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凯
-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巨块型肝癌患者首次TACE后发热的临床意义及影响因素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巨块型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发热与近期疗效的关系及影响术后发热的相关因素。方法120例巨块型肝癌患者依据TACE术后发热的有无分为两组。A组术后发热,B组术后无发热。比较两组患者病灶在首次介入治疗后的变化。分析影响TAcE后发热的因素。结果首次介入术后约1.5个月行CT检查。使用RECIST标准评价疗效A、B两组的CR、PR、SD、PD分别为0,11.11%,71.11%,17.78%和0,0,33.33%,66.67%。有效率(OR)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四种碘油沉积的类型发热概率依次为100%、93.33%、81.93%和0。血供类型、中重度肝动-门静脉瘘、使用明胶海绵、肿瘤中心出现液化坏死、碘油使用量大于25mL可能是影响术后发热的因素。结论巨块型肝癌介入术后出现发热的临床症状提示患者肝内病灶栓塞充分,碘油沉积良好,病灶稳定不易进展,短期疗效佳。分析影响术后发热的因素可能有助于评价巨块型肝癌患者的短期疗效。
- 李凯杨光沈海洋刘家
- 关键词:巨块型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发热
- 肝右叶前、后段原发性肝癌TACE后VEGF及CD34的表达水平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肝右叶后段原发性肝癌病灶较前段易发生侧支循环的可能机制。方法取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组织标本57份和未经任何治疗直接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组织标本40份(单纯手术组),按影像学检查符合筛选标准3l例分两组。A组:13例,病灶位于肝右叶前段(V、Ⅷ段);B组:18例,病灶位于肝右后段(Ⅵ、Ⅶ段)。采用免疫组化联酶卵白素染色(SP)法,检测残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和微血管密度[MVD(CD34标记)]。结果 TACE组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单纯手术组,分别为86.0%和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TACE组MVD值较单纯手术组显著增高,分别为79.37±15.36和43.23±14.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TACE组VEGF蛋白阳性表达与MVD值变化呈正相关(r_s=0.493,P<0.01)。B组病灶周围MVD略高于A组,分别为80.44±13.74和78.08±15.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诱导的新生血管生成理论可能并非肝右叶前后段病灶侧支循环建立差异的机制。
- 沈海洋刘瑞宝刘岩杨奕孙厚宾王惠文李凯
- 关键词: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肝段微血管密度
- 射频消融联合动脉灌注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肺癌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AF)联合动脉灌注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肺癌.方法 29例原发性局部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14例,射频消融前或后一周内行动脉灌注化疗;B组15例,单纯射频消融治疗.两组射频消融患者均在CT引导下、局麻或静脉全麻下行射频消融治疗;消融温度70℃-90℃,治疗时间每次5min-30min.两组患者射频消融治疗2月后常规行螺旋CT平扫或增强检查,按RECIST标准判定疗效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A组14例共行射频消融22次,其中8例行2次,每例患者射频消融前或后一周内行动脉灌注化疗;B组15例共射频消融治疗29次,其中10例进行2次,2例行3次射频消融治疗.CT复查显示:A组: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13例,稳定(SD)1例,进展(PD)0例,治疗有效率92.8%(13/14).B组: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13例,稳定(SD)1例,进展(PD)1例,治疗有效率86.6%(13/15).两组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年生存率分别为85%,76%,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射频消融联合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是治疗局部晚期肺癌一种有效方法,近期疗效确切、远期效果需进一步观察.
- 孙厚宾刘瑞宝刘岩杨奕沈海洋王惠文李凯
- 关键词:肺癌射频消融动脉灌注化疗
- 原发性肝癌所致肝动静脉瘘的介入治疗现状被引量:7
- 2012年
- 原发性肝癌易导致肝动静脉瘘(hepatic arteriovenous shunting,HAVS)的产生。肝动静脉瘘可引起肿瘤转移,加重患者临床症状,影响介入疗效及预后,有时可产生严重的并发症。肝动静脉瘘治疗的方法、材料、器械多样。现就原发性肝癌所致肝动静脉瘘的治疗进行综述。
- 李凯刘瑞宝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肝动静脉瘘介入治疗