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梅

作品数:2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谐振
  • 2篇面肌
  • 2篇肌电
  • 2篇表面肌电
  • 1篇振动
  • 1篇下肢
  • 1篇下肢肌
  • 1篇下肢肌肉
  • 1篇肌肉

机构

  • 2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朱奕
  • 2篇杜梅
  • 2篇许光旭
  • 2篇张文通
  • 2篇张园园
  • 1篇潘化平

传媒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不同振动条件下的正常人体下肢肌肉表面肌电分析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通过施加不同条件下的局部振动刺激,探讨局部振动刺激对于正常人体下肢主要肌肉群的影响。利用表面肌电(sEMG)分析的方法探寻局部振动刺激最佳的振动频率与位置。方法:正常男大学生10名,年龄(23.0±1.7)岁,身高(173.5±4.5)cm,体重(70.4±8.2)kg。分别于屈膝30°半蹲位接受频率为10—50Hz的振动刺激,并采集振动前,振动中的表面肌电。选取左腿股直肌(REC)、半腱肌(SEM)、左腿胫骨前肌(TA)与腓肠肌内侧头(MG)作为试验检测肌肉,分别以左胫骨前肌远端和跟腱为振动刺激点。分析不同条件的振动刺激激活下肢肌群的表面肌电特征。结果:各种振动条件刺激均引起小腿肌肉放电量增加(P<0.05)。胫骨前肌的肌电值在两种刺激位置下且在不同频率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30Hz、40Hz、50Hz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腓肠肌的肌电值在胫前肌刺激位置下各频率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跟腱刺激点下各种频率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30Hz、40Hz、50Hz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各种振动条件刺激对大腿肌肉肌电值影响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不同条件的小腿局部振动刺激均引起小腿肌肉放电量增加,未对大腿肌肉产生显著影响。频率30—50Hz为正常人体小腿肌肉最佳的振动刺激频率。振动刺激作用在肌腱位置能有效引起肌肉兴奋,跟腱较胫前肌肌腱位置更易激活小腿肌肉肌群。
张园园潘化平许光旭张文通朱奕曹蓉杜梅
关键词:表面肌电谐振
人体肌肉振动激活频率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通过施加不同条件下的振动刺激,探讨正常人体小腿肌肉是否存在最佳的振动激活频率以及频率范围。方法共选取健康大学生19名,分别于坐位、立位、半蹲位(屈膝30。)和卧位下接受频率为10~50Hz的振动刺激,并采集振动前、振动中的的表面肌电数据。选取左腿胫骨前肌与腓肠肌内侧头作为检测肌肉,以左胫骨前肌远端为振动刺激点。分析不同条件的振动刺激激活小腿肌群的表面肌电特征。结果各种振动条件刺激均引起小腿肌肉放电量增加(P〈0.05)。各体位下胫骨前肌的肌电值在不同频率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0Hz、40Hz、50Hz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体位下腓肠肌的肌电值在各频率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起小腿肌肉放电量增加的峰值频率主要集中在30-50Hz,可能为人体最佳的振动激活频率。
张园园许光旭张文通朱奕曹蓉杜梅顾绍钦
关键词:表面肌电谐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