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永刚
- 作品数:71 被引量:409H指数:11
- 供职机构:巴彦淖尔市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小胶质细胞在脊髓损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 2023年
- 脊髓损伤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和瘫痪的主要原因之一。小胶质细胞作为神经元的主要支持细胞,对于神经元的营养和再生有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小胶质细胞不仅在神经元的营养和维护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在脊髓损伤后的修复和再生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小胶质细胞介导的治疗策略,本文着重从小胶质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现状入手,并探讨其来源、筛选和扩增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移植后引起新的并发症等问题。综合来看,小胶质细胞在脊髓损伤治疗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其功能的复杂性以及某些影响小胶质细胞移植效果的困难仍存在。因此,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小胶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治疗策略等方面,以期将其作为治疗脊髓损伤的新手段。
- 包朝洛蒙武永刚
- 关键词:脊髓损伤小胶质细胞细胞移植
- 锁骨钩钢板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及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效果及并发症分析被引量:16
- 2013年
- 目的探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和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以及并发症。方法21307年8月至2012年2月,以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22例和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16例,对临床应用效果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切口均获得一期愈合,其中30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00—18.00个月,平均(10.45±3.78)个月,于术后6~14个月后行内固定物取出术,术后未出现再骨折或者肩锁关节再次分离现象发生。其中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术后7d内脱钩1例,术后3周脱钩1例,术后3月余发生锁骨应力性骨折1例,该3例患者给予再次手术治疗,1例术后一直存在肩部异响,行内固定取出后异响消失。锁骨钩板取出前后肩关节功能按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UCLA)肩关节等级评分标准进行评定,锁骨钩板取出前后的肩部疼痛[(7.90±1.20)分、(9.20±1.03)分,t=-2.327,P=0.045]、肩关节功能[(8.00±0.94)分、(9.40±0.97)分、t=-3.280、P=0.010]、向前侧屈范围[(4.00±0.47)分、(4.70±0.48)分,t=-4.583、P=0.001]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患肩功能在钩板取出后达到改善,总体疗效优15例,良13例,差2例,优良率93.33%。结论应用锁骨钩板内固定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和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临床效果良好,但需注意其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 杨飞杨凤明武永刚哈秀民孙德利赵鹏王玮
- 关键词:锁骨钩钢板
-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激素治疗兔关节炎模型过程中的基因表达
- 2001年
- 目的 通过观察激素治疗兔关节炎模型过程中滑膜组织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基因表达 ,进一步探讨激素治疗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方法检测激素治疗兔关节炎模型不同阶段 [用脂多糖 (LPS)后 1h ,用药后 2 4h、3、7、14、2 1、2 8d]滑膜组织中VEGF基因的表达及变化。结果 在激素治疗关节炎的不同时期 ,VEGF基因表达的程度不同 ,激素对VEGF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激素通过对VEGF的抑制作用 。
- 武永刚陈君长王坤正
- 关键词:关节炎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激素治疗基因表达动物模型
- 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重建上颈椎不稳
- 2010年
- 目的探讨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融合重建上颈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自体髂骨植骨治疗上颈椎不稳患者21例,其中Ⅱ型齿状突骨折13例,齿状突不连5例,横韧带损伤3例。在寰枢椎后弓问植骨融合,使寰枢椎复合体得到稳定。结果共置入84枚螺钉,术中2枚螺钉穿破寰椎左侧椎弓根外侧壁,未发生脊髓、椎动脉损伤。所有患者x线片示寰椎完全复位,枢椎齿状突骨折处复位良好。CT片示螺钉与椎动脉及脊髓位置关系良好。按JOA评分标准,优15例,良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5.71%(18/21)。17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6(12.83±4.23)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发现钉板断裂。结论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结合钉板系统固定重建上颈椎不稳能显著增强寰枢椎间生物力学稳定性,植骨融合率高,该术式在寰枢椎融合术中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 杨飞武永刚赵敏贾卫斗云得才王建华
- 关键词:寰椎枢椎椎弓根钉板系统
-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的短期疗效分析被引量:28
- 2015年
-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HA)治疗老年移位型(即GardenⅢ型-GardenⅣ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自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回顾性分析91例70岁以上老年移位股骨型颈骨折的患者,年龄72~98(76.65±7.35)岁,GardenⅢ型67例,GardenⅣ型24例,其中采用THA治疗组为48例,HA治疗组43例。分别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离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进行比较,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本组91例患者中,其中3~5年内通过门诊随访51例,家访及电话进行随访37例,平均随访(4.11±0.73)年,3例失访,术后髋关节功能采用改良Aubigné-Postel评分系统进行评价。THA组与HA组相比较,在住院时间、术后切口引流量两者无统计学差异,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及术中出血量HA组优于THA组,术后髋关节功能,THA组优于HA组。结论 THA和HA在治疗70岁以上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治疗方面各有利弊,对于那些相对年龄较轻(〈75岁)或者术后对髋关节功能要求高的老年患者,宜采用THA治疗,对于85岁以上生活质量较差,甚至预期寿命3年内者,宜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
