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力军 作品数:20 被引量:69 H指数:4 供职机构: 巴彦淖尔市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慢性砷暴露对血清骨代谢标志物P1NP及β-CTX水平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骨组织中的砷含量与血清中的Ⅰ型前胶原蛋白N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 1 N-terminal propeptide,PINP)和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β-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β-CTX)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并对比砷暴露患者与正常人群P1NP、β-CTX水平,从而揭示砷暴露对骨代谢的潜在影响。方法选取30名57~76岁绝经后女性志愿者,使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检测骨骼系统组织中砷元素的含量,并使用ELISA法检测相关生物标志物(P1NP、β-CTX)的含量。比较砷暴露绝经后女性与正常绝经后女性P1NP、β-CTX水平。结果砷暴露人群P1NP水平与骨砷呈负相关,且P1NP水平显著低于多个地区的正常人群;砷暴露人群β-CTX水平与骨砷无显著相关。结论砷降低了人体血清骨代谢标志物P1NP水平,这表示砷可能抑制了骨新陈代谢。 许济为 段力军 冯晨光关键词:慢性砷暴露 骨代谢 慢性砷中毒对骨性关节炎患者软骨内氧化应激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慢性砷中毒对骨性关节炎患者软骨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共纳入42例患者,从软骨中检测出砷的样本中随机双盲抽取21例患者纳入AS-OA组,从未检测出砷的样本中随机双盲抽取21例患者纳入OA组。使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检测样本中砷元素水平,并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SOD水平,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检测MDA水平,分光光度法检测H_(2)O_(2)水平。比较AS-OA组和OA组的砷水平和氧化应激标志物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S-OA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H_(2)O_(2)水平均高于O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S-OA组的丙二醛(MDA)水平低于O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OA组砷水平与SOD、MDA、H_(2)O_(2)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砷中毒可以影响软骨细胞内的氧化应激,增加了H_(2)O_(2)的表达。同时砷可能刺激SOD的表达。 董腾飞 段力军关键词:骨性关节炎 慢性砷中毒 砷元素 带袢钛板单骨道重建与骨槽带线锚钉双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2018年 背景:髌骨不稳定的疾病逐渐得到重视,而治疗髌股关节不稳定的方法很多,需要探讨一个安全、有效、副作用小的手术方式。目的:探讨带袢钛板单骨道重建与骨槽带线锚钉双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69例,均为单膝,其中对照组采用带袢钛板单骨道重建,共33例,男7例,女26例,年龄15~30岁,平均(18.5±3.5)岁;试验组采用骨槽带线锚钉双束重建,共36例,男8例,女28例,年龄15~30岁,平均(17.9±4.3)岁。患者术前症状主要包括行走摔倒、关节不稳、髌骨多次脱位病史,查体示髌骨恐惧试验(+)。测量术前和术后的外侧髌股角、髌骨倾斜角,采用术前和术后行Kujala主观评分、Lysholm评分来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平均(24.0±2.1)个月,切口均愈合良好,活动无受限,查体示髌骨恐惧试验(-),患者均较满意,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末次随访Kujala主观评分分别为(83.6±3.3)分和(87.2±2.9)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Lysholm评分分别为(89.5±2.9)分和(90.0±8.9)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带袢钛板单骨道重建与骨槽带线锚钉双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均可有效改善髌股关节不稳的状态,短期内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刘继军 武琪 段力军 王永贵 马远 武永刚关键词:带线锚钉 内侧髌股韧带 髌骨脱位 β-内啡肽通过IκB激酶及其所介导NF-κB信号通路在骨性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21年 骨性关节炎是一种退行性病变,是诸多因素引起的关节软骨退化损伤、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OA发病机制很难用单一因素去解释,OA现在被视为一种影响关节所有组织的低度炎症疾病。炎症会导致许多病理变化,可能会影响疾病的进展和严重程度。研究中发现β-内啡肽通过NF-κB信号通路在骨性关节炎中发挥着抗炎作用。因此,本综述对IκB激酶及其所介导NF-κB信号通路进行概述,以及对IκB激酶及其所介导NF-κB信号通路在骨性关节炎中发挥的作用和β-内啡肽的功能进行总结,推测β-内啡肽在骨性关节炎细胞中NF-κB信号通路中的抗炎作用机理。旨在为OA的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王迪 武永刚 段力军 王永贵 马远关键词:Β-内啡肽 骨性关节炎 NF-ΚB信号通路 慢性砷中毒与肠道菌群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23年 砷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归为第一类致癌物,它具有水溶性的特点。地方性砷中毒是一种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是居住在特定地理环境条件下的居民,长期通过饮水、空气或食物摄入过量的无机砷而引起的以皮肤色素脱失和(或)过度沉着掌跖角化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全身性慢性中毒。有严格地区性。近年,胃肠道微生物组的变化与人类和动物的疾病相关性研究较多,肠道菌群对人体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肠道菌群稳态的稳定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存在关联性。 