3篇陈晖
  • 2篇颜友良
  • 1篇童一帆
  • 1篇罗丽华
  • 1篇谭彧
  • 1篇邓雨晴
  • 1篇邹思纹
  • 1篇樊细凤
  • 1篇颜友良
  • 1篇谭启林
  • 1篇张春花
  • 1篇邹文
  • 1篇李秀丽

传媒

  • 3篇实用临床医学...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医学信息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失眠原因调查分析及对策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失眠原因分析及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冠心病介入术后睡眠情况调查表,对218例行冠心病介入术患者术后睡眠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89.9%(196/218)的患者术后第1-2天出现失眠。入睡困难、睡眠中断、醒后难眠、醒后不适是最常见的症状。失眠的原因依次为:肢体制动、腰酸背痛、排尿困难、环境因素、精神心理因素等。结论通过调查分析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失眠有进一步了解,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能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熊强珍邹思纹樊细凤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术失眠护理对策
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诊治分析
2010年
目的 探讨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断依据,总结分析其治疗方法,从而提高临床诊断率、降低病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心电图、X线摄片、超声心电图以及治疗资料.结果 肺心病出现典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心电图左心导联动态缺血性改变、左前半或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反复出现左心衰竭伴有左心扩大者,应考虑合并冠心病.处理时要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区别对待.结论 肺心病合并冠心病引起的心力衰竭患者,要根据诊断结果,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同时,针对病因与并发症取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措施进行处理,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李顺辉涂颉洪张卫刘丽赟熊强珍
关键词: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
介入封堵术治疗伴有卵圆孔未闭偏头痛患者的效果观察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评价介入封堵术治疗伴有卵圆孔未闭偏头痛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神经内科就诊的偏头痛患者,同时接受经颅多普勒和经胸心脏超声(TrE)发泡实验阳性,后经食道超声确诊为卵圆孔未闭,并在本院心内一科接受卵圆孔未闭封堵治疗的患者30例。术前及术后行HIT-6评分对头痛症状是否缓解进行评估,术后行,TTE发泡实验复查封堵效果。结果3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在院及随访期间无手术并发症出现。术前的HIT-6评分为(70±5)分,术后的HIT-6评分为(4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复查TTE均显示封堵器位置良好。TTE发泡实验27例分流消失,3例仍有残余分流。结论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可以明显缓解伴有卵圆孔未闭的偏头痛患者的头痛症状。
刘丽赟李顺辉颜友良童一帆熊强珍谭彧罗丽华
关键词:偏头痛卵圆孔未闭封堵术
儿童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分析与护理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总结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患儿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在150例儿童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的患儿中,49例发生并发症,对每例患儿发生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48例并发症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均治愈;1例封堵器脱落的并发症患儿,经紧急外科手术后,痊愈出院。结论严密观察、早期发现、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减少和控制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并发症和患儿顺利康复的保证。
熊强珍
关键词:并发症护理对策
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将58例通过临床症状、心电图、X线、冠状动脉造影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的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SDHVD+CHD),选择同期冠心病患者58例作为对照组(CHD)。并对两组的年龄、心功能、冠脉血管病变、脂代谢异常、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纤维蛋白原(FIB)、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进行比较。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重度SDHVD检出率增加;年龄、TC、LDL-C、HDL-C、FIB、血脂异常、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在组间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SDHVD随年龄增加而病情加重,TC、LDL-C、HDL-C、FIB明显增高,冠脉病变总支数、钙化或弥漫性病变明显增多,易导致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应重视SDHVD的预防和治疗。
李顺辉张卫涂颉洪刘丽赟熊强珍
关键词:心脏瓣膜疾病冠心病老年人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的监测及护理
2009年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后的监测及护理措施,降低术后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资料共22例,总结细致全面的监测及护理措施。结果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后在CCU监护治疗,出现并发症20例,其中出血8例,血小板减少6例,肢体缺血2例,肾功能衰竭3,感染1例;17例经及时对症处理后予以纠正,病情好转出院。结论细致全面的监测,积极预防护理及针对性的处理可以降低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熊强珍
关键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急性心肌梗死护理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21例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counter pulsation,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心肌梗死伴有心源性休克21例,比较IABP治疗前后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心脏指数,分析IABP的疗效。结果应用IABP30min后,舒张期反搏压达到60~130mmHg(1mmHg=0.133kPa),心脏指数从(1.61±0.23)L/(min·m2)上升至(2.31±0.21)L/(min·m2)(P<0.001),平均动脉压从(48±16)mmHg升至(85±25)mmHg(P<0.01),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血流动力学显著改善。死于心源性休克或多器官衰竭各2例。结论IABP显著地增加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减轻心脏后负荷,改善心肌氧供需平衡,增加心输出量。
颜友良李顺辉陈晖谭启林刘丽赟张春花熊强珍
关键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模式在实习带教中的运用探讨
2013年
本文从临床教学方法的改变、临床带教效果的检测、护理实习生对临床带教质量的反馈及带教老师对护理实习生的评估等多方面进行观察研究,加强对护理实习生优质护理服务理念的培养强化,以利于护理临床教学与护理现状相适应,使护理学生的实习效果和质量能够得到提升,毕业后进入护理工作岗位能尽快适应。
熊强珍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临床教学方法护理实习生
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对老年中、重度慢性肾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对比剂肾病的影响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对老年中、重度慢性肾病(CKD)患者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对比剂肾病(CIN)是否具有预防作用。方法入选186例接受PCI治疗的老年中、重度CKD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96例)和对照组(90例),阿托伐他汀组术前予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术前12 h阿托伐他汀80 mg,术前2 h阿托伐他汀40 mg,术后40 mg/d),对照组术前及术后均予其他他汀常规治疗,观察术前、术后第1天、第2天及第3天血肌酐(SCr)、血浆胱抑素C(Cys C)的变化及CIN的发生率。结果 PCI术后对照组中SCr峰值、△SCr、Cys C峰值及△Cys C均显着高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根据SCr标准的CIN,对照组20例(22.2%),阿托伐他汀组10例(10.4%),CIN的发生率对照组显著高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根据Cys C标准的CIN,对照组28例(31.1%),阿托伐他汀组14例(14.6%),对照组中CIN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阿托伐他汀组(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能够预防老年中、重度CKD患者PCI术对比剂应用后肾功能恶化。
陈晖李顺辉邓雨晴熊强珍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冠状动脉介入慢性肾病对比剂肾病
高龄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的临床特点被引量:23
2013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高龄冠心病(CAD)患者的冠脉造影特点及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来该院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的CAD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将其分为高龄组与中年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PCI情况及随访情况。结果高龄组男性、吸烟及高血脂比例明显低于中年组,而高龄组的脑血管病、肺功能、肾功能、左心功能减退及陈旧心肌梗死比例明显高于中年组(P<0.05)。高龄组的病变血管分布情况与中年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的左主干病变、闭塞病变、复杂病变、弥漫病变>20 mm、显著钙化病变及Gensini积分比例明显高于中年组,而PCI完全血运重建率则明显低于中年组(P<0.05)。高龄组的亚急性血栓、出血、死亡及脑卒中的发生情况与中年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龄组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则明显高于中年组(P<0.05)。结论高龄CA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血管以双支、多支为主,其左主干病变、闭塞病变、复杂病变、弥漫病变及显著钙化病变相对较多。而PCI治疗CAD是一种可行的方案。
李顺辉熊强珍
关键词:高龄冠心病介入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