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毛迎新

作品数:70 被引量:344H指数:10
供职机构: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资助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2篇农业科学
  • 8篇生物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4篇茶树
  • 20篇茶园
  • 16篇茶尺蠖
  • 16篇尺蠖
  • 11篇小绿叶蝉
  • 8篇多角体
  • 8篇土壤
  • 8篇假眼小绿叶蝉
  • 8篇核型多角体
  • 8篇核型多角体病
  • 8篇核型多角体病...
  • 7篇种群
  • 6篇灰茶尺蠖
  • 6篇茶尺蠖核型多...
  • 5篇药效
  • 5篇田间
  • 5篇种群动态
  • 5篇茶园土壤
  • 4篇毒力
  • 4篇寄生

机构

  • 64篇湖北省农业科...
  • 5篇福建农林大学
  • 3篇咸宁职业技术...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湖北省农业厅
  • 2篇咸宁市农业科...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湖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重庆市农业科...
  • 1篇湖北省果品办...
  • 1篇黄冈市农业局
  • 1篇湖北百米生物...
  • 1篇学研究院
  • 1篇云南省普洱茶...

作者

  • 70篇毛迎新
  • 49篇谭荣荣
  • 33篇龚自明
  • 30篇王红娟
  • 29篇陈勋
  • 28篇王友平
  • 23篇刘明炎
  • 4篇马新华
  • 4篇邹武
  • 4篇林乃铨
  • 3篇金孝芳
  • 3篇贾尚智
  • 3篇闵彩云
  • 3篇饶漾萍
  • 3篇高士伟
  • 3篇匡胜
  • 2篇饶辉福
  • 2篇李传忠
  • 2篇宗庆波
  • 2篇王雪萍

传媒

  • 21篇湖北农业科学
  • 5篇茶叶学报
  • 4篇湖北植保
  • 3篇茶叶科学
  • 2篇植物保护
  • 2篇浙江农业科学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湖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茶叶通讯
  • 2篇华东昆虫学报
  • 1篇农村经济与科...
  • 1篇昆虫知识
  • 1篇昆虫学报
  • 1篇中国茶叶
  • 1篇甘肃农业科技
  • 1篇茶叶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Agricu...

