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园园

作品数:4 被引量:59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谐振
  • 2篇面肌
  • 2篇肌电
  • 2篇表面肌电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振动
  • 1篇肢体
  • 1篇手部
  • 1篇手部皮肤
  • 1篇疼痛
  • 1篇疼痛综合征
  • 1篇皮温
  • 1篇膝骨
  • 1篇膝骨关节
  • 1篇膝骨关节炎
  • 1篇膝关节
  • 1篇膝关节骨性
  • 1篇下肢
  • 1篇下肢肌

机构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江苏省人民医...

作者

  • 4篇张园园
  • 3篇潘化平
  • 2篇朱奕
  • 2篇杜梅
  • 2篇许光旭
  • 2篇张文通
  • 2篇陈攻
  • 2篇冯慧
  • 1篇姚威
  • 1篇孙华明

传媒

  • 2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运动方式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运动功能及关节液中NO、MMPs-9水平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8
2016年
目的:观察不同运动训练方式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运动功能以及关节液中NO、MMPs的影响。方法:96例确诊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分成3组,治疗A组(n=33)采用股四头肌多点等长训练,治疗B组(n=28)采用有氧踏车运动训练,对照C组(n=35)进行日常步行训练,3组均予以常规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治疗,每周1次,共5周。在治疗前,治疗后第1周及第5周,分别检测关节液中NO、MMPs-9的含量;同时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指数VAS以及膝关节运动功能LKSS、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Lysholm knee score,LKSS)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第1周,关节液NO均有下降(P<0.05),各组患者疼痛均有缓解(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第5周,关节液中MMPs-9水平A、B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和B组的运动功能较C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有氧踏车运动能够降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液中MMPs、NO含量,提高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运动功能,减轻症状。
潘化平冯慧陈攻张园园孙华明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基质金属蛋白酶
不同振动条件下的正常人体下肢肌肉表面肌电分析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通过施加不同条件下的局部振动刺激,探讨局部振动刺激对于正常人体下肢主要肌肉群的影响。利用表面肌电(sEMG)分析的方法探寻局部振动刺激最佳的振动频率与位置。方法:正常男大学生10名,年龄(23.0±1.7)岁,身高(173.5±4.5)cm,体重(70.4±8.2)kg。分别于屈膝30°半蹲位接受频率为10—50Hz的振动刺激,并采集振动前,振动中的表面肌电。选取左腿股直肌(REC)、半腱肌(SEM)、左腿胫骨前肌(TA)与腓肠肌内侧头(MG)作为试验检测肌肉,分别以左胫骨前肌远端和跟腱为振动刺激点。分析不同条件的振动刺激激活下肢肌群的表面肌电特征。结果:各种振动条件刺激均引起小腿肌肉放电量增加(P<0.05)。胫骨前肌的肌电值在两种刺激位置下且在不同频率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30Hz、40Hz、50Hz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腓肠肌的肌电值在胫前肌刺激位置下各频率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跟腱刺激点下各种频率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30Hz、40Hz、50Hz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各种振动条件刺激对大腿肌肉肌电值影响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不同条件的小腿局部振动刺激均引起小腿肌肉放电量增加,未对大腿肌肉产生显著影响。频率30—50Hz为正常人体小腿肌肉最佳的振动刺激频率。振动刺激作用在肌腱位置能有效引起肌肉兴奋,跟腱较胫前肌肌腱位置更易激活小腿肌肉肌群。
张园园潘化平许光旭张文通朱奕曹蓉杜梅
关键词:表面肌电谐振
超声结合扶他林痛点导入治疗卒中后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临床分析被引量:16
2015年
肩手综合征(shoulder hand syndrome,SHS)是脑卒中后较常见的合并症,发生率约12.5%~70%。主要表现为患侧肩部疼痛、手部疼痛和浮肿,患侧肢体皮温升高,消肿后手部皮肤及肌肉萎缩,直至挛缩畸形。如不及时治疗,不但因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受限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将直接影响患者康复,甚至导致手及手指的永久性畸形[1]。
张园园潘化平冯慧陈攻姚威
关键词:扶他林疼痛综合征挛缩畸形手部皮肤患侧肢体皮温
人体肌肉振动激活频率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通过施加不同条件下的振动刺激,探讨正常人体小腿肌肉是否存在最佳的振动激活频率以及频率范围。方法共选取健康大学生19名,分别于坐位、立位、半蹲位(屈膝30。)和卧位下接受频率为10~50Hz的振动刺激,并采集振动前、振动中的的表面肌电数据。选取左腿胫骨前肌与腓肠肌内侧头作为检测肌肉,以左胫骨前肌远端为振动刺激点。分析不同条件的振动刺激激活小腿肌群的表面肌电特征。结果各种振动条件刺激均引起小腿肌肉放电量增加(P〈0.05)。各体位下胫骨前肌的肌电值在不同频率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0Hz、40Hz、50Hz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体位下腓肠肌的肌电值在各频率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起小腿肌肉放电量增加的峰值频率主要集中在30-50Hz,可能为人体最佳的振动激活频率。
张园园许光旭张文通朱奕曹蓉杜梅顾绍钦
关键词:表面肌电谐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