腾格尔 武永刚 段力军关键词:地方病 慢性砷中毒 肠道菌群 动物实验 褪黑素对大鼠脊髓损伤后iNO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Allen′s撞击法制备脊髓损伤模型;成年SD大鼠110只随机分为假损伤组、损伤组和药物治疗组3组,其中损伤组和药物治疗组各50只,分5个时间点(8小时、24小时、72小时、7天、14天)处死;假损伤组10只,于手术后14天处死,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中iNOS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损伤组比较,药物治疗组大鼠损伤后脊髓组织iNOS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褪黑素可通过抑制iNOS蛋白表达对大鼠脊髓损伤起保护作用。 李东 武永刚 赵尔曼 杨秀玲 段力军关键词:脊髓损伤 褪黑素 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 脊髓损伤后的康复实践结果 被引量:4 2015年 背景: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结果与患者的损伤程度、治疗方法、康复时间及后期治疗等多因素有关。跨学科、全面、专业的脊髓损伤康复单元能为脊髓损伤患者提供更好的恢复。目的:综合评价脊髓损伤康复单元干预或其组合干预的效果。方法:检索2003至2014年Springer及Pub Med数据库,检索词:spinal cord injury,rehabilitation practice,outcomes。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阅读标题和摘要进行初筛,选用44篇英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许多研究采用基于实践证据的方法,识别多种康复实践方法,把信息与结果联系以评价康复干预的效果。研究显示创伤及非创伤性混合样本中的目标实现与年龄没有差异,大多数康复结果很少有性别差异。最初入院到专科脊髓损伤中心的绝大多数脊髓损伤患者的并发症通常最低,患者尽早入住到跨学科、全面、专业的脊髓损伤单位比延迟入住缩短住院总时间。脊髓损伤患者接受正规、全面的门诊医护随访,在健康感知、独立性、抑郁症没有显著差异,但特定继发情况出现频率显著减少、程度减低。 王玉明 武永刚 段力军关键词:康复实践 中药外敷溻渍和关节腔注射疗法治疗踝关节takakura Ⅰ型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溻渍和踝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踝关节TakakuraⅠ型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及比较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骨科和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医院收治的踝关节TakakuraⅠ型骨性关节炎患者55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30),观察组采用中药外敷溻渍,对照组采用踝关节腔内玻璃酸钠注射。观察2组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1月后关节疼痛、肿胀程度(憋胀感)、关节活动度(ROM)、美国骨科医师协会踝与后足评分(AOFAS)评分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间患者疼痛评分、肿胀(憋胀感)评分、关节活动度及AOF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治疗后关节肿胀(憋胀感)评分及疼痛评分较治疗前改善,对照组的疼痛评分优于观察组(P <0. 05),肿胀(憋胀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的ROM和AOFA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2组间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AOFAS评分在对照组优于观察组(P <0. 05)。结论:对于踝关节TakakuraⅠ型骨性关节炎中药外敷疗法同关节内注射疗法都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关节内注射止痛效果更佳,在改善踝关节功能方面效果更明显。 段力军 段力军 武永刚 赵赫 刘继军 杨永栋 熊洋关键词: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中药外敷疗法 关节内注射 髌下脂肪垫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作用 2022年 骨性关节炎是一种累积整个关节的一类常见疾病,包括关节软骨、软骨下骨、还有韧带、关节囊、滑膜的改变,最终导致关节退行性改变。髌下脂肪垫由纤维支架和脂肪组织组成,一个非常敏感的结构。脂肪组织能分泌影响软骨和滑膜的炎性介质,髌下脂肪垫是局部炎症介质的来源,包括细胞因子,脂肪因子,生长因子,游离脂肪酸等,但炎症介质释放量与其表面滑膜炎症程度是否相关尚无报道。目前,大多数髌下脂肪垫的研究依赖于动物模型或从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人收集的标本。临床上的研究十分困难。因此,目前我们对髌下脂肪垫如何参与骨性关节炎的发展是有限的。 冯晨光 段力军关键词:骨性关节炎 髌下脂肪垫 脂肪组织 炎症介质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 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7年12月~2011年3月,对46例73个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进行椎体后凸成形治疗,其中单椎体压缩骨折28例,双椎体骨折12例,三个椎体骨折4例,四个椎体及五个椎体骨折各1例。结果 46例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明显或消失,由术前的平均(8.8±1.6)降低为术后的(1.4±0.7),术后包括机体功能、疼痛、全身情况、独立能力、精神状态均有显著改观,术前椎体前缘高度平均丢失(12.8±2.3)mm,术后平均丢失(4.5±1.5)mm,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33,P<0.01)。Cobb角由术前的平均(24.6°±5.3°)矫正至术后的(9.6°±4.8°),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38,P<0.01)。结论 PKP可迅速缓解疼痛,有效恢复压缩椎体的高度,明显减少骨水泥渗漏,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开放手术的发生率,只要严格按规定操作,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治疗方法。 阿日奔吉日嘎拉 高飞 武永刚 刘继军 段力军关键词: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