年份

  • 1篇2024
  • 6篇2023
  • 2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7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8篇2013
  • 6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有机叶面肥对茶树冻害的恢复效果被引量:2
2010年
试验研究了有机叶面肥凯普克、狮马绿以及0.5%尿素加0.3%磷酸二氢钾混合液对茶树冻害的恢复效果。结果表明,喷施凯普克、狮马绿以及0.5%尿素加0.3%磷酸二氢钾混合液叶面肥均能促进冻后茶树芽叶的恢复生长,其中以凯普克和狮马绿混合液喷施2次的效果最佳,其适宜作为茶树冻害护理和复壮措施在广大茶园推广应用。
刘明炎王友平毛迎新饶辉福丁坤明朱红艳谭荣荣
关键词:茶树冻害有机叶面肥
茶树富集铝的特点及耐铝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8年
茶树是一种富集铝的植物,体内的铝含量远远高于其他植物,却不表现出受害症状。本文对铝在茶树中的吸收、运输形式,铝在茶树中的含量和分布特点,铝对茶树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茶树耐铝机制4个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同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简要讨论。
黄丹娟毛迎新陈勋谭荣荣王红娟王友平龚自明
关键词:茶树
湖北省茶区主要病虫害的种类及发生规律被引量:9
2013年
茶树病虫害调查是开展茶区病虫害预测预报、防治检疫的基础。本次调查目的是查清湖北省茶区主要病虫害种类、数量、分布区域和发生情况等,为湖北省常规茶园的无公害转换工程及茶树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谭荣荣刘明炎龚自明王友平毛迎新王红娟
关键词:茶园病虫害
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茶毛虫的效果及持效性被引量:6
2008年
应用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茶园第1代茶毛虫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浓度为3×106、5×106、7×106和9×106PIB·mL-1的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茶毛虫的防治效果分别达85.6%、92.3%、94.8%和97.0%,对第2代茶毛虫的持续防治效果分别达78.7%、83.6%、91.3%和94.9%;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浓度与茶毛虫发病死亡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茶毛虫发病死亡时间呈显著负相关。
刘明炎毛迎新谭荣荣龚自明
关键词: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田间防治效果
黄板监测茶小绿叶蝉种群动态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为明确武汉地区茶小绿叶蝉成虫的消长规律,应用黄板进行了田间诱虫试验,初步分析上板茶小绿叶蝉种群动态。结果表明,黄板诱集法能有效监测茶小绿叶蝉成虫数量的变动,应用黄板监测的发生高峰期与检叶数虫法监测的高峰期大体一致,两个发生高峰分别出现在6月份和10月中下旬。黄板诱叶蝉量与振落法调查的叶蝉量有较好的相关性。
毛迎新谭荣荣王友平黄丹娟周国珍
关键词:茶小绿叶蝉种群动态
基于16S rDNA序列的小贯小绿叶蝉共生细菌多样性研究被引量:10
2018年
利用Illumina HiSeq技术,对赤壁、大悟、武汉、咸安和英山5个茶园小贯小绿叶蝉地理种群的成虫共生细菌16SrDNA-V4变异区进行测序,应用Uparse和RDP Classifier等软件统计和分析样本的物种组成、丰度和多样性。5个地区小贯小绿叶蝉成虫的16SrDNA基因序列文库共获得239 645条有效tags,在97%相似阈值下将其聚类为3 403个OTUs。共注释到41个门,116个纲,197个目,272个科,372个属,105个种。5个样本的共生菌在不同分类水平上的组成有所不同,其中在门水平上,主要优势菌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60.6%~97.1%);在纲水平上,相对丰度排名前5位中共有的优势菌为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和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在属水平上,排名前10位中5个样本共有的优势菌为盐单胞菌属Halomonas、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和沃尔巴克氏体属Wolbachia。小贯小绿叶蝉成虫细菌的Chao指数、Ace指数、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别为1 065.55~2 841.89,1 130.76~2 914.90,1.07~8.63和0.18~0.99。茶园小贯小绿叶蝉成虫共生细菌多样性比较丰富,不同地理种群的小贯小绿叶蝉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有差异。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细菌对小贯小绿叶蝉种群生物学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毛迎新谭荣荣王友平陈勋王红娟黄丹娟龚自明
关键词:细菌RDNA多样性
不同成熟度茶树叶片抗逆性生理指标差异被引量:4
2018年
茶树以收获芽叶为主,叶片的生理特性和抗逆能力直接决定着茶树生长势和品质成分的形成。为研究茶树不同成熟度叶片生理变化规律,以2个茶树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茶树新梢不同成熟度叶片丙二醛(MDA)、脱落酸(ABA)、水杨酸(SA)、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综合评价各成熟度叶片的生理特性和抗逆能力,并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简化茶树抗逆性评价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成熟度叶片的MDA、SA、SOD和Pro由1芽2叶至老叶基本呈现增加的趋势,老叶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成熟度叶片;仅ABA含量随着叶片成熟度的增加而降低;SS含量则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新梢3、4叶达到峰值,老叶最低。相关性分析表明,MDA与SA、Pro之间存在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ABA与MDA、SOD、Pro、SA、CAT存在中度到高度负相关。7个茶树叶片抗逆性评价指标可简化为5个,即MDA、ABA、SA、SS和CAT,可应用于茶树抗逆性的鉴定,提高种质材料的筛选效率。
黄丹娟毛迎新陈勋谭荣荣王红娟王友平龚自明
关键词:茶树抗逆性生理指标
茶毛虫和茶细蛾性诱剂的田间防控效果研究被引量:19
2011年
应用茶毛虫、茶细蛾性引诱剂在重庆、云南、河南、湖北等省茶区进行田间诱蛾试验。结果表明,性诱剂分别对茶毛虫(♂)、茶细蛾(♂)具有较强的引诱活性。通过在重庆和河南的茶园调查显示,使用性引诱剂诱杀成虫后,茶毛虫幼虫数量平均下降79.81%、76.83%;在重庆地区,第2、3代茶细蛾每平方米幼虫比空白对照区平均下降了98.67%。性引诱剂的应用,减少了靶标害虫的田间落卵量以及后代幼虫的数量,防治效果明显。
盛忠雷王晓庆彭萍赵丰华姚学坤毛迎新胡翔林强
关键词:茶毛虫性诱剂
接骨草饲养茶尺蠖,及用其扩繁EcobNPV的方法
接骨草饲养茶尺蠖,及用其扩繁EcobNPV的方法,包括接骨草饲养茶尺蠖的方法,以及用该饲养方法扩繁EcobNPV的方法,其核心是用接骨草替代茶叶饲养茶尺蠖,并配合各种饲养操作与扩繁操作以提高养虫效果与产毒效果,不仅能克服...
龚自明刘明炎毛迎新谭荣荣
假眼小绿叶蝉卵的寄生蜂种类及种群动态被引量:28
2008年
通过田间采梢、室内镜下查卵和饲养观察,初步获得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the卵寄生蜂2种,分别隶属于三棒缨小蜂属Stethynium sp.和裂骨缨小蜂属Schizophragma sp.,其中三棒缨小蜂属Stethyniumsp.是优势种。2种缨小蜂的寄生动态调查结果显示,除8月和12月寄生率较低外,其它月份的自然寄生率都在30%以上,特别是10-11月寄生率最高达65%,对小绿叶蝉的虫口数量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和保护利用。
毛迎新邹武马新华高明清林乃铨
关键词:假眼小绿叶蝉卵寄生蜂种群动态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