- 杨飞韩启明杨凤明武永刚张利辉王伟
-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疗效比较研究
- 带袢钛板单骨道重建与骨槽带线锚钉双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比较被引量:3
- 2018年
- 背景:髌骨不稳定的疾病逐渐得到重视,而治疗髌股关节不稳定的方法很多,需要探讨一个安全、有效、副作用小的手术方式。目的:探讨带袢钛板单骨道重建与骨槽带线锚钉双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69例,均为单膝,其中对照组采用带袢钛板单骨道重建,共33例,男7例,女26例,年龄15~30岁,平均(18.5±3.5)岁;试验组采用骨槽带线锚钉双束重建,共36例,男8例,女28例,年龄15~30岁,平均(17.9±4.3)岁。患者术前症状主要包括行走摔倒、关节不稳、髌骨多次脱位病史,查体示髌骨恐惧试验(+)。测量术前和术后的外侧髌股角、髌骨倾斜角,采用术前和术后行Kujala主观评分、Lysholm评分来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平均(24.0±2.1)个月,切口均愈合良好,活动无受限,查体示髌骨恐惧试验(-),患者均较满意,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末次随访Kujala主观评分分别为(83.6±3.3)分和(87.2±2.9)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Lysholm评分分别为(89.5±2.9)分和(90.0±8.9)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带袢钛板单骨道重建与骨槽带线锚钉双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均可有效改善髌股关节不稳的状态,短期内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刘继军武琪段力军王永贵马远武永刚
- 关键词:带线锚钉内侧髌股韧带髌骨脱位
- 髌股关节炎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 2013年
- 髌股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疾病,是膝关节疼痛的常见原因,以女性多见[1,2]。一项针对100具年龄≥65岁尸体的研究发现,髌股关节炎的发病率高达79%[3]。由于髌股关节结构复杂、病因多样,以及对软骨再生和膝关节生物力学的认知不足,髌股关节炎一直被认为难以治愈。
- 刘继军武琪王永贵武永刚
- 关键词:髌股关节炎膝关节疼痛常见疾病关节结构生物力学软骨再生
-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微创INTERTAN髓内钉与PFNA-Ⅱ髓内钉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71
- 2015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INTERTAN髓内钉与PFNA-Ⅱ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1月∽2014年1月,回顾性分析本科收治的10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AO/OTA分型标准进行分类,A1型51例、A2型44例及A3型7例。其中55例采用Smith﹠Nephew公司INTERTAN髓内钉固定,47例采用Synthes公司PFNA-Ⅱ髓内钉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输血例数及输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早期负重时间、内固定失效例数、大腿疼痛例数及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获得6∽15个月随访,平均(9.50±3.02)个月。PFNA-Ⅱ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输血量较INTERTAN组少(P〈0.05),两组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输血例数、内固定失败例数、早起负重时间、大腿疼痛程度和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Ⅱ和INTERTAN均为髓内固定,各具优势。PFNA-Ⅱ操作简单,适用于内科合并症多,不易长时间手术者;INTERTAN理论上具有更高生物力学优势及稳定性,可减少患者术后股部疼痛。对于反粗隆间骨折,建议采用加长髓内钉固定,减少局部应力集中及再骨折风险。
- 杨飞韩启明杨凤明张晓光王玮武永刚
-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微创手术
- 腰椎Modic改变与椎间盘TNF-α表达的相关性
- 2015年
- 目的探讨腰椎椎体终板区的信号改变(Modic)症表现与相应椎间盘TNF-α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因腰椎退行性疾病而行椎间盘摘除手术的病例,根据MRI的信号改变分为Modic症Ⅰ型和Ⅱ型,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椎间盘标本中TNF-α的表达。结果 Modic症Ⅰ型TNF-α的表达明显高于Ⅱ型病例(P<0.05)。结论 Modic症Ⅰ型TNF-α的表达高于Modic症Ⅱ型,提示有较强烈的炎症反应。
- 马远武永刚
- 关键词:腰椎肿瘤坏死因子
- 外踝截骨入路联合可吸收螺钉治疗距骨矢状位骨折的临床体会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外踝截骨入路联合可吸收螺钉治疗距骨体矢状位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3月至2011年7月共收治5例距骨体骨折,按照Sneppen距骨体骨折分型标准5例患者均为矢状位骨折,属于Ⅱ型。采用外踝截骨联合可吸收螺钉固定,术后给予石膏托制动6~8周,截骨愈合后12~18个月拆除外踝钢板。结果本组2例患者失访,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32个月,平均(17.67±7.02)个月。3例患者截骨后外踝及距骨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11~14个月,平均(12.33±1.53)个月。采用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定,优2例,良1例。5例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1例出现手术切口裂开、坏死等,没有出现骨髓炎、骨不连和畸形愈合,无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结论外踝截骨入路联合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距骨体矢状位骨折可能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方法。
- 杨飞赵敏武永刚
- 关键词:距骨矢状位可吸收螺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